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语比字句中的比较视点

2016-02-16马洪海

关键词:视点句法省略

马洪海

(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论汉语比字句中的比较视点

马洪海

(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比较视点是比字句中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进行比较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是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比较视点在句法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式标记,如介词“论”、结构助词“得”、话题标记“要说”等,这些形式标记有助于判定比较视点。比较视点在句法实现上比较复杂,句法位置灵活多变,在特定的语境中经常缺省,有的属于省略,有的则属于隐含。

比字句;比较视点;形式标记;省略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里一种常见的用来表示比较的句式。从构成要素来看,比字句通常包含比较主项、比较客项、比较词、比较视点和比较结论五个部分。其中比较视点最为复杂,有时省略,有时隐含,有时又可以复现,句法表现相对复杂,语义理解相对较难。把握比较视点是理解比字句的一个重要环节。比较视点的不同语义类型及其句法表现,使得汉语比字句的形式变化多样,因此比较视点的识别,也就成了认识比字句的难点和关键。[1]目前学界针对比较视点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如刘焱、邢贺,[2]徐茗[3]等,其他一些关于比较视点的认识则散见于部分学者的论著中。总的来看,学界对比较视点的解释还比较笼统,对比较视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汉语用来表示“比较”范畴的句式或格式有多种类型,而比字句是最常用最有特色的一种,最具有代表性。就比较视点而言,其性质是一致的。因此,本文拟就比字句中比较视点的性质、比较视点的句法实现、比较视点的形式标记、比较视点的省略和隐含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比较视点的性质

朱德熙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我(的)年纪比他大’似乎不合逻辑。因为比的是两个人的年纪,不是‘我的年纪’和‘他’这个人。从这个角度看,好像‘他’字后头省略了‘年纪’。如果不省,就是‘我(的)年纪比他(的)年纪大’。这种解释恐怕不一定对。”[4]这里表面上是讲比较对象,但实质上引出了比较视点问题。

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或对同一个人、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总要选取某一个点,这在比字句中可看成是比较视点,也叫比较点。例如:

(1)他本领比我大,仪表也很神气,将来一定得意。(钱锺书《围城》)

(2)它的年纪比你还大。(巴金《憩园》)

(3)他现在识文断字,比我办事还精明呢!(老舍《龙须沟》)

(4)谈到公德心,我们也不见得比人强。(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

例(1)中的“本领”、 例(2)中的“年纪”、例(3)中的“办事”、例(4)中的“公德心”就是比较视点。

学界通常把比较视点解释为“比较的内容”,如殷志平、[5]刘慧英[6]等。刘焱又把比较的内容分为“比较点和比较专项”,认为比较的具体内容就是比较点,把比较点的某一方面的内容称为比较专项。[7]

比较视点与参比项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参比项是指用来进行比较的两个对象,包括参比主项和参比客项,如两个不同的人或事物等。而比较视点是针对比较项的某个方面进行比较,如对两个不同的人进行比较,可以选定年龄、性格、学习等方面,年龄、性格、学习就是比较视点。

从语义上看,比较视点是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进行比较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是参比两项所共同具有的属性。

二、比较视点的形式标记

人们认识和辨别事物都是从现象、形式上入手。语法研究也可以从形式出发去发现意义。认识和分析比较视点可以从形式入手,尽可能地寻找汉语里表示比较视点的一些形式特征。

根据实例观察,汉语比字句中的比较视点在句法形式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式标记,如“论”“至于”“就……而言”等,这些形式标记有助于判定比较视点。

(一)单个介词引出比较视点

用单个介词“论”“至于”“对”“对于”等引出比较视点。例如:

(1)论资格,这些妓女要比埋在近旁的军人老得多。(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2)至于挣钱,他还是比一般的车夫多挣着些。(老舍《骆驼祥子》)

(3)对西藏的情况,美国人比中国人谈得多。(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4)对于生命的质量,老百姓比谁都明白。(《人民日报》)

