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排沙洞抗磨蚀设计
2016-02-15陈惠君
陈惠君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排沙洞抗磨蚀设计
陈惠君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
紫坪铺1#、2#泄洪排沙洞由导流洞以龙抬头方式改建而成,两洞均穿过沙金坝向斜和F3断层,成洞地质条件差;由于流速高(33m/s~45m/s)、流量大(最大1667m3/s)、水流空化数小(0.15~0.2)、断面形式复杂,极易产生空化空蚀问题。同时,库区泥沙含量大、粒径粗,作为枢纽主要泄洪设施运用十分频繁,且承担泄洪兼排沙的双重任务,因此两洞防空蚀及抗冲磨是关键技术难题。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精心设计,采取优化洞身体型、合理布置掺气减蚀设施、控制施工不平整度,以及抗磨材料采用C50硅粉混凝土与环氧砂浆面层保护相结合等综合措施,解决了工程突出的抗磨蚀问题。
紫坪铺水利工程 泄洪排沙洞 抗磨蚀 掺气设计
1 工程概况
紫坪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65km的岷江上游,距都江堰市9km,工程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冲沙放空洞、1#泄洪排沙洞、2#泄洪排沙洞。水库校核洪水位883.10m,相应洪水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流量12700m3/s;设计洪水位871.20m,相应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P=0.1%),流量8300m3/s;正常蓄水位877.00m,汛限水位850.00m,死水位817.00m,总库容11.12亿m3,正常水位库容9.98亿m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56m,电站装机4×190MW,保证出力168MW,多年平均发电量34.17亿kW·h。
紫坪铺泄洪排沙建筑物由溢洪道、冲沙放空洞、1#、2#泄洪排沙洞组成,由于水库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洪水峰高量小,泄洪频繁。本工程具有防洪任务,要求各泄洪、泄水建筑物协同运用,使百年一遇洪水按十年一遇洪水下泄。由于冲沙放空洞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站引水洞进口“门前清”,故本工程泄洪建筑物采用河岸式溢洪道和1#、2#泄洪排沙洞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不同运行调度的要求。由于溢洪道堰顶高程较高,为避免泄水对挑流鼻坎下游F3断层的直接冲刷,当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达到870.00m时,才开启闸门泄洪,故1#、2#泄洪排沙洞担负着常遇、设计及校核洪水的泄洪及排沙双重任务。
1#、2#泄洪排沙洞由1#、2#导流洞改建而成,为“龙抬头”式有压短管进水口明流洞,进出口水头差近140m,洞内流速高(33m/s~45m/s)、流量大(最大1667m3/s)、水流空化数小(0.15~0.2)、断面形式复杂,极易产生空化空蚀问题。同时,库区泥沙含量大、粒径粗,高速夹沙水流对建筑物的磨损不可忽视,故防空蚀及抗冲磨是1#、2#泄洪排沙洞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而且两洞均穿过沙金坝向斜和F3断层,成洞地质条件差,两洞的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大坝及整个工程的安全。经过大比尺试验研究和精心设计,两洞采取优化洞身体型、合理布置掺气减蚀设施、控制施工不平整度以及抗磨材料采用C50硅粉混凝土与环氧砂浆面层保护等综合措施,解决了工程突出的抗磨蚀问题。
1#、2#泄洪排沙洞进口底高程均为800.00m,进水口按有压短管形式布置,工作门孔口尺寸6.2m×8.0m(宽×高),各水位下泄流流量相同,且两洞出口高程基本相近,洞身体型及布置型式也基本一致,故本文仅以1#泄洪排沙洞为例,阐述该工程泄洪排沙洞抗磨蚀设计。
