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散文阅读课

2016-02-16邹艳新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哲思切入点散文

◆邹艳新

(河北乐亭第三初级中学)

如何上好散文阅读课

◆邹艳新

(河北乐亭第三初级中学)

总是听到老师们在批阅作文时抱怨,学生不会写散文,语言华丽但内容空洞。也同样听到老师们在讲散文篇章时抱怨,学生听得乏味,丝毫提不起学习兴趣。殊不知,教师的“惯性”演绎,虽四平八稳,顺风顺水,可就是连自己都觉得这课上的是索然寡味。看来,不管是散文写作还是散文教学,出的问题的确不小。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重点谈谈散文教学。

散文阅读课 散文教学 方法研究

散文作为一种生命力最持久的文学样式,其语言色调、文化内涵,它的风采与魅力,都是难以描述的。阅读散文,会令我们心旷神怡,令我们愁肠百结……如此魅力的散文,如今入选了我们的教科书,这就如同被束缚,套上了枷锁一样,远离了人文,淡化了情感,消失了味道。肢解,分析,研究,精美的文章成了碎片,可口的美味如同嚼蜡……我们的散文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大致与此有关吧。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呢?

一、真正理解散文的本质特性

无论是教师和学生,对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印象极其深刻。这个观念影响了很多老师和学生,以前是,现在也是。然而,我们很多教师,把“散”理解成了松散、凌乱、无序,这本身就是对“散”的解说的误解。“散”仅是指句法而已,用“形散而神不散”作为一个定义来界定散文,并不能真正体现散文的范畴。

目前,我们教材中的散文,从范畴论的角度来说,属于狭义的散文,文学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所以,散文的应该具有情感真实、内容实在、思想深刻、文采华美、感悟生活的特性。从上可知,教师散文教学就应侧重以下几点:读懂耐人寻味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以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得出感悟。真正理解了散文的这些本质特性,是散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把握散文的教学核心

散文具有一种抒情言志的功能,一般通过一定的物、事来表达作者内心最丰富的情感。而这种生命情感体验需要外在的形式去表现。教学中,教师应兼顾散文的内在和外在,即独特的内心感悟和外在的形式。

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情感美。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披文入情,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让学生得到一种情感的愉悦和共鸣,唤起审美体验,从而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我们都会被父亲拖着笨重的身躯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而感动。人是有情的,也是会动情的,此情此情,如果是冷眼旁观,是不可能有这种审美愉悦的。只有发挥想象,换位思考,呼应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刻意会到作者在作品中要表现的复杂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通读、研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语言材料、感悟情感。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感染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情感。

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哲思美。作家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态度,对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的体验,构成了散文独特的哲思美,诉诸作家的笔端。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特别关注那些人、物、生活片段、场景等,并分析其为着眼点,揭示出作者所寄予的主观态度、情感和哲思。因为哲思类散文的特点不是为了写人而写人,为事而写事,而是不管写什么,都是有感而发,托物言志,表达的是对人生、生活、社会的某种深切体会和感触。只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信息,才能体会作品的哲思美。

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形式美。再独特的情感和哲思都离不开形式美。这种形式之美表现在密的内在联系。这些构成了内容的整体性。很多人以为散文内容看似一盘散沙,其实不然,其内容具有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而这都是因散文独特的形式获得。恰当的篇章结构、连贯的线索,就像一条贯穿的红线一线,把内容这些珠子串联起来,形散神聚。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研读、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找出文章的线索,真正体会到文作品的行文之理,结构之妙,提高欣赏散文形式美的水平。

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散文的语言极富特色,风格迥异。无论篇幅长短,其语言都是灵活多变的。质朴、绚丽、含蓄、简洁……即使是看似作者简单的几句,也是苦心思虑的结果。所以,教学就是要学生赏析理解一些重要的词句,感知语言的美妙和深邃。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指导,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领会语言的韵味。比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其中有一段关于藤萝的描写文字,语言就很有特色。“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瀑布做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花朵的繁密,如在眼前,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这段文字的理解,靠的就是联想和想象。有时品味语言还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或是作者当时的心境,体味出语句所要表达出的作者的情绪。

三、选好散文教学的切入点

散文的中心、情感、主要内容、思路,都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来表现,它们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过渡语句或段落等,这些都是文章最关键部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点”。分析理解文章,就需要我们找到这个“点”,即切入点。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以向课文各部分扩散,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个点靠拢。

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与教师有关。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理解程度,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分析,对教学的预设和驾驭,都影响着好的切入点的最终确定。另外,切入点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又有一定的原则性。灵活性表现在选择可以因教材、对象、教师而不同,原则性则体现在“以少胜多,以点带面”,能以此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正确理解新课改的实施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要学生主动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要对主导与主体的课改实施策略理解清晰。散文教学看似随意,松散,但事实上却是各有要领。作为教师,在散文课的教学上,不应滔滔不绝,总担心自己时间不够,讲不透,而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做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把最佳的学习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落实教学成绩。

综上而言,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认真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散文教学是不会索然寡味的。

猜你喜欢

哲思切入点散文
哲思小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MADE IN CHINA
哲思小品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