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教师兴趣 推进“综实”课程

2016-02-15杨国平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活动学校课程

□杨国平

激发教师兴趣 推进“综实”课程

□杨国平

综合实践课程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可以说是领导关心,家长支持,学生感兴趣,但是在如此利好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却面临着缺乏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的情况,教师凭空开展活动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抱团协作编成课程,让教师根据课程开展活动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共同将综合实践课程推向深处。

综合实践 地方特色 拓展课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新兴课程,其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创新教育经验的过程,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生成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理想总是那么丰满,而现实又是那么骨感。综合实践课程既没有教材也没有文本,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真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这导致教师普遍对综合实践教学兴趣不高。如何才能激发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本文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快乐体验为基石,化被动为主动

绝大部分教师都能看到综合实践的好处,也有心开展实践活动,但活动前准备、活动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指导都让教师望而却步。对此笔者的做法是在自己班级搞活动时邀请其他教师一起来参与,共同来快乐体验,一次次的快乐体验,一次次看到学生、家长满意的笑容,让不少教师怦然心动,适时分享我们的活动方案、精彩图片、快乐视频,让更多的教师动起来,从做中去体会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激情,去感受综合实践课程旺盛的生命力,去享受这种阳光灿烂的实践活动带来的满足。

如在一次“温暖不过集体,好吃不过包子”的实践活动中,笔者不光邀请了十多位家长参加,更是邀请了不少教师一起参与,大家一起动手学做包子、蒸包子、吃包子,玩得不亦乐乎,活动中制作的包子还拿去跟别的教师分享,在学校引起了很大反响,活动现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很多班的学生一边围观一边流口水,还有很多教师慕名而来,对这次活动啧啧称赞,纷纷表示要回去搞这样的实践活动,参与的家长和学生感受都很深,尤其是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随后笔者在学校QQ群里分享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和活动现场的精彩瞬间。随后的一个月里很多班级以这个方案为模板进行了各种美食类实践活动。

让教师切身感受活动成效,观摩活动进程,体会活动意义,是提升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从被动授课到主动探索的突破。

二、团队协作建资源库,背靠大树好乘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较为现实的,它的解决通常需要教师对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整合,还需要他们从多种渠道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和决策。这一过程无疑会促进教师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解决问题,这就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每个人献计献策,更需要大家不断地沟通、交流与合作,群策群力。

首先,笔者所在学校的综合实践团队经常性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讨论,给大家搭建展示成果的舞台。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相信只要让教师有完成某个项目的成功感,就会产生持续的活动兴趣;用看得见的成果来振奋教师情绪,保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其次,我们将每一次实践活动都完整记录下来,通过方案、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给教师看,一方面大家互相学习,一方面参加区里的综合实践成果评比,而评比获奖不仅让学生兴奋、家长欣喜,还让指导教师收获欣慰,为下一次开展实践活动积蓄动能。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广活动成果,我们尝试与邻校联手分工合作建立微课资源库,其内容有微课制作技巧、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别[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活动、校园文化(节日)]、准备阶段[问题发现、主题确定、子课题确定(归类与筛选)、与学科整合的内容、课题答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小组合作策略、问卷设计、访谈技巧)、多元评价、成果展示等,这些内容的资料库建成后上传网盘共享,让有兴趣的教师观摩学习,能给其他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一些参考,少走一些弯路,让大家有更大信心投入到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中去,共同将综合实践课程推向深入。

三、充分挖掘资源,形成体系建设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教师指导实践活动有兴趣,可没有范例、没有教材,随意性太强,指导过程中寻找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又存在较大困难,导致一部分教师望而却步,加上绝大多数的活动主题是学校规划的或教师事先确定的,学生对这些活动主题可能不熟悉、不感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还有抵触情绪,一来二去对综合实践活动也彻底失去兴趣。因此,学校应该提供现成的方案供教师学习参考,以便教师在充分了解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活动,形成一个基地多种主题模式,深入挖掘身边资源,大家齐心协力形成体系,最终建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如“走进少年宫”活动主题,笔者所在学校有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浙江省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少年宫,创设生活情景。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走进少年宫”是我校学生提及较多的一个话题,在这个主题下,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生发出两大块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下,运用思维导图又可以生发出更多的小主题。在每一个小主题下,学生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生成更多的、更小的课题,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为止。

综合实践课程看似无教材,但它存在于每一门学科之中,只要教师稍加挖掘就会有一个个很好的实践题材。

如以语文五年级上册听说训练《我是小小推销员》为例,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分发调查问卷调查大家喜欢的商品着手,通过对学生进行产品介绍、销售技巧、辨别假币等方面的培训,最后投入实战,回头再来说、写,学生感悟很多,感受很深,课堂效果颇佳。又如科学课上的凤仙花观察也可以跟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操作。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只要教师有心去挖掘学科资源,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是源源不断的。

最后,笔者所在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程团队以往的实践活动成果进行整理、归类、提炼,初步编写了《食在海涂》《走进滨海》《善行天下》《我是“春泥小使者”》等综合实践课程教材供教师使用。教材编写中我们采取目标设定、方案提供、具体内容留白等方式给课程使用者以更多自主权。

在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之下,教师、学生内心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强烈的渴望,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的愿望。但是缺乏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专业指导、主题设置、细节研究,要想达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育人”的目标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而仅仅只是依靠教师单打独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小打小闹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学校集中人力物力开发适合本校开展的实践类拓展性课程,这对提高参师生与综合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滨海校区 312073)

猜你喜欢

活动学校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