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02-17丁家丽

金融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性

丁家丽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丁家丽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文章通过利用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模型,测度了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并检验了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由实证可得:整体上,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会对产业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而对于不同地区而言,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则表现出了地区差异性。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但同时也要兼顾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制定有利于该地区产业升级发展战略。

产业升级;固定效应模型;自主创新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从生产率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供给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这一目的路径则是通过自主创新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既然自主创新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那么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大,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会更有利于产业升级,将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二、文献回顾

[张其仔][1]指出产业升级不一定遵循线性升级的路径,在其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可能产生分岔,不是单纯表现为产业内的升级或者产业间的升级,而是两种升级模式相互交叉,相互重叠进行,并从比较优势演化的视角论证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的非线性和断档。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是否实现了[雁阵式升级][2]以及是否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进入雁阵式发展的第二阶段且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王宝林][3]对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进行了区分,通过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紧迫性,指出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模式并不意味着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验、能力水平、产品特点进行选择。[潘素昆、袁然]([4])分析比较了各种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吴丰华、刘瑞明]([5])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时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建立模型,解释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是如何导致三大区域产业升级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张国强、温军]([5])从人力资本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工业和服务业在全国和东部地区样本水平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虽然对产业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的结论。[刘志迎]([7])指出应从产业链视角,以企业为主体合理利用各类创新模式、创新途径摆脱对外依赖,建立创新型国家。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产业升级的内涵、模式、路径的理论研究,以及从影响产业升级各个因素的出发,从不同角度对产业升级的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自主创新是早期传统理论和现代实证都涉及的一个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多数研究者都从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对产业升级进行分析探讨,并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对于自主创新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产业升级的量化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建立模型进行量化分析。

三、指标选取与计量方法

(一)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

产业升级指标(Y):根据先前学者的研究,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衡量产业升级,依据产业升级的含义,徐德云^([8])对三大产业赋予不同的权重

R=1×y1+2×y2+3×y3(1≤R≤3)

yj(i=1,2,3)表示第j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R的取值介于1和3之间,R越接近于1,说明产业结构层次越低,国民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R越接近于3,说明产业结构层次越高,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2.解释变量

本文将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指标来衡量自主创新,如下:

(1)技术创新(P):利用全国各个地区专利申请受理量衡量,专利申请受理量体现了一个地区最核心、最直接的技术创新能力,比授权量能更真实的反映技术创新水平。虽然仅通过专利申请受理量并不能全面体现技术创新水平,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统计的相关性,专利申请受理量已经是相当理想的衡量指标。

(2)制度创新(MAR):制度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表示了对人力、资本、资源的约束变少,流动更加自由。本文用市场化程度这一指标来表示,采用各个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部分投资占比来测度,该比例越大代表制度创新水平越高,反之,制度创新水平越低。

3.控制变量

(1)人力资本(L):人力资本是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地区总人口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占比作为衡量指标。

(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PGDP):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综合反映该地区的基本状况,如科技教育水平、市场容量、基础设施等,对地区产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地区实际人均GDP的对数来衡量。

(3)开放程度指标(OPE):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说明该地区与国际市场联系就更密切,该地区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这就迫使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本文使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

(4)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通过国外知识溢出、国际技术转移等途径影响一个地区的自主创新,不仅为企业带来直接投资收,而且还通过水平关联,前项和后项关联对该地区的产业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度量。

(二)模型设定

Yit=C+β1×Pit+β2×MARit+β3×Lit+β4×PGDPit+β5×OPEit+β6×FDIit+Vi+εit

其中:Yit表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Pit表示技术创新, MARit表示制度创新,Lit表示人力资本水平,PGDPit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OPEit表示开放程度,FDIit表示外商投资水平,C表示不变个体变化截距,βi表示待估参数,Vi是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各个细分行业不随时间变化的量,该项不出现在随机效应模型中,εit是随机误差项,i代表省份,t表示年份。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1997-2014年的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关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划分,参照前者研究,将样本量过少的东北三省纳入东部进行处理,至此东部、中部、西部分别包含13个、6个、12个省份。

四、实证分析

对我国的31个省份的1997-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回归,计量结果为表1中的方程一和方程二,并对这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了Hausman检验。表2则统了计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回归结果。

