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肥夏季市场全面铺开后市价格上涨可能性小
2016-02-16中国农资高远
□《中国农资》记者 高远
复肥夏季市场全面铺开后市价格上涨可能性小
□《中国农资》记者 高远
本周关注
华中、华东和华北地区的夏季玉米肥市场逐渐铺开,生产企业向基层铺货意愿强烈。然而,和春季小麦用肥季一样,基层铺货、拿货再次滞后。夏季基层用肥高峰会何时来临?用肥季节时玉米肥价格是否会产生波动?长江以南水稻和经济作物用肥情况又如何?玉米补贴政策出台和农业部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政策是否会对夏季用肥产生影响?本周,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上这些问题。
复肥出厂报价暂稳
本周复合肥市场以平稳为主。45%氯基复合肥山东生产企业报价基本在1800元/吨以上,45%硫基复合肥报价则基本在2000元/吨以上。江浙地区45%氯基复合肥生产企业主流报价在1700元/吨以上,45%硫基复合肥报价1950元/吨以上。河南和湖北45%氯基复合肥一线品牌报价1850元/吨以上。安徽省安庆市高平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高平表示,安徽地区45%氯基复合肥到站价多在1910元/吨以上。后期玉米用肥主要为高氮肥,低端出厂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高端出厂价格则多在1700元/吨徘徊。由于年后市场需求一般,目前不少企业一单一价,实际成交价格比报价略低。
目前春季市场基本结束,夏季玉米肥市场全面启动,复合肥企业前期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河南、湖北和山东等省级和地市级经销商陆续打款。和春季小麦用肥季情况一样,基层经销商备货并不积极。和普通复合肥相比,高氮肥价格受尿素影响更明显。近期,尿素价格再次出现小幅波动,走在下行区间内,豫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农资经销商表示,当地尿素的批发价格再次跌破了1400元/吨的价位,受此影响,基层经销商的观望气氛更加浓厚。近期复合肥企业的库存增加,部分企业库存超过8成,复肥装置整体开工率降至5成左右。
虽然市场需求一般,但是复肥企业挺价态度明显,多以暗降为主,近期几乎无明降。
旺季价格大幅上升可能性小
进入6月后,长江流域的一季稻和晚稻以及华中、华北和华东广泛种植的玉米陆续迎来用肥高峰期。春季用肥淡旺季表现明显,特别是尿素,明显呈现出旺季销售价格抬升的态势。夏季用肥是否会延续这一现象?对此,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表示可能性不大。
谢高平表示,当地主要为水稻和经济作物用肥,玉米种植面积较少。当地全年用肥既不如华南地区那么平均,亦不会像中原地区那么集中。预计到6月基层用肥期到来之前,复合肥市场价格可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豫中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农资经销商表示:“复合肥并不像尿素价格波动那么大,现在离基层用肥高峰还有一个多月,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往市里面送货了。等真正用肥时,货源会相对充足,加上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现在原材料价格也在降,所以等到用肥时复合肥价格上升的可能性较小。”
实际上,由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即使后期复合肥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也多由各级经销商承担。这一观点在去年的市场中得到了充分论证——去年上半年,市场向好,复合肥出现过50-100元/吨的小幅上涨,但是由于担忧消费群体不接受,流通商和经销商层层分担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市场实际的零售价格并未发生变化。
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用肥
夏季市场用肥“主力军”玉米在今年粮食届的风头一时无二。从去年12月初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明确表示“新一轮粮食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到今年4月7日,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叶贞琴称“玉米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短短数月间,农业部已经数次发声,明确提出要减少玉米种植面积。而据农业部4月22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表述,预计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调减,大豆进口将明显放缓。农业部市场司司长唐珂表示,预计今年,玉米面积将较上年调减1750多万亩,这是13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首次减少。伴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的是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将被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补贴直接发放到玉米实际种植者手中。不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在2016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中表示,每斤玉米“补贴加上你卖的价钱,不会超过1块钱的”。
未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减少会直接影响用肥市场的变化,而今年的情况如何?豫中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农资经销商说:“我们这里玉米的种植面积的确是减少了,这不见得是受到政策的影响。因为今年政策刚出来,农民都不是很清楚。”当地玉米种植面积减少更多是因为利润问题,“前年这里大旱,很多玉米种植者都赔钱了。去年玉米价格太低了(国家去年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统一降低至1元/斤,降低幅度为每斤0.12元左右),种玉米没有利润,所以今年挺多人都不种了。种的少了,我预计到时候化肥的拿货量也会少的。”
显见,随着国家种植结构调整,预计未来化肥用肥期和相应的用肥量、用肥品种也会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今后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