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空间构成的角度谈书法与建筑的共通性

2016-02-16颜红影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笔画线条建筑设计

颜红影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从空间构成的角度谈书法与建筑的共通性

颜红影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建筑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关联关系。文章试图探讨书法与建筑在空间构成方面的共同点。首先阐述了书法艺术及其地位,进而分析书法与建筑空间的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书法笔画线条、书法线质、书法的结体章法三个方面探索书法与建筑在空间构成上的共通之处,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书法;建筑设计;空间构成

在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领域,各国建筑师均进行过深入而多样的探索。中国建筑师们更是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探索历程,从不同的角度探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作的契合点。当前,关于建筑设计的研究方式很多,建筑与不同文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更密切。可以说,现代建筑设计在表达传统文化的方式上是多样的,不同的文化只要与建筑有关联之处,都可以作为建筑创作的切入点。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部分,诞生发展至今几乎未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传统文化和哲学理念的重要传承载体,书法的线条之美、结构之美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书法相似,建筑也包括线条、形体与空间,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共通点,由此可见,探索书法的空间形态构成规律,将其运用到建筑的形态和空间设计中,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能为现代建筑方案的构思提供更多的思路。

一、书法艺术与书法空间

(一)书法艺术及其地位

书法是书写的艺术,它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书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与意义,运用不同的书体与笔法书写,从而形成艺术作品的一种形式。关于书法的文化地位,著名学者熊秉明曾给予书法这样的评价:“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1],可见书法在中国文化和国人心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书法用其简单的黑白色调、单纯的笔画线条表达了最纯粹的传统文化理念。

(二)书法空间构成

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语言是笔画线条,由点画线条穿插组合从而形成书法的空间。钟繇所说“笔迹者,界也”,就是对书法空间的阐述[2]。书法的空间由结体和章法两个部分组成。结体是单个汉字的空间构成,是书法艺术对汉字结构的处理方式,即用何种形式组合书法的各个笔画;章法是整幅书法作品的空间结构,主要是指字与字之间的位置关系、大小比例,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以及题款的位置等(如图1)。

图1 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书法的空间构成与汉字结构直接相关,但是书法具有多种书体,书写风格的多样使得书法空间呈现多种形态。一般将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种书体在处理书法空间时具有各自的特征,例如:篆书的笔画线条粗细相似,字体的笔画形态以曲为主,横直为辅,体势圆通;隶书在篆书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笔画变曲为直,字体方折,并将篆书的连笔改为点画组成的断笔,隶书整体形态偏扁;草书则打破隶书的规矩,不拘章法,字形没有定式,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长或扁的,流动而通畅是草书空间的最大特点;楷书字体方正、横平竖直、结构严整,笔法和字形基本是固定的,楷书的空间构成以规矩整齐为特征。

二、建筑空间构成

关于建筑空间,老子曾谈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①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也就是说,我们真正使用的是房屋中间“无”的部分,即建筑的空间。建筑空间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其中由建筑的墙体、顶面和地面等界面分隔成建筑内部空间,而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空间成为建筑外部空间。

古典建筑往往将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而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则更重视和强调建筑空间的意义,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建筑空间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实体界面,限定空间的要素主要为墙面、顶面和地面,墙面或者隔断是限定空间最直观的要素,顶面则是建筑空间的遮蔽部分,而地面为建筑以及建筑空间中的活动提供有形的支撑。影响人对于建筑空间感知的要素诸多,主要包括空间的大小、空间比例与形状、空间界面的材质与色彩、空间光线特征等。

三、书法与建筑空间形态的相通之处

书法和建筑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是两者在构成要素和空间形态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书法和建筑都是由点、线、面等要素构成,书法讲究结体和章法,追求线条的变化、点画的呼应、布局的疏密等;而建筑设计则以空间的变化、形态的多样以及各部分之间巧妙的构成关系为目标。

(一)书法笔画线条与建筑空间形态

书法艺术最基本的形式语言就是笔画线条,黑色的线条与被其分割而成的纸面白色部分共同构成了书法的空间。书法的笔画线条有着丰富的结构变化,一个点或者一笔线条的形态和位置发生了变化都会造成整个字形态与空间的变化。笔画线条有多种形态,或方或圆、或粗或细、或直或曲、或断或连、或柔或刚等等,组合成千变万化的书法形态[3]。

图2 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书法笔画中的“点”出现在不同的字,甚至同一个字里的多个点形态均有很大差别,每个点形态和位置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形态。与此相似,建筑中每一个独立的体块都可以被视为“点”,这些体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任何方面出现变化,都会影响建筑的形态和空间构成。书法线条形态多样,直线平稳、挺拔,斜线具有不稳定倾向,曲线则更具动感,线条的长短、形状、角度等都会影响书法的布局。与书法的线条相对应,建筑的线条就是它的边缘轮廓线,只有当建筑的边缘处理得当,建筑空间才能美观合理。例如建筑大师密斯设计的德国馆(如图2),从建筑的平面图上来看,线条和留白部分处理的非常巧妙,作为边缘线的墙体位置得当,建筑空间也就恰当的呈现出来了。再比如扎哈.哈迪德在意大利设计的高速列车站(如图3),建筑的主体部分呈弯曲的长条状,建筑边缘线条流畅且变化丰富,犹如书法作品中的“捺”,运用了“一波三折”的书写方法,形成了新奇而复杂的建筑空间。

