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2016-02-16杨花礼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色盲塑料杯染色体

◆杨花礼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

浅析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杨花礼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做探究活动时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可思考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 有效提问 教学效率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转念,要从思想上接受和支持新课改;其次要付诸于行动,要从实际行动上借鉴和尝试新教法,改变以往一味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探究式教学。然而,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探究活动中缺乏的是教学提问的知识和技巧,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很强,缺乏目的性、问题有时过难有时又过于简单,课前很少设计,导致很多问题是无效的,甚至还会误导学生,教学效率低!

一、控制“度”,化难为易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问题太易,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课堂时间;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探索心理,反而会使提问失去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数学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教学“细胞吸水和失水”内容时,如果我们直接问学生,为什么细胞会吸水和失水?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课本上有答案学生会直接念出来,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若我们在课堂上先做一个小实验:材料有水、新鲜白萝卜条、食盐、小塑料杯,做法将萝卜条分为A、B、C3个组;A、B两组放进塑料杯内洒上盐,C组放入塑料杯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学生观察并触摸萝卜条的硬度;然后再将A组萝卜条取出放入另一只塑料杯内倒入清水,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和触摸。学生会告诉我,洒盐的萝卜条出水了而且软了,放入清水的萝卜条又硬了。这时,我门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总结什么情况下细胞吸水和失水?发生渗透作用满足的条件?这样的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而且与学生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了,学生通过眼睛直观的看到了,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把握“量”,循序渐进

新课改提出初期,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频繁的提问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而收效甚微、误人子弟。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提问过多反而使内容繁琐、缺乏系统性、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避免这种误区,就要问得适时、适量,问得巧妙、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做到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大纲钻研教材,同科教师之间探讨,把握学生的学情,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要难度适宜,针对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学生要乐于思考的问题。例如:“伴性遗传”可以设计一组问题:根据人类红绿色盲系谱图,第一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第二代的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从图中看,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为什么第二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是否传给了2号,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这几个问题有明确的指示,学生不会茫然,会顺着问题找答案;有色盲基因却没有表现出色盲症,该问题会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找出伴性遗传的相关特点。其实教师在备课时,吃透教材、深掘教材、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做到少而精、精而练,则会使教学轻松愉悦!

三、讲究“法”,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中应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我曾经讲过一堂公开课,课堂上问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可惜的是我提问的对象始终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哪怕是简单的问题。我是怕差生回答不上来而影响教学效果。其实,真正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作秀、也不是没有问题和没有瑕疵,而是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针对差生的问题“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断型问题,简单容易回答;第二类,是针对中等生的问题“是什么”和“怎么样”的描述型问题和“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识记有关知识甚至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第三类,是针对好学生的问题“你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很难很好的回答,只有好学生知识储备量足够,分析能力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是提问要得“法”,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四、注重“形”,多样化提问

课堂提问一味地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你“怎么看”之类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出现,最终教学效果下降,甚至无效。应该注重形式多样的提问,如在学习“伴性遗传特点”内容时,我们可以转化教学思维,改变常规教学,课堂设计成探究模式:分组讨论“证明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是在常染色体上。”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变形式单一的提问,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巧妙运用提问的艺术,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才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顺利实现有效教学;只有灵活地掌握了这些技术,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善问的教师。

[1]赵敏霞.教师课堂提问新探[J].北京教育,2003,(11).

[2]路东霞.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调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色盲塑料杯染色体
你我皆色盲
色盲是怎么回事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消失的小鱼
小黄真的是色盲吗?
色盲
能忍的人寿命长
杯子“抓”气球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