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藏粮于地”?

2016-02-16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6年29期
关键词:饥荒吴国肥水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传媒时评

为什么要“藏粮于地”?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当今制约中国粮食问题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藏粮于地”到底有什么深意?

说起粮食人们都知道它离不开种肥水,这“三条腿”能撑起我们的饭桌,也能制约我们的饭碗。现在看肥是最没有问题的一条腿了。化学肥料发明以来,世界范围内粮食增产的幅度前所未有,以至于很多学者认为,如果不是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和分配的不公,世界上的饥荒可以像天花一样消失。中国的这条腿发展迅速,不仅为中国粮食安全立下汗马功劳,还能出口到世界各地,帮助那里的人民摆脱饥荒。

庄稼离不开水。江河是最好的灌溉水源,所以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都伴着大河而生;远离江河的人们通过修渠打井,形成新的灌溉水源,农业得以扩展自己的地盘;再后来,人们发明了更加节水的办法,可以最大限度摆脱水对农业的制约。近年来,以色列高科技节水滴灌微喷灌风靡中国即是明证。能给庄稼灌溉的水来自地上地下,但归根结底在天上。没有雨雪,哪有江河?好在地球对人类足够仁慈,在自然农业时代提供了较稳定的气候;现代农业时代,人们发明的节水设施和技术愈发先进。因此旱涝造成大饥荒的概率越来越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没有种子丰收显然无从谈起。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一心想报仇,对吴国发出的最后一击就是采用“绝户计”——将还给吴国的粮食种子蒸熟,结果这一年吴国农业“绝收”。没粮食吃不仅军人无力打仗,民心也大乱啊,吴国就此被越国彻底征服。150多年前的爱尔兰大饥荒饿死了上百万人,原因就是他们的主食马铃薯遭遇了病害,不仅严重减产还留不下健康的种薯。种子的重要不言而喻,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论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是美国的转基因技术,都为粮食增产提供了超级保障——既能多出拳又能抗击打的超级种子。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是我们漏掉了最大的功臣——耕地。没有耕地,种肥水到哪里去妖娆?没有足够的耕地,种肥水到哪里去丰登?没有健康的耕地,种肥水到哪里去威猛?现实不容乐观。当前,我国耕地质量偏低、污染损毁严重已成为严峻挑战。如果没有健康的、足够的耕地,即使风调雨顺、肥足种壮,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也无法保证。地力下降、污染加重使耕地成为未来制约粮食安全的最大因素。因此在粮食十二连增之后,国家提出“藏粮于地”战略,就在于引导我们务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耕地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上。现在我们有条件也必须将耕地的恢复、修复、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否则,贫瘠、生病、污染的耕地无法持久地给我们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提供足够粮食。

农资行业作为集成种肥水与土地的重要产业,在“藏粮于地”战略下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从过去唯“粮食产量”向“粮食质量”和“土地健康”并重迈进。过去历史时期如果我们为吃饱饭做的是耕地的“催产师”,用是西医猛药;那么未来的新时期,需要我们做耕地的营养师、调理师,把耕地修复养护好。只有这样,她才能够面色红润神清气爽长长久久地为我们提供稻菽稷麦、瓜果蔬菜。

猜你喜欢

饥荒吴国肥水
Optimal Control of Heterogeneous-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Susceptible Malware Propagation Model in Heterogeneous Degr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GLOBAL STRONG SOLUTION AND EXPONENTIAL DECAY OF 3D NONHOMOGENEOUS ASYMMETRIC FLUID EQUATIONS WITH VACUUM∗
吴国良花鸟画选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吴国平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饥荒是你造成的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