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禅不必须山水
2016-02-16鲁先圣
鲁先圣
一位哲学家说过,经济的萧條与否,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毫无意义。艺术家是社会的蟑螂,不论在什么情景下,都可以活下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艺术家,活出热情的意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一生全力以赴。
中年以后,尘世间的是非曲直,基本就想明白了。尤其对自己,我努力到达自己心灵的最深处,看清自己,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于属于我的,我努力握在手中;对于不属于自己的,我不作非分之想。这让我活得轻松愉快,也感到自己的人生明智而智慧。
真正的贤者,专心于心灵的宁静,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徘徊,在幽静的林中漫步,在苍然的树下冥想,如莲叶上的露珠,享受着来自内心的喜悦。
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很多人的悲哀是,每天在生活中却向身外找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而对自己内心的世界熟视无睹。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你当下的生活本身,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都隐藏在当下的生活中。如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
柏拉图曾经训斥一个玩牌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却说:“你为这点小事就责备我。”柏拉图则反驳说:“习惯可不是小事。”生活正是如此,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发现了人性的真谛:无数的人,甚至一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正是从开始看来并不起眼的一些小事倒掉的。而中国古代的谚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命题。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不论处于什么境遇,不生悲喜忧乐,随缘任运,便没有什么能伤害自己,便无处不是逍遥自在。
古人造了“度日如年”这个词,意在形容深陷泥泞中的人悲苦的生活境遇。还造了“消磨光阴”这个词,意在形容胸无大志、无所事事的人。
其实,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都可以有另外的视觉看人生。顺境,是上苍的恩赐;逆境,是人生的历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欣赏时光”“领略岁月之美”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看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的世界哪里还有枯燥与乏味呢?
柏拉图提醒老年人,要常常去观看青年人的舞蹈和游戏,以便再次享受到肢体已经久违的灵活和健美。
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恐慌,我每天都兴致昂扬地徜徉在对逝去青春的回味中。岁月可以把我带到中年、老年,但是,那逝去的美好花季,依然镌刻在我的生命里,使我的生命总是充满着灿烂年华的勃勃生机和欢声笑语。
柏拉图还说过,一个人的脾气是随和还是乖戾,可以显示出他的心灵是善良还是歹毒。这话我心悦诚服。人生的无数经验告诉我,那些温和、谦恭、慈眉善目的人,都必定有一颗柔软的心;而咄咄逼人、得寸进尺、伶牙俐齿的人,总是自私、苛刻、冷酷无情的化身。
我常常要求自己,只要认为有未来的事情,就大胆去做,遇山开路,遇河搭桥,永不退缩。在做的过程中,出现过失甚至重大的失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重要的是跌倒了迅速爬起来,继续昂首前行。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但是,我更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就已经足够。很多人总是刻意回避遮掩自己的毛病,那是因为他依然是毛病的奴隶。
有人悄悄地告诉苏格拉底说,一个人正在演讲中诋毁他,说他是一个小人。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他诋毁的肯定不是我,因为他说的那些丑陋的品质我身上都没有。
这个对话太精彩了,我一直作为自己判断的一个尺度。很多时候,我听到有人非议我的一些行为或言论,我首先检查自己是否有或者没有人家非议的内容,有就改正,没有就一笑置之。
同样,当我听到一些过高的赞美,我也清醒地自问,我真的可以拥有那些声誉了吗?因为,只有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才会因虚假的赞美而陶醉。
我们每个人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富有,只是我们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他人。当我们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只能依靠自己独自担当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身上竟然隐藏着这样巨大的力量与智慧。
世无全才,每个人必有某种闪光的才华,当你对某一种事物兴趣盎然时,你一定不要漫不经心地轻易放过,你要明察秋毫绝不迟疑地发掘并抓住它。因为,或许那正是上苍独赐给你的才华。
(编辑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