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阅读

2016-02-16苏海英

职教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有效阅读诗意

苏海英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阅读

苏海英

摘要:初中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抓住意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阅读,从进入诗境到感悟深入诗意,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趣味性,培养其感悟诗意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关键词:古典诗歌;有效阅读;诗意;诗理;初中

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典诗歌教学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丽心灵有着不可低估地作用。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典诗歌,代表着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切入口,学生可以从古典诗歌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提高审美能力。

目前,初中古典诗歌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在思想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且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病。有些语文教师把诗歌当成古文来教,弄得诗歌零乱、支离破碎;有些把诗歌当成散文来教,对诗歌本身的语言味道忽略了;有些把诗歌的理解以定论来教,漠视学生的分析与欣赏,等等。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对古典诗歌教学做了一些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诗歌阅读得有效性,进而使学生发现诗歌的美,体验古典诗歌所带来丰富的精神生活,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一、以诵读推动阅读,进入诗境,明白诗意

诵读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把朗朗书声交给学生,更易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含蓄美、形象美,让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一)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得体,这是诗歌诵读的最基本的环节,要求学生读准诗词中的字词的读音,要读准诗词中的一些特殊的字词,包括多音字、通假字,等等。如《过故人庄》中的“青山郭外斜”的“斜”,不读“xié”而读“xiá”。读诗歌应先识其音,再读其字,知其义。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才能读顺诗词的语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二)读出节奏,读好语调

诗歌的节奏,就是诗歌的抑扬顿挫、舒缓急促,是根据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而安排的。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律诗和绝句,是通过调配声调来安排节奏的,以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来感受节奏的变化。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从上面的节奏分配来看,是很有规律可循的。首联是212节拍,颔联诗23节拍,颈联为212节拍,尾联为23节拍。一般来说,这样分配就能形成高低、长短、强弱地节奏,读起来就铿锵有力,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愉快的感情往往表现明快的节奏,而缓慢低沉的节奏则往往是痛苦深沉的情感了。

除了节奏有韵律美外,诗人在诗词中常常用韵,叫做押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辞书来押韵的,除自由诗对押韵没有严格要求外,一般诗词对押韵都比较讲究,要求较高。所以,古典诗歌的押韵也是教学要提到的。《过故人庄》诗歌中“家、斜、麻、花”,压“ɑ”韵。押韵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三)读懂诗意,进入诗境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地诵读方式: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或名家诵读、或配乐朗读。无论何种诵读策略,目标就只有一个,即读懂意思。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安排,注意诵读指导得渐进性。如果教师喜爱古典诗歌朗诵,嗓音合适读某种类型的诗歌,可以选择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教师范读胜过讲解,因为范读能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境界,感受到美得享受,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合理运用多媒体名家配乐朗读录音,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生动形象,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诵读能力。如在讲授曹操写的《观沧海》时,笔者先给学生投影辽阔且波浪滔天的大海,再出示一块岩石,然后播放著名朗诵名家方明的配乐朗诵录音去感染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了示范。接着,让学生试读,学生很快就自主学习读出诗的韵味,读出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包含感情地诵读是激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兴趣的必要和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和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悟出诗人的情感,就能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把握好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二、抓住意象,善于联想,感悟诗情

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清代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阅读诗歌时,要从诗歌具体意象创造的总体氛围中,找出它暗示或启迪作者的意蕴。诗歌内容中,不管是写景,还是叙事或状物,都离不开景物的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反复揣摩,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顺利感悟诗意。如引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诗歌时,要抓住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菊花、飞鸟、酒等意象词,这些词在陶渊明笔下内涵丰富,以此来抒发他清高贞洁、追求自由、率真自然的人生态度。又如,从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中“绿树、青山、场圃、桑麻”,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归隐田园的向往。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一些古诗歌常用的意象,这样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起到很好地作用。

“作诗和读诗都必须用思考,都必须起联想,甚至愈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备。”“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一个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决定他对某一首诗的鉴赏深度。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信息,启发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联想——“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诗歌中哪一句,你想到了什么”等,如在讲授马致远写的《天净沙》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读完此小令,你感受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诵读、抓意象词回答:“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着……”。学生的回答很出彩,能够感受到作者乡愁的厚重,并通过联想想象出“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羁旅愁怀的画面,这样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三、拓展阅读,学会思考,领悟诗理

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的比较,能够让学生更加鲜明地了解诗人不同时期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对不同作者的诗词作品进行比较时,也能从中看出两种作品所具有的不同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比如,在教授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可以联系《如梦令》这首词,让学生感受词人思想变化,并了解其中变化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词人在不同生活阶段,所写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是不同的。这样的比较阅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意蕴的深刻理解,同时,对词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他们欣赏词人其它作品奠定了基础。

古典诗歌的主题很广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题材作品的比较,如在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引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来比较,得出田园诗的特点及两位诗人的思想境界。在教学中,笔者曾经让学生搜集七年级到九年级关于“愁绪”的古典诗句,并比较这些古典诗句的异同。学生通过搜集比较,对诗歌的主旨、表现手法、意境、语言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为主,而更应该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尝试更新、更有效地教学方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古典诗歌阅读得有效性。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简介:苏海英,女,乐清市清江镇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4-0035-02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有效阅读诗意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被耽搁的诗意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