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6-02-16程秀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程秀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程秀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被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年,教育部、团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2015年7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在四川大学联合召开“建设校园文化涵育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然而,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信息融入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功利化、庸俗化、娱乐化、趋同化等多种不良倾向也在大学校园文化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期 高校校园文化 问题 对策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生活的总和,是滋养大学生心灵、激励大学生奋进的精神磁场。在大学,校园文化是其精神风貌的展示,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对高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师生员工具有强烈的凝聚作用,对大学生的人格具有较强的塑造作用。然而,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网络信息“爆炸式”的传播,都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重“形”轻“神”

从构成上看,校园文化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绿化和美化、文化设施等;二是校园的制度文化,包括校园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等;三是校园的精神文化,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主体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形”的体现,而校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神”之所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然而,不少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缺乏对校园文化的精髓把握,造成校园文化活动有“形”无“神”;重视物质等显性文化建设,忽视精神等隐性文化作用,对师生的“学问家”人格及其行为方式的养成不够重视。在当今大学校园里,老一代学人“十年磨一剑”,甘于坐冷板凳的钻研精神少了,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独立性、非功利性、超脱性和批判性也少了,市场经济影响下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色彩却多了,实用主义的风气在侵蚀着大学精神。

2.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肤浅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形容一个人因为读书而富有内涵,自身的气质也从内而外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这里强调的是内在涵养对外在气质和形象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亦应该重视内在精神文化建设,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辐射功能。而目前,有些高校偏离了校园文化应有的根本作用的倾向,没有从更深和更全面的层次把握校园文化的“灵魂”,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表面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者是学生管理活动。

3.校园文化构建的主体受到网络的冲击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逐步改善,大学生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扩大了他们的交际范围,也提高了主体意识。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尤其是目前“微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学生群体中时常出现“手机控”现象,造成了“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的情况。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大学生是智能手机的主要使用者,而他们上网主要是干什么呢,据调查访问,他们中大多数最关注的是微信、微博、QQ等聊天平台,还有一部分把智能手机当成了影视机、游戏机,只有一小部分利用手机关注时事新闻和自身专业的发展。可见,网络正吸食着大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大学生面对网络形形色色的诱惑已忘记了对大学文化的追求,甚至有的大学生患上了网络成瘾症、网恋、人格自闭、人格分裂等症状,而他们却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主体的缺位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陷入了困境。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统领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也随之深入,不同文化的全球互动性和高度相关性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全球化”。大学是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的地方,当外来文化逐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因素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诸如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都会不同程度低影响着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这势必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抵制消极、腐朽文化的影响,弘扬时代主旋律,建设健康的积极向上和高层次校园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广大学生不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

2.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导引作用

1938年,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大学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高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习近平主席在不同的会议和讲话中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去年2月份的集体学习时,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五四青年节时习主席与师生座谈中谈到,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大学应促使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融会的过程,把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提升自身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下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高雅艺术、经典文化的发源地,成为精英聚集的文化重镇。

3.加强网络平台对校园文化新风尚的引领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现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网上聊天、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等,网络不断丰富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不断引导和活跃着校园文化。阿尔温?托夫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因此,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校园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建立覆盖面积广、有吸引力、说服力的校园网,积极传播各种具有时代特征和教育意义的信息,宣传积极正面的价值理念。如可以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等的宣传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也可以在网络实现师生的无障碍沟通,做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对学生的各种疑问及时解答,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同时,高校还必须要及时删除和处理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不良信息,还要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使大学生理性上网,做到不上传、不转发、不扩散不良信息,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才能促进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推进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4.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从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看,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校的某个部门或是某些教师的责任的狭隘意识,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只有学校上下形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全员共建的思想共识,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大学精神,需要发挥高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新时期网络技术的新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也变革了传统的校园文化创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构建着校园文化知觉的新环境。网络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缺位只能通过主体复位来弥补,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校发展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在参与中成长。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网络新媒体对服务学生成长、激励学生成才的功能,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逻辑解析与文化分析,探索校园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理论素材,打造一个能够充分实现观念互动与思想交流的平台,营造平等、民主、互动、积极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完美对接,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需求。当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16号.

[2]李大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4.

[3]王革,赵修渝.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婧,陆奕焕.微时代条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5]李治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M].高等农业教育,2003,(1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