以上比字句中的介词“论”“至于”“对”“对于”都是比较视点的形式标记,引出比较视点“资格”“挣钱”“西藏的情况”“生命的质量”,限定了比较的范围。

(二)介词框架引出比较视点

用介词框架“在……上”“在……方面”“就……而言”等引出比较视点。例如:

(5)在样子上,文若霞比她的丈夫更瘦弱一点。可是,在精力上,她实在比他强着 好多。(老舍《四世同堂》)

(6)在都市化方面,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快。(《人民日报》)

(7)就连续高温强度而言,武汉也比浙江、福建、江西、上海相差甚远。(《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8)就整体力量来说,现在大陆比台湾强得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以上比字句中“在……上”“在……方面”“就……而言”等也都可以看成是比较视点的形式标记,框架中的“样子”“都市化”“连续高温强度”等都是比较视点。

带介词或介词框架形式标记的比较视点通常出现在句首位置,可以看成是语用上的主题,而不是句子的主语。带这类形式标记的比较视点有时也出现在比较主体之后,此时比较视点充当句子状语的一部分,如上面例(6)可以变换成“发展中国家在都市化方面比发达国家快”,“在都市化方面”作句子的状语。

(三)话题标记“要说”引出比较视点

用话题标记“要说”引出话题,置于句首,该话题限制了述题的范围,如果该句是比字句,那么话题部分通常就是比较视点。例如:

(9)要说主意,人主意比咱大。(《编辑部的故事》)

(10)要说冤,我不比您冤哪?(《编辑部的故事》)

(11)要说受罪,她比谁受的也不少。(陈建功《皇城根》)

(12)要说成功,我的夫人比我成功得多。(《1994年报刊精选》)

例(9)至例(12)的“主意”“冤”“受罪”“成功”是句子的话题,都是由话题标记“要说”引出的,话题部分正是参比两项进行比较的比较点。这类由“要说”引出比较视点的比字句,通常比较视点可以复现,如例(9)的比较视点“主意”,前面作为话题出现,后面作为小主语又一次出现。

(四)结构助词“得”引出比较视点

吕叔湘指出:“(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一般行为的动词,限用于‘得’字句,‘比’可在‘得’前或后,意思相同。”[8]比字句的谓语部分出现结构助词“得”,“得”字前面的动词通常是比较视点。例如:

(13)比起梁启超、鲁迅、胡适,我比他们写得多。(《李敖对话录》)

(14)飞机就比风筝飞得高。(《人民日报》)

(15)过星期天就像过节,吃得比平时好,穿得也比往日新。(《人民日报》)

(16)那干完活就回家了,归心似箭,一个比一个跑得快。(《梁冬对话王东岳》)

例(13)是“我”和“他们”比,比的是“写”,因此结构助词“得”之前的动词“写”是比较视点。例(14)是“飞机”和“风筝”比,二者比的是“飞”,“得”前的“飞”是比较视点。例(15)两处都是比字句,是拿“星期天”与“平时”“往日”比,比的是“吃”“穿”,“得”前的“吃”“穿”是比较视点。例(16)是比“跑”,“得”前的“跑”是比较视点。由结构助词“得”引出的比较视点可以置于比字短语之前,如例(15),也可以置于比字短语之后,如例(14)。

三、比较视点的句法实现

比字句的比较视点在句法实现上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一)充当比较视点的词语性质

比较视点通常由体词性的词语充当。例如:

(1)叶老的记性比我好。(冰心《心灵深处的叶圣陶老人》)

(2)你没有和刘炎在一起,这我比你清楚,因为那段时间刘炎是和我在一起,我们去了昆明。(王朔《许爷》)

(3)科林休息的时间比我多。(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4)我的鞋合脚不合脚,我应该怎么把它脱下来,这个没有别人比我更清楚。(池莉《来来往往》)

例(1)比较视点是“记性”,由名词充当;例(2)比较视点是“这”,由代词充当;例(3)比较视点是“休息的时间”,由名词性偏正短语充当;例(4)比较视点是“这个”,由指量短语充当。

