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2016-02-16袁会林
◆袁会林
(吉林省永吉县金家九年制学校)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袁会林
(吉林省永吉县金家九年制学校)
地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点,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素材,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环保责任感。
地理教学 环境 环保 地球
一、环境教育迫在眉捷,让学生自愿接受环保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在讲解社会、生态、自然资源、物种等知识时,可适时穿插详实数据,对比一下环境前后的发展变化,通过数据表格或图表震撼说明,让学生明白环保迫在眉捷,从自已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愿接受环保教育,主动宣传环保知识。
通过初中地理的教材内容编排和讲授,通过一系列的真实数据,让学生触目惊心地感受到地球的满目疮痍,也感同身受地自愿接受环保教育,共同爱护地球——我们的家。只有让初中生明确绿化环保的必要性,才能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荣辱观和环境意识。此时,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时,学生才能愉快接受,让环保意识扎根心中、发芽、开花、结果,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环保小卫士。
二、结合环境教育日,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态度
“播撒绿色种子,收获的是枝繁叶茂。”年年的环境教育日,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启蒙环保意识的萌芽,教育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从身边环境、校园环境、小区环境等做起,怀抱着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例如,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可结合初中地理的中国地形、天气等知识,渗透一下森林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沙漠化环保知识,让学生明白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学生实际,可带领学生亲自参与植树活动——“我与小树共成长”,通过培育一颗树的漫长成长过程与砍伐树木瞬间速度相比,学生们更体验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深刻道理,增强了保护环境意识。
三、督促学生环保行为,养成爱护环境习惯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课堂渗透环保教育,不能只是枯燥地进行知识说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爱护家园、绿化地球的活动中来,积极督促学生环保行为,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地理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爱护者、家、校环境的保护者,小区环境的监督者等,教育学生从自身小事做起,节约生活资源,整理、回收垃圾等等,主动参加社区等组织的环保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带动更多的朋友献身公益环保活动。
学生虽不是生活独立的社会人,但其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感染着每一个家庭生活中的成员,影响着学生身边的朋友,通过这种无形教育也会影响到无意识破坏环境的成人,在羞愧中向孩子看齐,这样形成良性循环,绿色环保的生活空间不是梦想。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亲身感觉中提高环保意识
只有初生中亲身实践检验,才更利于环境意识的形成,地理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跟污染环境相关的活动,加强体验式环境教育,这才能触动学生热爱、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野外春游,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场等,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获取环保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还可以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拓宽学生环保知识面。学校可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环保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
五、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立体化促进环保意识的养成
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在是静态的枯燥数字和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震撼人心的视听材料,让学生立体化地感知恶劣环境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深度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环保教育有效整合,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环境破坏起发洪水灾难的场景,一下子就让学生明白了保护树木的重要性,绿化环保的必要性,自然而然,就有效渗透了环保教育。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等造成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最终呈现2013电影大片里的灾难情景,通过立体式的视听资料,教育意义不言而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内课外增进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责任感,承担起爱护地球义务。只有坚持不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不断探索环保教育新途径,才能培养出新一代地球卫士。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姜冬梅.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及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