一例猪鞭虫病的诊治
2016-02-17周政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文│周政(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刘紫微 刘毅 胡仕凤(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符利辉(湖南省湘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王先坤(湖南省娄底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一例猪鞭虫病的诊治
文│周政(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刘紫微 刘毅 胡仕凤(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符利辉(湖南省湘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王先坤(湖南省娄底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鞭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鞭虫目,鞭虫科,毛首属,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和动物肠道的线虫,以猪、绵羊和山羊的感染最普遍,尤其是对幼畜,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仔猪、羔羊死亡。鞭虫主要通过夺取动物营养物质,排泄和分泌毒素,导致动物机体消瘦、衰弱、贫血,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品质,甚至引起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鞭虫感染也是目前应当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曾有人发生感染的病例报道。因此,控制和预防鞭虫病对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十分重要。
2014年9月9日,笔者与湖南省湘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湘潭县中路铺镇乡镇站工作人员到一规模养殖户家中共同会诊一例外购仔猪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造成严重死亡的病例。根据当时临床症状和初步解剖情况,做出由于猪瘟免疫失败造成非典型猪瘟的诊断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没有取得疗效。2014年10月19日,笔者将病猪送至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通过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为猪鞭虫病。
一、流行病学调查
1.发病情况。养殖户8月9日从衡山县长江镇某大型养殖场一次性购进198头外三元仔猪,体重平均10千克左右,集中在一栋栏舍饲养。购入后第10天开始发病,到病发第三天,购入的大部分仔猪都发病,主要症状为腹泻,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渴喜饮水,体温在39.5~40.5℃,耳尖和四肢发冷,使用各种抗菌、抗病毒药物及中草药、微生物制剂等治疗无效。考虑到饲料营养方面的问题,改用郑州新农人集团生产的“成就120”饲料,腹泻症状得到了短期的控制,但过了几天后又开始腹泻,并且再也无法控制。随病情进展,拉稀更严重,后期体温下降,呼吸、心跳加快而无力,卧地不起,眼结膜发绀,最后因衰竭陆续死亡40多头。
2.免疫、驱虫情况。购入前猪群免疫情况不详,购入后第七天,每头猪肌内注射1头份猪瘟活疫苗,没有进行驱虫。
二、临床症状
猪群扎堆而睡,精神不振,被毛枯燥,皮肤苍白,弓背缩腹,走路摇晃、行走无力,尾根和肛门周围沾满粪便;水样腹泻、腥臭,并混有黏液、气泡和未消化的饲料,颜色有红的、黑的、黄的、白的;严重者出现眼窝下陷、消瘦、皮肤无弹性等脱水症状。
三、病理剖检
1.在养殖户家中的解剖情况。剖检的两例病猪均极度消瘦、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盲肠充血、出血、肿胀,间有绿豆大小的坏死灶;结肠病变与盲肠基本相似,肠内容物稀薄且恶臭;盲肠和结肠表面可见米白色结节;肠黏膜充血出血糜烂呈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呈髓样肿胀,肠系膜成胶样浸润;肺脏大面积肉样变化;肝、脾、肾等其他组织器官未见病变。
2.在湖南农大动物医院的剖检情况。病猪表现饮欲、食欲尚可,外观瘦弱不堪,皮肤苍白贫血,无皮下出血、瘀血点,解剖发现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无病变,脾脏边缘有细小的不太明显的出血性梗死点;膀胱无出血点,但有一个拇指大小肿胀,划开里面是脓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结无明显病变;主要病变在肠道,发现大量的白色虫体,集中,小的有0.3厘米,大的有2厘米,盲肠周围的回肠、结肠同样有虫体,但结肠稍多于回肠;猪盲肠呈慢性黏膜炎症。
四、实验室检测及诊断
1.检测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将采集的新鲜粪便取10克放在平皿或烧杯中,用镊子或玻璃棒压碎,加入10倍量的饱和盐水,搅拌混合,用60目粪筛过滤到平管中,使管内粪液平于管口。静置30分钟左右,用盖玻片蘸取少许,放于载片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2.检测结果。检查出虫卵,呈腰圆形,两端有塞状结构,壳厚,外壳光滑、黄褐色,与鞭虫虫卵外形一致。
3.诊断意见。结合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鞭虫病。
五、治疗过程与疗效监测
1.使用左旋咪唑治疗及疗效。用左旋咪唑进行驱虫,剂型为片剂,剂量每片25毫克,治疗用量为16毫克/千克体重,使用方法为:早上空腹拌料饲喂,连用两天。用药三天后,临床上仍表现为腹泻,体质较弱病猪仍陆续死亡,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再次采集新鲜粪便送至湖南农大动物医院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粪便中仍有大量的鞭虫虫卵,并且发现成虫。结合临床表现,证明使用左旋咪唑片剂,通过口服给药途径治疗猪鞭虫病,效果不明显。
2.联合使用芬苯达唑与伊维菌素治疗及疗效。改用江西新世纪民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0%芬苯达唑、0.4%伊维菌素预混剂,每200克拌料160千克饲料(按使用说明书为1∶1000),连续喂5天。发现病猪食欲明显好转,没有新增病例,没有新增死亡,腹泻症状明显缓解。再次采集新鲜粪便送至湖南农大动物医院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粪便中只有少量鞭虫卵。
继续按以上饲喂方法给发病猪饲喂20%芬苯达唑、0.4%伊维菌素预混剂,连喂7天后,养殖户来电告知幸存的80来头发病猪,已完全康复,生长状态良好。且再次采集新鲜粪便进行检测,未检测到鞭虫卵。
由此可见,猪鞭虫病使用芬苯达唑与伊维菌素联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六、分析与讨论
1.随着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很少直接饲喂青绿饲料,猪舍全部采用水泥地面或塑钢地板,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猪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危害已经发生很大改变。过去一些比较常见的、重要的寄生虫病,由于可以使用越来越多的有效药物进行防治,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加之寄生虫病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很少像猪瘟、蓝耳、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那样造成猪只大批死亡,所以在管理中经常被忽略。本文所述的猪鞭虫病,起初被误诊为猪瘟免疫失败造成的非典型猪瘟,正是此原因,导致病情延误,损失增加。
2.猪鞭虫病的传播途径是猪吞食感染性虫卵,鞭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成虫对药物的耐受性高于其他寄生部位的胃肠线虫,所以一年3~4次的驱虫方案以及常规的驱虫药物(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并不能对鞭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尤其是阳性猪场,仍存在反复发病甚至严重感染的可能。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从猪鞭虫感染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小猪是易感者;从猪场的生产流程来看,母猪是小猪最主要的寄生虫感染来源。因此,母猪与小猪是防治重点。做好母猪与小猪驱虫工作即能从源头上杜绝猪鞭虫病的发生和散播。
4.选择抗鞭虫药物的原则是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苯并咪唑类药物(芬苯哒唑或阿苯达唑)是比较理想的驱虫药。伊维菌素和苯并咪唑类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伊维菌素对线虫、昆虫、螨的成虫和幼虫具有高效驱杀作用;芬苯哒唑不仅对胃肠道线虫的成虫和幼虫有高度的驱虫活性,而且对片形吸虫和绦虫亦有良好效果,还有极强的杀虫卵作用。本案例也充分证实了这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