比较视点也可以是谓词性的词语。例如:

(5)他跑得比兔子还快。(《谁认识马云》)

(6)我早就发现了,是黑颜色,黑得比黑夜还要黑。(琼瑶《聚散两依依》)

(7)雷锋把仅有的200元存款寄给了灾区,自己连牙刷都没钱买,要说“傻”,他比我更“傻”。(《人民日报》)

(8)我长得也不好看,要说当坏蛋我比李阿姨还有资格,你们应该先怀疑我才对。(王朔《看上去很美》)

例(5)比较视点是“跑”,由动词充当;例(6)比较视点是“黑”,由形容词充当;例(7)比较视点是“傻”,由形容词充当;例(8)比较视点是“当坏蛋”,由动宾短语充当。

(二)比较视点的分布

比较视点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句中。

比较视点出现在句首,位于比较主项之前。例如:

(9)农家的生活哟,一天比一天丰富多彩!(《市场报》)

(10)论智商,我们不比个体户差,何以我们比他们穷!(《1994年报刊精选》)

比较视点出现在句中,位于比较主项之后“比”字之前。例如:

(11)那个人年纪比我稍大,模样挺清秀,留着一头长发,一望便知是个专业画画 的。(《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12)曹聚仁先生的创作字数比我还多。(《李敖对话录》)

比较视点出现在句中,位于“比”字和比较客项之后。例如:

(13)每逢背不上书来,他比老师的脾气还大。(老舍《歪毛儿》)

(14)您比她年龄大,大这么多,您却把她抢劫一空,一转脸就可以在一边说风凉话。(铁凝《大浴女》)

有时,比较视点还可以在“比”字前后两处都出现,形成一种比较视点复现的比字句。其结构模式为:比较主项+比较视点+比+比较客项+比较视点+比较结论。例如:

(15)他的年纪比我的年纪大。

(16)女子的声音比男子的声音听起来高得多。

比较视点的位置不同是出于语用价值及表达的需要,虽然句子的语义相同,但句法表现形式不同,语用价值也略有差别。

(三)比较视点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

比较视点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介词的宾语等多种句子成分。

比较视点在句中充当主语。例如:

(17)别看她长得寒碜,外表上有点残次,但心灵一准比你美。(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18)快到年底,不少人家买来鸡喂着,鸡的鸣声比往日多了几倍。(老舍《骆驼祥子》)

比较视点在句中充当主语中心语。例如:

(19)她的酒量,比他大些。(梁晓声《激杀》)

(20)她的英语比很多美国人还纯熟呢。(《人民日报》)

比较视点在句中充当谓语中心语。例如:

(21)他摔在地板上,摔得比我重。(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22)白天我和大家一样干活,晚上却比别人睡得少,因为我的职责之一就是早晨叫醒大家。(《人民日报》)

比较视点充当介词的宾语。例如:

(23)电影剧本对语言的要求比小说低。(《1994年报刊精选》)

(24)在人情往来方面他比我还要马虎。(章品镇《施子阳:“一朵苍白的花”》)

比较视点在句中充当句子的小主语。例如:

(25)陈先生年纪比我大,应该我去看他。(秦维宽《陈立夫情系大陆》)

(26)他钱比你多,可他风险比你大;他地位比你高,他压力大,事情是一分为二的。(洪昭光《怎样活到100岁》)

有的比较视点在句法实现上显得很特别,与常见的比较视点不同,不易把握。例如:

(27)那时我比姚明球打得好。(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28)在医院里的病人时常打哈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心脏病人比别的病人哈欠打得多。(《养生与健美方法100例》)

(29)李敖的古书比我们谁都读得多。(《李敖对话录》)

