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解读大文章的教学尝试
2016-02-16陈慧
陈 慧
小切口解读大文章的教学尝试
陈慧
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林黛玉进贾府》。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既帮助学生达成考纲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能让学生在充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挖掘这篇课文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需求。
我的具体操作是“长文短上”。课前,我收集了学生们关于这一课最感兴趣的问题——“小说中描写了那么多青年男女,为什么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产生了爱情?”
文章的叙事视角是林黛玉,我们先对她进入贾府的路线和所见人物进行了梳理,然后切入学生的这个问题——宝玉和黛玉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情?
读过小说的学生马上就指出,因为两人有那段神话中的前世宿缘。神瑛侍者于绛诛仙草有灌溉之恩,故而绛珠仙草要以泪还债。可节选的课文片断只呈现了尘世中的贾府,没有神话世界,所以课堂上只从现实中宝玉和黛玉的初见着手,去探寻两人的关系,挖掘两人爱情的渊源。
首先,要求学生熟读宝黛初见的相关段落,找出他们对彼此的第一印象,林黛玉是“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贾宝玉是“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很明显,两人是一见如故。
那么他们彼此眼中这个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请学生迅速勾画宝玉和黛玉的肖像描写。这时需明确,我们看到的宝玉是黛玉眼中的宝玉,黛玉也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这种互相观察的视角非常独到。两人的肖像对比呈现,所以有必要放在一起分析。
很自然地,学生发现宝玉长得很女性化,因为作者描写宝玉长相时用的是“秋月”、“春花”、“桃瓣”、“秋波”等刻画女性的意象,果然,描写黛玉时用到了“娇花”、“弱柳”,简单说,两人眼中的彼此都是美人,难怪要“眼熟”了。仅从外形上两人就愿意相互亲近,于是我们概括出两人关系的第一点——形相亲。
在形相亲的基础上,两人的肖像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继续挖掘,找到了对两人眼睛的描写,宝玉是“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其中“笑”出现了两次,“若笑”、“常笑”;“情”出现了三次,“有情”、“多情”、“万种情思”,黛玉看到的是一位性情温厚的多情公子。而宝玉看到的是生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女子,眉目中流动的默默的忧郁的深情。你看到我的“多情”,我看到你的“含情”,两人的在眼神上高度契合包容,由此我们概括出两人关系的第二点——神相容。
同时,相容之中也有差异,宝玉“多情”侧重其施情之广博,宽而爱人;黛玉的“含情”则重在情思之深刻细密,正如前文写两人都觉得对方“眼熟”,但黛玉是“一大惊”,而宝玉则是两“笑”,体现出两人的性格同中有异,同中互补。
有了以上这两点认识,我们将对比的范围扩大一点:其他人眼中的林黛玉是什么样子?和宝玉眼中的林妹妹有何异同?前文有交待,众人见黛玉“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众人都看出了黛玉之病,王熙凤直赞黛玉之美“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宝玉当然也看到了这些“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并且,他将黛玉的病和美进一步融合和升华,美化了黛玉的形象。宝玉随后赠黛玉表字“颦颦”,即是对黛玉神韵气质的最精准概括。
此外,宝玉还看出了什么他人没有发现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掘,宝玉还看到了她的“愁”和“心”,“态生两靥之愁”,即便是开心的时候也难掩忧郁,这恰好跟宝玉的“怒中之笑”相对,对比中更见两人的性格相容互补。宝玉眼中,林妹妹的心是“较比干”还“多一窍”,他读懂了她的敏感、她的细腻,两人至此,呈现出一种心灵高度相通的境界,即两人关系的第三点——心相通。
不过作者没有让两人在这里默默传情,而让场面突然失了控——宝玉突然发脾气了?!他摔了玉。这时要求学生思考:宝玉这一行为意味着对林黛玉怎样的情感态度?可提醒学生,宝玉是有着良好教养的世家子弟,五十六回中贾母有话可作证,“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可见宝玉摔玉的确不同寻常。但我们很快能从宝玉的话中找到他的行为依据“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我说没趣;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有两个情感层次,其他姐妹没有,我感到“无趣”;而这个妹妹没有,我就“狠命”地摔了玉。后来进贾府的薛宝钗也没有玉,但宝玉没再发病,而此时的摔玉就是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林黛玉的情有独钟,即两人关系至此上升到更高点——情所钟。
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宝玉的性格,尽管他在贾府处于高度被宠溺的地位,但他不愿意自己享有任何特殊待遇,不希望下人惧他怵他,他天生就有一种平等意识和博爱情怀,只是他的表达方式非常任性和直接,与周遭的话语环境格格不入,故而作者写宝玉全是反语,内中对人物的深情和悲悯有待细究。
宝黛二人由形相亲、神相容、心相通到情所钟,可以说,第一次见面就为今后的情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两人此时都很年少,黛玉大概十一二岁,宝玉约十二三岁,身心都很不成熟和稳定,而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和之后,宝玉身边都围绕着一大群青春美丽、各具魅力的女孩子,它们当中有的比黛玉身体好性格好也很有才情的。宝玉和他们朝夕相处,他热爱她们、依赖她们、从内心尊敬她们,不过随着大家逐渐长大,宝玉和黛玉的感情越来越坚定,他们都认定了对方才是自己唯一精神伴侣。最后留给学生思考:在今后的日常相处中,宝玉和黛玉是如何达到这种“识相同”的呢?“识”即思想认识。要想解答清楚这个问题,就请学生到小说的后几十回里去慢慢寻找答案吧!
在这堂课的尝试中,我们大胆舍弃了《林黛玉进贾府》的常规教学目标,只集中探寻宝黛初会中爱情的缘起问题,通多对两人肖像描写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充分挖掘和梳理了两人的情感关系,紧扣文本的同时,又努力激发学生去认真研读小说。由这个“小切口”着手,帮助学生解决了初读中的疑惑,体会到了《红楼梦》这部宏伟巨著的艺术魅力,自然愿意进一步亲近原著。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佳兴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