1#泄洪排沙洞出口底高程为745.50m,全长812.35m,洞身长694.38m,其中利用原导流洞488.34m。斜井段长157.526m,为6.20m×15.18m~13.70m(宽×高)的城门洞型断面,经反弧连接段、斜切线段、反弧段与原导流、泄洪结合洞段相接。结合段为缓坡洞段,底坡0.5432%,为底宽7.83m的10.7m×10.7m马蹄型断面,末端40m渐变为10.7m×10.7m的城门洞断面。渐变段后接异型挑流鼻坎段,将水流挑射入下游河道。
2 龙抬头体型及掺气设计
洞身在高速水流作用下的防蚀设计,首先要使体形设计合理,在此基础上设置掺气设施,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结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水工模型试验,设计进一步对龙抬头段进口体型、竖曲线方程、断面形式、掺气槽坎位置及尺寸等都进行了优化。通过以上优化设计,龙抬头段及导、泄结合段无论水流流态、水流空化数及掺气浓度等均能满足要求;通过减压箱试验论证,未发现空化现象。
龙抬头段体型研究主要考虑了如下两个问题:
(1)龙抬头段应水流平稳,底板和边墙沿程有足够的掺气,以保护龙抬头段的过流面;
(2)龙抬头段为城门洞型,缓坡结合段为马蹄型,断面形状不同,断面尺寸也差异较大,如断面衔接不好,在高速水流作用下极易产生分离。龙抬头段始端断面宽度为6.2m(闸门宽),缓坡段为底宽7.83m断面10.7m×10.7m的马蹄洞型。如采用闸门后设置扩散段,由6.2m渐变至龙抬头末端7.83m×10.7m的城门洞型,在龙抬头末端再设置渐变段,将7.83m×10.7m城门洞与缓坡段10.7m×10.7m马蹄型扩散衔接,在高速水流作用下极易产生分离。
基于以上两点,在反弧末端采用以突扩突跌掺气坎取代渐变扩散段的优化布置方案。即将龙抬头段始端的宽度6.2m等宽延伸到反弧末端,然后在反弧末端设置突扩突跌掺气坎。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1#、2#泄洪排沙洞共设置了3道掺气设施,分别位于工作闸门后、龙抬头中部及反弧末端。
第1道掺气坎位于工作门后,坎高2m;第2道掺气坎位于斜井段的中部,坎高约1.0m。其中,挑坎高0.15m、坡度为1∶20。设置此两道掺气坎后,可保证反弧末端水流的充分掺气,并能够满足斜井段的掺气减蚀要求。
第3道掺气坎位于反弧末端,1#、2#洞龙抬头段的断面为城门洞形,其宽与工作门的宽度一致,即6.2m,末端断面高度为13.7m,而原导流洞为底宽7.83m断面10.7m×10.7m的马蹄型,两部分断面形状和尺寸均有很大差异,为将城门洞型斜井段和马蹄型断面的缓坡段连接起来,采用了一种簸箕状突扩掺气跌坎。
突扩跌坎一般布置于偏心铰弧形闸门下游,既满足了偏心铰弧形门的止水要求,又改善了泄洪洞掺气减蚀性能。此类突扩突跌布置,在突扩下游边墙易发生空蚀破坏。究其原因,这类突扩都是布置在紧接弧形闸门的下游,水流由有压变无压,出闸水舌均为清水,侧掺气效果不明显,起不到掺气减蚀作用。对紫坪铺1#、2#泄洪排沙洞而言,突扩突跌设在反弧末端,由于第一、二道掺气坎的作用,此处水舌已充分掺气,足以避免边墙的空蚀,而且突扩比为0.263~0.726,远大于一般弧形闸门后的突扩,有利于坎后边墙的掺气保护。
采用突扩跌坎方式连接,由于侧扩比在0.263~0.726范围内变化,远大于工程中弧门后突扩采用的侧扩比,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会造成比较强烈的水翅,加剧雾化,并影响明流段的流态。通过多次试验,利用水流自由扩散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的簸箕状掺气跌坎。该掺气坎与反弧末端相连接,挑坎长8.5m,边墙为三角形,墙高从反弧末端的5.0m线性减小到出口的0.0m。采用这种型式的挑坎后,掺气量大,水舌先后出坎,形成上宽下窄的三维自由射流,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水翅的产生,大大地改善了反弧下游的水流流态(结构型式见图1)。
图1 1#泄洪排沙洞簸箕状掺气坎体型示意
3 结合段掺气设计
结合段底坡为缓坡段,本段结合水流特性和掺气浓度的变化规律,论证设置掺气设施的必要性,确定掺气坎的结构型式。
缓坡段最大流速超过40m/s,沿程水流空化数在0.15~0.41之间,多数断面的水流空化数在0.2~0.3范围内。因此,必须采用掺气减蚀措施保护缓坡段的安全。
3.1 掺气坎道数选择
