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独立功能状态的影响
2016-02-16耿希华
耿希华
论 著
早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独立功能状态的影响
耿希华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独立功能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0月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院后72 h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获得性衰弱、独立功能状态。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MRC肌力评分、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独立功能。
危重症;获得性衰弱;独立功能;护理干预
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机脱机困难、肌萎缩、反射减弱、轻瘫、四肢瘫痪等,患者一旦发生该并发症,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该并发症可导致病死率上升[1]。国外相关研究[2]发现,出现该并发症的患者远期身体机能无法得到完全恢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干预技术, 故而对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的预防性护理策略显得至关重要[3]。但现阶段国内对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较少,且多停留于综述层面,而关于对该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实践性研究尚未见报导[4]。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并深入分析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我院危重症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旨在预防获得性衰弱。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 周岁以上;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③患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④符合开展早期活动的最低准入标准[5],包括语言刺激有反应、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稳定[如吸氧浓度(FiO2)≤0.6、呼吸末正压≤10 cmH2O(1 cmH2O=0.098 kPa)]、无体位性低血压、未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排除标准:①发展迅疾的神经肌肉性疾病;②预期6个月生存率在50%以下;③四肢不全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3.31±12.10)岁,机械通气时间(2.68±0.62)d;干预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3.00±12.46)岁,机械通气时间(2.72±0.73)d。2组入选病例基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即在入院后72 h内实施。
1.2.1 悬吊运动疗法和经皮电肌肉刺激
患者住院早期卧床时即开始进行锻炼,借助于床边循环测力器,吊起患者双腿,使其反复进行类似骑自行车的动作训练,训练时间与量以患者的耐受为度。从小运动量和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日20 min,每周>2次。四肢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时选择振幅20~200 V,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30min。上述2项治疗均实施至患者出院。
1.2.2 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患者病情许可时,指导患者反复练习自行进食、穿衣、脱衣、独立洗漱、在床上保持直立坐姿、在床边站立等动作,促进其日常基本活动能力的恢复,预防肌力的下降。
1.2.3 游戏疗法
结合患者既往运动爱好,选择安装视频互动游戏机,在患者病情平稳时,将患者移至床旁,让患者模拟游戏视频中的棒球、网球、拳击等项目活动,每天活动20 min。
1.2.4 音乐疗法
采用体感共振疗法,给予患者音频刺激(音频类型为低音正弦波),每日≥20 min。
1.3 评价指标
评价2组患者在行机械通气第7天时的获得性衰弱情况和出院时的独立功能状态。①采用MRC肌力评分评估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该评分表共含肩部收展、肘部屈伸、腕部屈伸、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与踝关节屈伸6个项目,分为13个等级,计分范围为0~6分,采取左、右侧肢体同时评估的方式,0分提示四肢瘫痪,60分提示肌力正常,48分以下则获得性衰弱诊断成立[6]。②独立功能状态。患者不借助于他人帮助,独立完成以下6项技能:沐浴、穿衣、进食、自我修饰、从床到椅子的转移、如厕时能独立行走。患者出院时能够独立完成不少于5项技能即表示独立功能状态恢复[7]。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比较 例(%)
2.2 2组患者MRC肌力评分比较
干预组MRC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MRC肌力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出院时独立功能状态比较
出院时,干预组独立功能状态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独立功能状态恢复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早期护理干预对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相关研究[7]提出,对机械通气患者施以早期活动干预,能降低获得性衰弱,且其预防效果与干预时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即干预开始得越早则效果越佳。但是受危重症医学传统治疗目标的影响,为了保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降低死亡率、避免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如跌倒、意外拔管)等,常对患者施以长时间的制动与卧床休息干预,而最新的研究[8]则提示长时间卧床和制动是ICU获得性衰弱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另外为了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的痛苦及氧耗,常需对患者进行镇静止痛药物干预,致使患者处于无意识、不活动状态的时限延长,使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可能性上升。患者一旦发生ICU获得性衰弱,则其独立功能状态将会在出院后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而如何平衡患者安全治疗与早期活动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现实课题。本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实施早期活动干预,获得了良好的ICU获得性衰弱预防效果,这与泰英智[9]提出的ICU住院患者进行包括行走在内的活动是安全的且有必要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的观点是一致的。
3.2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早期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率,避免患者免受二次伤害,ICU病房采取的是全封闭式管理,不允许患者家属留陪,故而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十分需要患者本人的主动参与[10]。本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干预,既涵盖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又引入了音乐疗法、游戏疗法等生动有趣的治疗方式,互动视频游戏能够对患者施以直接而强烈的视、听觉刺激,且因其具备趣味性和竞技性特征,故而能够有效激发患者的练习兴趣和主动性;音乐振动疗法可以借助于音乐振动频率对人体的直接作用而发挥治疗效果,可帮助患者获得肌肉放松并产生一定频率的共振,有利于预防肌力下降,且可促使患者处于心情放松的状态,适用于解决肌肉问题和改善负性情绪。早期活动干预,以游戏疗法体现了趣味性特点,以音乐疗法实现了放松情境的营造,以日常生活能力功能训练表达了实用性特色,故而有效避免了采取单一活动干预易导致患者厌倦、疲乏、依从性欠佳的缺陷,提高了患者参与早期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早期活动干预措施的效果得到了切实的发挥,进而获得了降低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提高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的良好干预效果。
[1] 周瑛.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的护理进展.护理与康复,2012,11(4):318-320.
[2] Stevens RD,Marshall SA,Cornblath DR,et al.A framework for diagnosing and classifying 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Crit Care Med,2009,37(10):299-308.
[3] 张娜,张兵.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43-45.
[4] 王迎晓,王芳,金宗玉.护理干预在肾脏科ICU获得性衰弱预防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2015,29(10A):3560-3561.
[5] Balas MC,Vasilevskis EE,Burke WJ,et al.Critical care nurses′ role implementing the"ABCDE bundle"into practice.Crit Care Nurse,2012,32(2):35-38.
[6] Schefold JC, Bierbrauer J, Weber-Carstens S.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 (ICUAW) and muscle wast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2010,1(2):147-157.
[7] Thomsen GE, Snow GL, Rodriguez L, et al.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crease ambulation after transfer to an intensive care unit where early activity isa priority.Crit Care Med,2008,36(4):1119-1124.
[8] 张娜,张兵.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43-45.
[9] 泰英智.关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4):193-194.
[10] Brahmbhatt N,Murugan R,Milbrandt EB.Early mobilization improvesfunction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Critical Care,2010,14(5):321.
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cquired debilitation and independent functional status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GENGXihua.People'sHospitalofDong'eCountyinShandong,Liaocheng2522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cquired debilitation and independent functional status among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s.Methods Totally 12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October 2015 in ICU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each of 60.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in 72 hours after admission.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he acquired debilitating and independent functional status.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ore and independent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incidence of acquired debili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Early nursing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quired debilitating diseases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independent function.
Critical illness; Acquired weakness; Independent fun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252201 山东聊城,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
10.3969/j.issn.1674-3768.2016.04.001
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