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之上的声音之忆——读卜寸丹《那些密布的河流》

2016-02-16黄恩鹏

星星·散文诗 2016年30期
关键词:物事河流记忆

黄恩鹏

河流之上的声音之忆——读卜寸丹《那些密布的河流》

黄恩鹏

卜寸丹的新作《那些密布的河流》,满篇有这些“河流”“水”“母亲”“神谕”等等。“水”是作品的主题,是生命的喻象。从整体来看,这九章是一个交响曲的上下钩联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设定曲式,呈示、展开、再现那些让生命得以温润的故事。很明显,这是一段段与家族史相关的故事。它对自身的存在充满了无限眷恋和体验。而存在和感知之谜,总会被一颗心举到天空。叙写上帝的神圣,许多言辞富饶、圣洁。复线的结构、人物旁白的插进,都是在证实那些存在是事实而非虚构。故乡在如今看来,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隐藏进了荒芜的背后。这是人生的悖论。它在本质上是不可预设的自我认知,是对家族史重新回忆,并同时又在本质上融进岁月里的思考。

“爱吧,爱这绚烂与凉薄。”“该映照的都映照过了。”(《那是神制造的幻象》)借用“过去时”的亲人——母亲的说话,“复活”某个场景某个时期的记忆文本,带动场景的活泛。也是对事件的一种补充。这其实正是卜寸丹散文诗文本的特色。几乎每章都有母亲的“说话”揳入文本。创造了一种“时空的区隔感”。这种时空的距离拉近和拉远,是现代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段,卜寸丹用在了散文诗文本里,借此扩容时间与空间。放逐记忆,让诉说更为从容。比如:“呵,你看一株稗草,它是多么寂静。”(《一株稗草,它是多么寂静》)“他们为谁征战?”“如簧毒舌。控制之术。我的孩子将死于非命。”(《被围困的岛》)“真正的美,涵养着尊严,令人心生感动。”(《第三条河岸》)“记住你的养父。记住一条河流表象里所裹藏的阴谋。”(《我梦见一条大河》)等等这些都是记忆里的母亲的“说话”,从而营造剧场文本的“现场感”。以母亲说话来呈示“演奏”乐章段,杜绝了怀疑主义与本体论无法厘清的问题。从而在黑旧的轮廓里,找出苦难的背影。在意志的反抗里,寻到希望的黎明。

“把成熟的麦稻都收割了吧!”“把眼泪抹在刀刃上。”“水莲花一朵一朵盛开;他点燃了高香。”“夜色在加深,围观的人像鸟一样散尽。”“把与高德相匹配的崇高的孤独留给一条河流的葬礼吧!”“把命运的纹路攥紧在你自己的掌中。”

我曾在中国西部壮伟的澜沧江峡谷里听峡谷里的农人高唱神的赞美诗。诗人的这个“合唱”部分,有着“祭诗”的厚重,因此同样打动了我。这个“合唱”部分是主题的宣叙调。而接下来,则以《安魂曲》的宁静,来为天地生命之魂作最后的弥撒。“那个饮水的人走了”,诗中反复这样的一句。其实这也是喻指那一条密布在她生命中的“河流”从此消失了。这个“河流”就是“安魂”的人,灵魂和肉体都已融进了大地。只有大地,才是所有生命最后的归宿、最后的眠床。

在《物事》中,她将与父亲、母亲和妹妹在一起生活的情境进行诗性地言说。将往昔岁月里的“物事”变成“人的故事”。那些书写,有如盛水陶器,总会感念那些赐予“生命之水”的由来。许多忆念和牵挂,又总会被一种忧伤照耀。那些曾经难以言尽绵长的岁月,就流淌在一条资水里。这资水之源,以精神之火照彻。“每一个人的身体,就像每一片树叶,是如此的不同。我们不需要重新打量,只消让简短的话语没有歧义,让天光微露,让眼睛里隐蔽的空洞、深渊彻底瓦解。一片叶子,又一片叶子,一地的叶子,它们纠缠于风,离散、相聚;我们纠缠于镜中的自我。”她将往昔记忆的碎片连成整体。感怀的泪光,有如清风之翅,划开了涟漪。那些真实的、闪烁瞬间怀念的情感之火,被记忆重新点燃。诗人以“物事”为诗,接近生存苦难的民间。“民间的腔调,民间的颜色。本真,杂乱,只遵循自然的秩序,神秘而不可解。”但是,她能解析这些。而追忆逝灭了本态的故里乡土,回忆就成了一种感恩、一种追寻、一种对生活存在的指认和确定,以及对精神本质的追索。“大地倾覆,将最后的血与悲伤收纳,止息。”诗人以抒情之叙,道尽了人生的苍渺、困顿。是精神灵魂冲腾之后的冷凝。如火光,最终熄灭温暖的来临。我将她的《物事》推荐给了众多诗友阅读,因为那经历的,都跟我们曾有的经历何其相似。

河流是卜寸丹的精神代码。河流之上的声音之忆,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不曾黯淡的底色。

猜你喜欢

物事河流记忆
改变总是更高尚的
记忆里的旧光阴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我用时光触摸这片水域(创作谈)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当河流遇见海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