1.全国结果及其分析

表1 全国回归结果

从表1 可以观察到,Hausman统计量为143.2152且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表明显著支持固定效应模型,且固定效应模型的R2为0.907408,说明方程一的解释能力较强,拟合程度较高。因此,在下文分析中,就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在固定效应模型中,两个解释变量技术创新(P)和制度创新(MAR)的系数分别为0.036635和0.085706,且在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程度的提升都能显著的促进产业升级。根据回归结果可知MAR的系数0.085706大于P的系数0.036635,即相对于技术创新而言制度创新更能有效带动地区的产业升级,说明制度创新所带来的人力、资本、资源的自由流动对产业升级的贡献更大。

在影响产业升级的其他因素中:(1)人力资本(L)的系数为负值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前文所预期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会促进产业升级不相符,其原因是,本文所讨论的产业升级是指产业间的升级,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升级,而在第三产业中即使是简单劳动力也能可以继续发挥其低成本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PGD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值,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会有效的带动该地区的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升级。(3)开放程度(OPE)的系数为负值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示开放程度的提升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这种作用并不明显,其原因是开放程度的增加使得我国的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大,技术标准要求变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度,进而产生了抑制作用。(4)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的回归系数为负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前文的理论预期相悖,但也恰恰说明我国先前实行的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并不成功,我国的市场成功的被外商所占领,但所要换取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商手中,反而抑制了本地产业的创新升级。

2.三大区域结果及分析

根据三大区域的估计结果表2我们可以看到: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的系数均为正值,且东部、西部地区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无论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如何,技术创新程度的提升都会有效促进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制度创新对各个地区的产业升级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对东部地区而言制度创新的系数为正值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东部地区制度创新的提升能够促进产业升级,但这种积极作用并不明显,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制度创新程度已经很高,产业升级已经进入主要依靠技术创新的阶段;中部地区的制度创新系数为负值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原因与东部地区类似,产业升级主要依靠技术创新的带动。而西部地区恰恰相反,制度创新的系数为正值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对于西部地区,制度创新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市场化程度提升所带来的拉动作用。

表2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回归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括号中数字表示估计系数t值

此外,由于三大地区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各个控制变量对三大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1)人力资本的系数在全国和西部地区回归中为负值,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回归中为正值。其解释是:东中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高,复杂劳动力人数的增加,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正向效应,而西部地区相反,简单的劳动力依然能够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继续发挥其低成本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2)无论是三大地区还是全国范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都能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从侧面反映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等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本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3)开放程度除了在中部地区的回归结果中显著为正值以外其他地区的系数均为负值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对于中部地区而言,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便会随之增大,迫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东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产业的发展与转型主要依靠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开放程度的提升并不能很好的促进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虽然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开放程度的系数也为负,但与东部地区面临的状况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是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溢出效应还未真正展现出来。(4)无论是全国还是三大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说明,目前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已经不完全依赖外资所带来的技术扩散和技术引进,更多的依靠地区本身的创新驱动与内需拉动。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经过前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

1.从总体范围来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程度的提升都能显著的促进产业升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主创新水平越高,自主创新就越能带动产业升级,对产业升级的正向溢出效应就越为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体现在制度创新中,因此,为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应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创新着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效互动带动地区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升级。

2.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各个地区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就技术创新而言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对产业升级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虽然制度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因地区差异而表现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还是有利于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以,加大市场化程度,带动人力、资本、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地区实现产业升级的又一重要举措。

3.虽然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对促进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但影响产业升级的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视。在促进产业升级路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特点的产业升级策略。对于东部、中部地区应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在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的同时,注重对人力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得发挥人力资本对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对中部地区加大市场化程度,使得资源在企业间能够自由的流动,交易成本得以降低,能够在全球价值链上通过知识外溢获得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继续在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同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技术转移和扩散获得技术水平的提升,但要防止对外的过度依赖,陷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

4.将产业升级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通过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生的聚合效应将会有利于产业新模式的培育和生产体系的转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产业发展当中,提升产业的生产力与创新力将是我国产业实现优化升级的又一新的路径选择。

[1] 张其仔. 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09:58-68.

[2] 张其仔. 中国能否成功地实现雁阵式产业升级[J]. 中国工业经济,2014,06:18-30.

[3] 王保林.产业升级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J].经济学动态,2009,02:32-36.

[4] 潘素昆,袁然.不同投资动机OFDI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4,09:69-76.

[5] 吴丰华,刘瑞明. 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3,05:57-69.

[6] 张国强,温军,汤向俊. 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0:138-146.

[7] 刘志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12:7-14+193.

[8] 徐德云. 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 财政研究,2008,01:46-49.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回暖与升级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