按《溢洪道的设计规范》(DL/T5166-2002),直线段的保护长度约100m~150m,按此建议紫坪铺1#、2#泄洪洞缓坡段宜设置两道掺气设施。考虑泄洪洞担负着常遇、设计及校核洪水的泄洪及排沙双重任务,运行十分频繁,由于下泄水流的泥沙含量高、粒径大,汛期泄洪排沙时,高速含沙水流将对泄洪洞过流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从而产生新的空化源,加剧过流表面的空蚀破坏。因此,为安全起见,紫坪铺泄洪洞的保护长度宜控制在150m左右,即1#、2#泄洪洞的缓坡段均增设两道掺气坎。
3.2 掺气设施的设计原则
从水流流动角度看,掺气设施(如掺气坎、掺气槽)处水流流态存在着突变,因此在掺气设施设计时不仅要满足掺气量的需求,即坎下要有稳定和足够长度的空腔,同时还应使水流流态过渡平稳,对于明流洞而言,还应保证泄洪洞具有足够的洞顶余幅。
紫坪铺泄洪洞缓坡段的坡度相当小,1#洞为0.005432,2#洞为0.007547,掺气设施的设计具有相当的难度。在设计掺气坎坎型和尺寸(如坎高和挑角)时,应在水流流态和挟气量这两方面寻求较优的方案,掺气坎高度和挑角越大,坎下空腔越长,掺气效果越好,但是洞顶余幅较小;反之,掺气坎高度和挑角越小,水流流态越平稳,但是空腔长度短,水舌的挟气效果较差。
由于导流洞段沿程的高度不存在突变,因此该缓坡段的掺气设施只能设计成掺气挑坎的形式,根据缓坡段为马蹄型断面的特点,采用了一种“环形掺气挑坎”。此挑坎的特点是,底板上的挑坎将水流挑出,水舌下面形成底空腔,同时两边墙上增加侧收缩,使水流在边墙收缩,出坎后扩散形成侧空腔,如果侧空腔和底空腔能够连通,则类似于突扩跌坎,能够取得良好的掺气效果,且有利于空腔的稳定。
高速水流流过环形掺气挑坎时,水流在垂向和侧向存在突变,如果突变太大,则类似于突扩式跌坎,水流壅高,并形成比较强烈的水翅,影响泄洪洞的安全运行。对于突扩跌坎而言,合适的突扩比是减小水翅较有效的方法,工程中常用的突扩比在0.04~0.16范围内变化。设计缓坡段两道掺气坎的型式为环形掺气挑坎,底挑坎高0.7m,坡度1∶12,侧坎出口厚度0.42m,坡度1∶20。
试验证明,缓坡段“环形掺气挑坎”具有较好的掺气效果,坎后的水流流态也较好,能够满足小底坡马蹄洞的掺气减蚀要求。
4 抗冲耐磨及不平整度控制设计
库区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792万t,平均含沙量0.572kg/m3,汛期平均含沙量0.886kg/m3,入库悬沙中径d50=0.078mm,d>0.1mm粒径所占比重为37%,粗粒径组成比黄河、长江含沙粒径粗。为了长期保持库容,在来沙集中的汛期应尽量排沙。在水库汛期限制水位850.00m下,过流建筑物有电站引水洞、冲沙放空洞、1#、2#泄洪排沙洞,其中1#、2#洞是主要的泄洪排沙设施。因此,夹沙水流对建筑物的磨损是不可忽视的。关于抗冲耐磨材料,隧洞龙抬头段过流断面采用厚C50硅粉混凝土衬砌,缓坡段底板采用0.5m厚的C50硅粉混凝土衬砌,侧墙断面下半洞5.35m高度范围内采用C50硅粉混凝土衬砌,同时底板及侧墙过流表面用环氧砂浆护面,所选环氧砂浆与混凝土具有相同的线膨胀系数。
在体形设计合理及采用抗冲耐磨材料基础上,施工时严格控制不平整度。否则,高速夹沙水流经过混凝土表面的孤立凸体或凹陷时,将出现局部绕流及分离,使压力降低,可能产生空蚀破坏。施工控制要求顺水流方向不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垂直水流方向不平整度控制在5mm以内。环氧砂浆保护层的设置有利于实现表面不平整度的控制,尤其是导流、泄洪结合段,经历四个汛期导流后,混凝土表面冲磨严重,采用环氧砂浆较好地修复了此缺陷。
5 结论及建议
紫坪铺1#、2#泄洪排沙洞由导流洞以龙抬头方式改建而成,两洞均穿过沙金坝向斜和F3断层,成洞地质条件差;由于流速高、流量大、水流空化数小、断面形式复杂,极易产生空化空蚀问题。同时,库区泥沙含量大、粒径粗,作为枢纽主要泄洪设施运用十分频繁,且承担泄洪兼排沙的双重任务,因此两洞防空蚀及抗冲耐磨是关键技术难题。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精心设计,通过采取优化洞身体型、合理布置掺气减蚀设施、控制施工不平整度,以及抗磨材料采用C50硅粉混凝土与环氧砂浆面层保护相结合等综合措施,解决了工程突出的抗磨蚀问题。
1#、2#泄洪排沙洞经10年的正常运行及“5.12”汶川地震的考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合理可靠。由于高速水流的特殊性,今后仍需加强监测工作,对于表面局部损坏及时采取环氧砂浆修复。
■
TV651.3∶TV
B
2095-1809(2016)01-0036-04
陈惠君(1968-),女,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