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而导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2016-02-16朱玉山
朱玉山
因学而导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朱玉山
素质教育理念下较为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逐渐完善的阶段,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较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指导活动,有助于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调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同学们,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用什么颜色的笔写下秋天这个课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秋的名言诗句?”等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生活,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学生纷纷讨论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再如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有关于秋的画面或视频,在学生感受秋的美好以及秋的魅力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走入秋的世界,体会何其芳笔下不一样的秋”等话语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中富含众多的文化元素,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其中丰富的人文色彩能够带引学生感受生活的无限美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丰富魅力,并通过语文中所塑造的人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积极地生活和学习。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等学生熟悉的歌曲。这种教学引导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其中所涉及的故事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其后组织学生一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
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地表达、充分地交流,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及要求。这也是“学讲方式”的灵魂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3到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教师可以预先提出“林冲为什么会这么做?”“课文中直接描写风雪共有三处,请指出来”等问题,在学生完成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再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得出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表述观点,具有其他想法的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辩论,最后总结观点。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对初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合学生未来发展,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对学生思想素质和优秀品质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求,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完成《秋天的怀念》这一课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比如《记忆与印象》《命若琴弦》等,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感受史铁生的写作风格,同时也能够为《秋天的思念》这一篇课文产生更多的见解,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拓展的有效方式。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的身影,只是学生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类事物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便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思维启发,培养学生形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体会生活中的语文,感受与语文在生活中的魅力。所以语文的学习除了重视课堂学习外,课外的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完成《猫》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观察生活中的猫。学生可以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的形象一定是千差万别、富有个性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因学而导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观察生活中的语文,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睢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