图3 意大利高速列车站

(二)书法线质与建筑空间形态

书法中的“线质”指的是书法笔画线条的质感,书法作品在书写的过程中因用笔、用墨的变化而使得笔画线条形成不同的形态,比如刚与柔、苍与润、枯与湿等。中国古代书法家正是利用毛笔、宣纸、墨等书写工具的特性,再加上书写时运笔的变化,使书法线质呈现丰富的变化,即所谓“屋漏痕、锥画沙、折叉股、印印泥”。书法的线条只有黑色,但这个“黑”却是丰富多变的,利用水和墨的比例不同,墨可以分为“渴、润、浓、淡、白”五种状态,使得书法的线质更加复杂多变,从而产生多样的书法空间和形态[4]。

建筑中的“质”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不同的建筑材料物理形态不同,因此表现出或粗粝、或精细、或坚硬、或柔软的不同质感,材质肌理是塑造建筑形象的主要手段,也是影响建筑空间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木材塑造的空间会给人质朴亲切的感受;玻璃精致通透;纺织品会让空间温暖有人情味;砖石朴拙厚重;不锈钢则可以打造精细、时尚的空间氛围。在建筑创造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意欲营造的氛围,合理选择恰当的建筑材质。例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建筑整体采用精细的混凝土材料,塑造出冷峻严谨,且具有神秘宗教氛围的教堂空间(如图4)。

图4 光之教堂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建筑设计,“质感”都是及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影响着作品形态的塑造以及空间的构成。

(三)书法的结体、章法与建筑空间构成

在书法作品中,结体和章法共同构成书法空间,对应在建筑设计中,则为单个建筑的空间构成和建筑群组之间的空间关系。书法空间的手法与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是相通的,空间处理的恰当与否都关系着两者作品的成败。书法和建筑在空间构成上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对称均衡

对称与均衡可以说是书法结体、章法结构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比如楷书书体符合对称平衡的原则,行书和草书虽打破了对称的原则,但在全篇布局中,纵横各有自己的轴线,重心平稳、布白匀称,书法空间构成仍然能够达到均衡的状态。在一幅书法作品的布局中,均衡是整体协调的重要体现,若在布局上失去平衡,作品也就失去了和谐之美。对于建筑来说,对称和均衡是最常使用的设计手法,是我们追求建筑形态视觉平衡的主要方式。对称性通过使用重复的形式产生稳定、端庄的视觉特征;均衡不一定对称,但建筑物组成部分的位置、比例、色彩、动态可以形成两侧量感相似的效果,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2.对比统一

书法作品在笔画线条、线质、章法中存在着大量的对比关系,如黑与白、大与小、枯与湿、缓与急、放与收、疏与密等。可以说,书法作品在创作的过程就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寻求对比的过程。没有对比就没有书法空间的多样变化,而没有统一,就无法求得整幅作品的协调感[5]。

在建筑设计中也常常将组成建筑的局部构件或者建筑群中的各个单体建筑处理成不同的形态,包括大小、色彩、形状、材质等方面。通过对比可以增强建筑不同要素之间的特性,形成张力,通过矛盾和冲突使建筑作品更加富有生气。但是这些对比要在一个统一的大背景下完成,如在材质相同的前提下,改变各个部分的形状;或者形态相似的前提下变化每个组成部分的色彩等。对比和统一的法则可以使书法或建筑作品在整体稳定、协调的基础上,打破呆板单调的格局,取得一定对立的、变化的视觉效果。

3.虚与实

书法作品中常使用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书法中的黑色点画线条为实,留出来的空白为虚。书法讲求“计白当黑”,空白是对点画的衬托,也是笔墨的延续,黑与白相辅相成、相依相生,使书法艺术形成了具有强烈虚实对比的结构空间。

在建筑设计作品中虚实则表现为形体的清晰与模糊、明确与含混的关系,也指建筑空间的有与无的关系。例如在园林中,如果园林建筑为“实”,而园则为“虚”;若墙是实体,门与窗则是虚体。再以单体建筑为例,建筑外立面可以采用多种材质,砖石混凝土等材质表现为“实”,而玻璃等通透的材质即为“虚”。合理的组织多种材料塑造建筑,可以形成虚实相生的建筑空间形态。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独树一帜的艺术种类,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延续数千年的书法艺术仍然保持着稳定而强大的生命力,给今天的建筑创作带来重要的启示。建筑师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书法,探索书法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共通之处,学习书法的用笔、线质、结体与章法之理,研究书法空间形态的构成方式。结合建筑空间设计的原理和现代建筑材料、构造方式,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新的创作思路,创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建筑作品,这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程银.书法与建筑[J].美术大观,2010(8):114-115.

[2]李宝华.建筑形态的灵活处理与中国书法“结体之变”美学相关性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3]吴慧平.书法的时间与空间分析[J].美术学报,2006,47(4):11-16.

[4]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41-50.

[5]周庆.书法创作与建筑设计的美学比较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5(4):102-104.

Commonality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Architecture from Perspective of Space Composition

YAN Hongying
(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34000,China)

The calligraphy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lthough it is two different art forms,but the two are related in many way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mmon ground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architecture in terms of spatial composition,first elaborated the art of calligraphy and its status,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lligraphy and composing architectural space.On this basis,from three aspects to explore similarities of calligraphy and architecture in space form,the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calligraphy strokes, calligraphy,calligraphy line quality structure composition,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Calligraphy;Architectural design;Spatial composition

J0-03

A

2095-4476(2016)12-0071-04

(责任编辑:刘应竹)

2016-10-20;

2016-11-01

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2015ykf07)

颜红影(1982—),女,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笔画线条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线条之美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找不同
建筑设计的困惑
一笔画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