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油茶良种造林效益分析
2016-02-16鄢振武高智慧王宗星冯博杰徐小静程晓建
鄢振武,高智慧,王宗星*,冯博杰,徐小静,程晓建
(1.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0)
浙江省油茶良种造林效益分析
鄢振武1,高智慧1,王宗星1*,冯博杰1,徐小静1,程晓建2
(1.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0)
2013-2015年连续对浙江省2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重点县(市、区)的低产改造林和良种新造林的油茶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油茶种植总面积16.6万hm2,其中新造良种面积4.3万hm2;低产林主要分布在丽水和衢州,约占总面积的80%。新造良种油茶林优势明显,6~8年生每公顷产量已超过低产改造林,经济效益也更加可观;不同地区油茶产量不同,青田县油茶产量最高。对油茶产量与立地条件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产量与坡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271,Sig=0.009),进一步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坡度与因变量产量的线性关系的非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产量)=340.61-5.299X(坡度)。提出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油茶良种栽培面积,增加油茶经济效益。
油茶;低产改造;良种新造;产量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2]。2009年以来,在国家木本油料产业政策的引导下[3],浙江省大力推广了油茶“高效、生态、安全”新品种、新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新模式。随着油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茶产量、效益不断提升,但由于立地条件、抚育方式及油茶品种等不同,油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对浙江省油茶良种新造林和低产改造林两种不同基地的油茶产量进行测定和经济效益分析,以总结近年来浙江省油茶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油茶产量的相关因素,为浙江省油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浙江省油茶分布及生产现状
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油茶种植面积已达16.6万hm2,其中新造良种面积4.3万hm2,低产林抚育改造范围也不断扩大,主要产区集中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其中丽水和衢州约占总面积的80%。油茶面积1.3万hm2以上的有常山、莲都、青田3个县(区),0.6万~1.3万hm2的有淳安、开化2个县,0.3万~0.6万hm2的有建德、文成、泰顺、龙泉、遂昌、云和、松阳、缙云、江山、衢江、天台、武义12个县(市、区),0.06万~0.3万hm2以上的有景宁、磐安、临安、桐庐、婺城、龙游、仙居、新昌、柯城、苍南10个县(市、区)。
浙江省油茶林主要包括低产改造林和新造良种林[4]。2009年以前种植的多为野生实生种,产量低、效益差,通过垦复、修枝或间伐、施肥等抚育措施,提高油茶产量;新造油茶林则采用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55号、长林166号、长林3号等优良品种,并严格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实施[5]。
1.2 样地设置
2013-2015年连续3 a在浙江省21个油茶重点县(市、区)进行油茶产量测定。每个县(市、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新造良种油茶林(6 ~ 8年生)样地2个;低产改造林样地6个,按立地条件较好、中等、偏差3种类型(见表1),每种类型2个,共设168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0.067 hm2,设置为固定样地,在四个方位角埋设直径2 cm塑料管作为标识[6]。
1.3 测定方法
每年10月油茶果实成熟期集中采果,现场测定产量。
式中:n为样地数;ai为样地面积,单位hm2;wi为样地总产果量,单位kg。
浙江省2009年开始推广新造良种油茶林,2013年还未进入大面积投产,因此当年未对新造油茶林进行产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油茶林立地条件的各项因子(海拔、土壤类型、坡度、坡位)和油茶产量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1 立地条件划分等级的主要因子及水平Table 1 The main factors and levels for site condition gradin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造林方式对油茶林产量的影响由表2可知,浙江省油茶低产改造林油茶产量连续3 a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逐渐放缓,产量逐渐稳定;而新造油茶林2014年开始投产当年茶油产量253.2 kg•hm-2,且随着林龄的增长,产量增长显著,至2015年产
表2 不同造林方式油茶产量变化情况Table 2 Yield of fresh fruit and oil of C. oleifera stand plan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图1 不同区域油茶鲜果产量变化Figure 1 Change of yield of Camellia in different areas
量已接近立地条件较好的低产改造林,说明了浙江省新造油茶林产量具有明显优势,6~8年生林龄的良种茶油
产量已超过低产改造林的平均产量244.0 kg•hm-2,油茶新品种优势显著。
2.2 不同造林方式对油茶经济效益的影响
表3 不同造林方式油茶经济效益分析Table 3 Economic benefit of C. oleifera stand plan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由表3可知,通过连续3a的产量测定发现,到2015年油茶低改林已基本恢复稳产,平均产茶油244 kg•hm-2和茶粕703.5 kg•hm-2,总产值20 645.6元/hm2。而浙江省油茶新造林品种为长林53号、4号、40号、18号、23号、55号、166号、3号等优良新品种,2015年产值已经达到25 169.6元•hm2,根据“长林”系列品种特性预测,到第12年左右将进入盛产期,盛产期可产茶油750 kg•hm-2和茶粕2 160 kg•hm-2,总产值可达63 456元•hm2。说明浙江省新造油茶良种林未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2.3 油茶产量区域间差异分析
为比较不同地区油茶产量情况,分别在金华、衢州、丽水3个油茶主产地区选择2个油茶重点县对2013-2015年油茶产量分析,结果如下。
由图1可知,不同地区间新造油茶林产量差别较大,青田县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区),产量优势明显。分析其原因,一是青田县在科技支撑上有“青田县经林博士后工作站”、“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创新联盟”等科研团队提供科技技术;二是在油茶林经营管理上更加注重标准化生产,制定了油茶县级地方标准(DB331121/T 012-2015),严格把关苗木质量,加强抚育管理,采用高接换冠等先进技术,实现“优种优育”。由图1还可看出,不同地区间低产改造林油茶产量没有较明显变化。
2.4 立地条件对油茶产量的影响
影响油茶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油茶品种、气象条件、抚育措施、立地条件等。大量研究对油茶品种、气象条件和抚育措施做过产量影响分析[7~8],鲜有对立地条件因素进行研究。立地条件包括海拔、坡度、坡位、土壤类型等因子。本文在调查全省21个油茶重点县(市、区)油茶产量的同时对其立地条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SPSS.16.0对立地条件的各项因子和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4 油茶产量与立地条件的相关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yield with site condition of C. oleifera stands
