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业内人士集中商讨改革成效 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行业新格局
2016-02-16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汪洋
年终岁末,业内人士集中商讨改革成效 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行业新格局
□《中国农资》记者汪洋
自去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多次被国家高层提及。作为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个专业术语,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新“热词”,在2015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派生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这同时也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出路。
正如农药行业一位老专家坦言:“要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农药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样肩负重任,谁走在改革前面,谁就能够赢得市场。”2016年末临近,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究竟如何?给农业以及农药行业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围绕上述话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缘何迫切进行改革?——行业面临“内忧外患”
据业内专家介绍,要理解“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看似高度专业的名词,不妨将它拆分成农药行业、供给侧以及结构性改革三个部分来理解。首先,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保吃饭”的弦绷得过紧。长期以来,在增产优先的导向作用下,农业发展一味追求产量和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目标上,始终要求把产量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造成了病虫防治次数越来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使我国逐步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使用大国、出口大国;其次,所谓的供给侧,指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产品提供方,如果以通俗的“买卖”来讲,就是“卖”的一方。要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后,结构性改革是以改革的形式推动结构性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某行业人士坦言:“产能过剩、利用率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这些现状是我国农药行业所面临的客观事实。”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农药行业正处于低速成长期,市场“小年”特征明显,行业景气度下降,多数产品产能刚性过剩,无序同质竞争加剧,引发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加之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提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倒逼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十二届植保“双交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一是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二是去除低端无效产能的迫切需要;三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迫切需要;四是促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杨孚初告诉记者:“当前的农药市场,一方面相同有效成分的同质化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出现了白热化,不少品种已经无利可图;另一方面有些小宗作物用药是一药难求甚至无药可用,导致个别地方出现乱用药和滥用药。”杨孚初的话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我国农药产业结构在作物需求、农药种类及种类等布局方面还不尽合理,存在一些短板,亟待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新的突破。“这一矛盾应该引起农药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必须紧贴市场需要,只有市场需要的产品,才有生命力。”杨孚初说。
改革主要任务是什么?——关键实现“四个提升”
“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不断创新为引擎,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精益求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安全环保为发展原则,一同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说。
关于推进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陈友权建议在实现“四个提升”上做文章: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农药基础研究,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不断创制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新产品。二是提升市场占有率。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市场潜力大的优新产品,努力实现由生产同质化产品为主向生产个性化、特色化为主转变,牢牢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重新构建适应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的营销服务体系,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三是提升资源利用率。结合技术改造,淘汰无效产能,加快落后装备更新换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武装农药产业,使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型设备生产,减少人工投入,通过要素替代,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替代下来的富余人员,可以加强营销服务。对于缺乏产品优势的农药企业,可以转变为服务型企业,专门为农民提供“农资直供、技术集成、药肥水科学配施、专业人员统一作业”全程服务。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农药企业必须走强强联合的道路,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结成联盟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整合优势资源,完善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做出口农药生产企业要比对研究和综合考虑国内外人工成本、土地价格、环境保护水平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积极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壮大自身,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能力。
哪些措施推进改革?——“合力主动”是关键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推进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推动行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着力加强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大任务。
“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方位、全链条的调整,涉及理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完善和实践创新等方面,要实现主动入位,充分发挥农药企业的主体作用,共同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陈友权建议:一是完善法规。加快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加大对侵权生产经营假劣农药行为的处罚力度,允许农药企业自主委托具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开展登记试验,这将为农药企业减负担、“去杠杆”。二是政策扶持。加快实施“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农药产业技术改造、低毒生物农药推广补助等项目,增强农药基础研究、产品创制、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农药企业“走出去”。三是深化改革。各级农业部门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公正执法的发展环境。指导企业积极投身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结构、转方式,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结构的变化。四是示范带动。一方面,组织建立高效低风险农药、生物农药等科技创新联盟,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抱团取火,增强实力;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引导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系、合作,开展新型营销服务,降低成本,抢占市场。
落实改革重心是什么?——聚焦“结构性调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农业相对于农产品消费者是供给侧,而相对于农药就是需求侧。需求侧改革了,供需错位,必然要求供给侧进行相应改革。”陈友权认为:“农业供给侧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有多有缺,改革也是结构性的调整,保住和提升优势区、功能区、主产区的产能,调减非优势区、过剩产品生产。同样,农药产业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供给侧改革也应当是结构性的。”
“农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病症是资源要素的错配扭曲,病因在政府调控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必须通过改革来推动结构性调整。关于农药供给侧改革及行业发展新形势的话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认为:“当前,全球农化行业的新品种开发投入越来越大,而全球粮食价格在短时间内难以增值增质,跨国公司开始了兼并重组的热潮,可以看出这些均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之路的必然趋势,深化改革、促进企业联盟和重组成为了农化企业抵抗经济下行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农化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孙叔宝建议:“需秉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加快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前进步伐。”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坤成也表示,农药企业要走向市场“蓝海”,除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外,转方式是必做的功课。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作物的结构调整也在加快,对高效低风险农药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农药企业必须把推动由生产同质化产品为主向生产个性化、特色化为主转变,由生产经营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通过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在结构性调整中的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本版编辑:贾然然 电话:010-63744189nzzk2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