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车向故乡奔驰

2016-02-16曹宇翔

前卫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平房大娘战友

曹宇翔

火车哐当,哐当,向故乡奔驰。你仿佛看到了那列火车,你也许就是挨窗坐着的那个人。

节日长假,大院里又有不少战友张罗着探家,望着他们拎着大包小包兴冲冲的神情,你的心像被什么深深触动。静静的书房,壁上是一张巨大的地图。手指沿着京沪铁路线移动,一个人怔怔地出神。呜,呜——地图上飘出汽笛的声音,你看到一列火车在地图上奔驰。

别忘了,向大娘问好。那是在哪里,那是什么时候?

1976年初春你到北京卫戍区当兵,当兵第四年才第一次探家。那天吃过午饭后,张继忠班长从炊事班推来了拉泔水的三轮车,卸下泔水桶,铺上几张旧报纸,他要送你到平房汽车站。全排战友呼啦啦涌到大路口,齐声喊:向大娘问好,带山东大葱煎饼。

你们警卫的电台叫851信箱,从那个信箱到平房三里路,从平房花两毛钱坐车到呼家楼,再坐一毛钱的车就是北京站。你拎着人造革的大提包在平房上车了,扭头一看,张继忠班长还在路边站着,他挥着手喊:别忘了,向大娘问好。

那个人造革提包是新兵下连时统一买的,平时放在连队仓库里,由文书保管。探家啦,提包装得鼓鼓囊囊,果脯、点心,还有一双给母亲买的城里老太太穿的那种棉鞋。母亲长年生病,还有几瓶现在很少有人听说过的药。火车向故乡奔驰。

这时你坐在书桌前,点着一支烟,望着窗外,一遍又一遍地想:经历的这一切都消失到哪里去了,还有什么事情被遗忘了呢?

那时候,清贫,快乐,年轻。你嘿嘿笑着自言自语。每有战友探家归来,全排战友就大呼小叫地围拢过来,像是一个盛大节日。河北兵一般背回来的是大枣和花生,山西兵是核桃和柿饼,河南兵是香油。驻马店的香油香啊,星期天吃饺子,一人倒半碗。

战友们探家的内容几乎是复制的。主要任务是找对象,趁着在部队,好找。也有例外。你们排当了八年兵的王成,人长得不赖,可就是家里穷,弟兄们多,找对象成了大问题。连长摘下手表,排长脱下皮鞋,每次探家都把王成武装起来,每次他都乐呵呵地失败而归。王成退伍后,好长时间全连战友都惦记得慌,不知道他找到媳妇没有。

哐当,哐当,火车向故乡奔驰。你怎么来到了这里,怎么是现在这样的生活,而不是另外一种生活?你喜欢火车,喜欢看火车在原野上奔驰的样子。你的村庄在京沪铁路的边上,小时候背着草筐在空旷的田野上看火车,往南是南京,往北是北京,南来北往的火车,像是带走你一颗少年的心。

你想起两个外国诗人写火车的诗句,美国的米莱说:“没有我不肯坐的火车/也不管它往哪儿开。”而土耳其的塔朗吉说:“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凄苦是你汽笛的声音/令人想起许多事情。”多有意思,两个互不相识的诗人,好像一问一答,而这一问一答之间,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

又能往哪里开呢,对于你来说,多少年来火车只能向故乡开。那里,有你的母亲。你是母亲唯一的孩子,母亲天天念叨你,掐着指头算你探家的日期。那时母亲活得多有心劲,天天盼着你在外面有出息。母亲不觉得苦,你也不觉得苦。母亲常常夸耀:俺儿在北京当兵,俺儿打信来了,俺儿快探家了。

火车向故乡奔驰。二十多年你一次又一次奔波在探家的路上。从北京到兖州,一夜的路程,车窗外是滚滚岁月,是杨柳依依,是雨雪霏霏。多么亲切的站名:济南,泰安,吴村,姚村,白家店,昏黄灯影里一闪而过的站牌,好像替你吟唱一支思乡的谣曲。火车到达兖州正是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把一切都明晃晃地摆在你的面前,泗河,乡路,干草垛,亲人迎面而来,你像一个孩子被故乡抱在怀里。过了泗河,前面就是你的村庄了。迷蒙的田野上,绿树掩映的村口,恍惚有人喊你的名字。

那是谁的歌声——远远就望见母亲身影,炊烟缭绕民歌,这是故乡暮冬,喜鹊喳喳白杨枝头,不错,是我,我就是您的儿子,母亲啊!我远远就望见了您的身影。那是谁的回忆——常常是寒冬的夜晚,病中的母亲灯下编草帽,你在一旁念书,母亲让念出声来,你就念出声来,一字不识的母亲,常常停下手中的活儿,听儿子念书的声音。那是谁的欢乐啊——让我好好看看你,不折断一缕麦香,前胜村,我把你挪到大地中央。

火车哐当,哐当,向故乡奔驰。二十多年,母亲一直生病,吃了无数的药,也不见好。可是母亲每次知道你要探家,那几天就在村头等,从早晨到黄昏,张望大路,过一个人不是,又一个人还不是。母亲在等你,等她唯一的孩子、唯一的亲人。人子,走遍天下,老家村头久久站立的,是你的亲娘。

过了泗河,前面就是你的村庄了。当兵走时你十八。嘤嘤地哭,像风中小柳树,那个九岁就失去父亲的孩子哪里去了?破棉袄揣着上学的干粮,一遍遍暮冬的童谣唱过,一次次春天的大雁飞过,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那个每月能挣五块钱、每天能记十个工分的十七岁乡村教师哪里去了?离别故乡时,你十八。

别忘了,向大娘问好。二十多年前战友们的叮嘱,这时又在你心头萦绕。四十岁那年探家,是接母亲,往北京迁母亲随军的户口。你总算熬到母亲生活在自己身边的那一天。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黑黢黢大地上远远近近疏落的灯火,你想起母亲一生的不易,忍不住流下了热泪。邻座一个陌生的小姑娘轻轻摇着你的膝头,奶声奶气地说:“叔叔不哭,叔叔是大人。”火车向故乡奔驰。

母亲在北京只生活了四年就去世了。一次住院,又一次住院,母亲晚年受尽病痛折磨。母亲再也不能拿着小马扎,坐在楼下球场上,指给战友的母亲看:那个是俺儿。母亲没能长久地活在你的身边。千里之外,老家前胜村的田野上,有你母亲的坟地。

你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兴冲冲地探家了。

你再也没有母亲了。

楼下谁在喊:向大娘问好。

你擦了一把脸上的泪,你还在书房里。只是那永远驶向故乡的火车啊,带走你一颗百感交集的中年的心。

猜你喜欢

平房大娘战友
平房
我感到安慰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关东军细菌部队背荫河及平房基地择址原因刍议
推销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
“平方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