两变量间的相关可以用许多统计值来测量,最常用的是皮尔森相关系数。由表4可知,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产量与坡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271,Sig=0.009),即坡度越大,产量越低。这是由于坡度越大,林地抚育越困难,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产量越低;而产量与其他立地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
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茶产量与坡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利用SPSS.16.0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方程,可得回归系数估计值等(表5)。
由表5可知,截距项和坡度自变量的Sig值均小于0.01,说明截距项与回归系数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自变量坡度与因变量产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即该分析的非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产量)=340.61-5.299X(坡度)。
表5 回归系数估计及其检验表Table 5 Estimation of regression coefficient and its test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新造油茶林良种优势明显,6~8年生林龄的良种油茶产量已超过低产改造林的平均产量,经济效益也更加可观。
不同地区间新造油茶林鲜果产量有明显差异,通过比较金华、衢州、丽水3个油茶重点地区的6个县(市、区)油茶产量发现,丽水市青田县油茶产量最高,平均鲜果产量可达5 820kg•hm-2。不同地区间低产改造林油茶产量没有较明显变化,平均鲜果产量都在3 000 kg•hm-2左右。
通过油茶产量与立地条件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茶产量与坡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271,Sig=0.009),即坡度越大,产量越低。分析认为由于坡度越大,林地抚育管理越困难,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产量越低。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自变量坡度与因变量产量的线性关系的非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产量)=340.61-5.299X(坡度)。
浙江省油茶良种主要为长林系列,该系列品种的油茶产量比低产品种的有很大提高。但目前浙江省新造油茶林面积只有4.3万hm2,仅占油茶总面积26%,因此必须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油茶良种栽培面积,增加油茶经济效益。油茶低产林改造上要逐步转变以往只重视低产林抚育而忽视造林更新,要着重引导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开展油茶良种更新造林,推广高接换种等先进技术,促进品种更新更换,释放油茶老林面积存量,提升单位面积效益。
参考文献:
[1] 付杰,夏小欢,黄磊等. 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绿色科技,2015,(10):147–149.
[2] 彭林森. 油茶育苗与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4):217–223.
[3] 蒋元华,廖玉芳. 油茶气象影响指标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79–183.
[4] 徐同冰,吴苏平. 油茶培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4):66–68.
[5] DB33/T 525-2013,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S]. 浙江: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
[6] LY/T 2116-2013,油茶林产量测定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7] 王永安,黄金玲,付达夫. 湖南油茶产量影响因子分析[J]. 林业调查规划,2003,28(3):99–103.
[8] 高立旦,何志华,柏明娥等. 油茶成林低产林种群的产量结构与改造对策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11,31(6):35–38.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Fruit Yield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in Zhejiang
YAN Zhen-wu1,GAO Zhi-hui1,WANG Zong-xing1*,FENG Bo-jie1,XU Xiao-jing1,CHENG Xiao-jian2
(1. Zhejiang Forestry Extension Station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20, China; 2.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0, China)
Investigations and determinations were implemented on fruit and oil yield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with different plantation methods in 21 productive coun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5.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166,000 hm2of C. oleifera plantation, among them, 43,000 hm2were planted with new culitars. About 80% plantation were distributed in Lishui and Quzhou city, with low yield. Plantation with 6-8-year new cultivars had higher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than the mean one of transformed plantation, Plantations in Qingtian county had the mean highest yield in the provi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yield and site condition of plantation showed that the yield had negative relation with slope gradient(r=0.271, Sig=0.009).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slope and yield resulted as Y=340.61-5.299X.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e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area of new cultivars, researching and promoting mechanized production.
Camellia oleifera; transformation of low yield stand; plantation with new cultivar; yield
S794.4
A
1001-3776(2016)05-0020-05
2016-06-30 ;
2016-08-20
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浙江省茶油产业升级发展与运行机制研究( 2013SY20)
鄢振武(1963-),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森林培育和林业技术推广;*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