例(27)—(28)的比较视点应该是“打球”“打哈欠”,都是动宾结构,可句子中却显现为“球打”“哈欠打”。实际上,例(27)是由复动“V得”句“那时我比姚明打球打得好”变换而来,因此该句比较视点应该是“打球”;例(28)“心脏病人比别的病人哈欠打得多”,是由复动“V得”句“心脏病人比别的病人打哈欠打得多”变换而来,比较视点应该是“打哈欠”。例(29)的比较视点不是单独的“读”,而是“读古书”,充当比较视点的“读古书”这个动宾短语不仅在句法结构上被别的词语分开,而且语序也颠倒了。

四、比较视点的省略与隐含

比较视点是比字句中语义上必不可少的成分,但在表层句法结构中,它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比较视点不出现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较视点的省略,二是比较视点的隐含。

(一)比较视点的省略

在表层句法结构里,比较视点经常可以省略。比较视点省略主要是因为比较视点在上下文已经出现过或者上下文等语境已经把比较视点限制得比较具体而明确。比较视点的省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条件:

1.上文已出现,比较视点承上文而省略

承上文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而省略。例如:

(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达500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人民日报》)

(2)他的工资涨了不少,比牛大姐还高。

例(1)的比字句承上面分句的主语省略了比较视点“国家外汇储备”,例(2)承上面分句的主语中心语省略了比较视点“工资”。

承上文小主语而省略。例如:

(3)你地价低,我比你还低;你使用期长,我比你更长……(《人民日报》)

(4)他武功的确很高,甚至也许比你还高……(古龙《小李飞刀》)

例(3)承上面分句的小主语省略了比较视点“地价”“使用期”,例(4)承上面分句的小主语省略了比较视点“武功”。

承上文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而省略。例如:

(5)这个马蜂窝捅不得,许多人有后台,比你硬比你粗,捅不好会闹个人仰马翻。(《人民日报》)

(6)到年底,这家国有大企业稳稳地完成了5 200多万元的利税,比上年翻了一番。《人民日报》)

例(5)是承上面分句“有”的宾语省略了比较视点“后台”,例(6)是承上面分句的宾语中心语省略了比较视点“利税”。

比较视点的省略主要是承上文而省,这主要是因为比较视点先出现,语义容易理解。

2.比较视点因上文语境限制而省略

(7)我老了,我看上去要比你大得多了,我不照了。(《读者》)

(8)他才只有二十岁,你知道吗?他比你还小,你知道吗?(琼瑶《雁儿在林梢》)

例(7)和例(8)省略的比较视点应该是“年纪”。虽然上下文并没有出现“年纪”,但上文“我老了”“他才只有二十岁”都是说年纪的,后面比字句中的“大”“小”是说“年纪大”“年纪小”,上文语境限制了比较视点只能是“年纪”,而不是“个子”或“体积”等。

3.比较视点因下文语境限制而省略

(9)我比你大,明年我就进学校。我六岁。(曾卓《小鲁宾逊的一天》)

(10)他比你多,他有三个孩子。

例(9)从下文“我六岁”可知,比字句省略的比较视点是“年纪”。例(10)通过下文“他有两箱子书”可知,省略的比较视点是“孩子”。

4.比较视点因与比较结论的词语最为匹配而省略

(11)在阿鲁巴岛,水比油贵。(《人民日报》)

(12)他明显比李昌镐要活泼。(新华社《新闻报道》)

当比较视点最符合表示比较结论词语的基本义属性要求时,人们看到表示比较结论的词语,就会联想到与其基本义属性相匹配的比较视点,因此表示比较视点的词语常常可以省略。如例(11)中的比较结论是“贵”,最符合“贵”的基本义属性要求的词语是名词“价格”,由“贵”激活“价格”,看到“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价格”,因此,充当比较视点的词语“价格”通常省略。同样,例(12)中名词“性格”最符合形容词“活泼”的基本义属性要求,由“活泼”激活“性格”,看到“活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性格”,因此,充当比较视点的词语“性格”通常省略。当然,表示比较结论的词语可以与多个词语相匹配,当比较视点不是最符合比较结论词语的基本义属性要求时,比较视点通常不能省略,而是必须出现。例如:

(13)他的地位比我高。(老舍《大悲寺外》)

(14)你辈份比我高。(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15)那你境界比我高。(兰晓龙《士兵突击》)

(16)刚才那个人,武功就比我高。(金庸《天龙八部》)

(17)华罗庚教授的工资可以比我高,其他人你看着办。(《人民日报》)

(18)孩子文化程度都比我高,女儿是大学本科,儿子是高中……(《人民日报》)

(19)论蒙人,她可比我高……(《编辑部的故事》)

上述句子中的形容词“高”在句中充当比较结论。形容词“高”除了与“个子”匹配外,还可以与“地位”“工资”“境界”“武功”等搭配。只有与“个子”匹配时,比较视点才可以省略,说成“他比我高”;与其他词语匹配时,比较视点通常必须出现。上面例(13)至例(19)的比较视点分别是“地位”“辈分”“境界”“武功”“工资”“文化程度”“蒙人”,这些充当比较视点的词语都不能随便省略,否则会造成句意表达不清,理解困难。

(二)比较视点的隐含

有时比较视点不出现,不是省略,而是隐含。例如:

(20)还不如养头猪,猪比你爹有用。(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21)我比他年轻一点点吧。(《龙枪-旅法师》)

(22)王欢茹比弟弟年长七岁。(《读者》)

(23)躲进租界,二皇娘比丈夫还心急……(刘绍棠《狼烟》)

比较视点的意义已隐含在比较结论的词语中,语义上句子可以自足,表达上不需要出现比较视点,句法上也不能添补比较视点。例(20)比较视点是“用途”,隐含在比较结论“有用”之中;例(21)比较视点是“年纪”,隐含在比较结论“年轻一点点”之中;例(22)比较视点也是“年纪”,隐含在比较结论“年长七岁”之中;例(23)比较视点是“心情”,隐含在比较结论“心急”之中。

比较视点的隐含与省略不同,省略的比较视点可以明确补出,而隐含的比较视点不能补出。比较视点省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比较视点在上下文已经出现;二是比较结论中有性质形容词,该形容词具有词义扩散性激活功能,人们看到它,就会联想到与其相配的属性名词;三是上下文等语境已经把比较视点限制得比较明确。省略的比较视点都可以根据上下文或比较结论等语境补出。比较视点的隐含主要是由于句子本身某些词语的暗示,常见的是比较结论中词语的暗示,人们可以通过该词语来把握比较视点,从而准确理解比字句的语义。

[1]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3-75.

[2]刘焱,邢贺.“比”字句中比较点隐含的认知考察[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7-112.

[3]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30-234.

[4]朱德熙.关于“比”字句[M]//朱德熙文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8-49.

[5]殷志平.“比”字句浅论[J].汉语学习,1987(4):3.

[6]刘慧英.小议“比”字句内比较项的不对称结构[J].汉语学习,1992(5):17.

[7]刘焱.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8.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62.

(责任编辑 吴 波)

A Study on the Comparative Point in “bi” Sentence Patterns

MA Honghai

(CollegeofInternationalEducationandCulture,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The comparative point is a certain aspect or point of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mparative subject and the comparative object in “bi”(比) sentence patterns. It is a common attribute of the comparative subject and the comparative object. In some cases, some formal markers such as the preposition “lun” (论), the constructional particle “de” (得) and the topic marker “yaoshuo”(要说) will appear on the comparative point in its syntactic structure, which helps to determine the comparative point. The syntactic realization of the comparative point is quite complicated partly because of its flexible positions and partly because of its absence and ellipses in certain specific context.

“bi” construction; comparative point; formal marker; ellipsis

2016-02-29

马洪海(1964-),男,河南正阳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框架语义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句式系统研究”(16BYY105)

H146.3

A

1001-5035(2016)06-0095-06

猜你喜欢

视点句法省略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环境视点
中间的省略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寻找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