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壮语前缀的语音表现
2016-02-15罗聿言
罗聿言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巴马壮语前缀的语音表现
罗聿言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通过对巴马壮语前缀的语音进行研究发现,巴马壮语前缀总体来说在音长上比词根语素短,但二者的区别不明显;在连读变调上,前缀与合成词第一音节的变化相同。在语音上不能将巴马壮语的前缀和词根语素区别开来。
前缀;轻声;连读变调;壮语
“汉藏语言的形态成分大多是成音节的……汉藏语言形态成分的音节性,有时模糊了词与非词的界限,常常给词的判定和形态成分的确认造成不少困难。”[1]壮语的词缀与词根都有独立的音节,因此从外形上无法将它们区别开来。那么,在语音方面,能否将壮语词缀与词根加以区别呢?
巴马壮语属于壮语北部方言。巴马壮语共有11个前缀①,分别是:(1)to41-表示“相互”或者“努力或费力做某事”;(2)to42-表示动作的方向、空间或时间范围以及数量的约数;(3)ku:k10-的作用是将及物动词变为不及物动词,它与动词结合,派生动词;(4)tok71-表示“人处于某种心理或行为状态”;(5)tok72-表示位置、数量或时间上,相对某个基准点来说,词根所表示的范围;(6)tɯk8-表示对象所具有的性状,或者表示被动;(7)ʔdei1-表示对象所具有的性状或说话人对于所指对象的情感;(8)lɯk8-表示物体“小(而圆)”;(9)tsa:ŋ1-表示一天内的某个时段的范畴意义;(10)taŋ3表示“(使)人或物处于一种(仰或俯的)的状态”;(11)na3-表示人所属的辈分。
一、巴马壮语前缀的轻声表现
徐世璇考察了汉藏语言的派生构词方式,指出它们在语音形式上的共同特点是,词缀一般轻读,音长、音强或音高往往同词根形成强弱差别,并且常常发生音变,使原来的语音特征更加弱化。[2]王绍新认为,汉语后缀在形式上大多读轻声,凡重读的不是成熟的后缀。[3]但董秀芳指出,汉语的词缀与词根在语音形式上没有显著差异。[4]现代汉语轻声的词缀主要是后缀,前缀一般不轻读。
轻声主要表现在音长上。据林茂灿、颜景助的研究,北京话两字词的后字读轻声时,其长度比重时大为缩短,长度只有重读时的一半左右。[5]曹剑芬认为构成轻声音节声学特点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音长和音高[6];林焘的双音节词轻声听辨测试表明,音长变短在双音节词的轻声音节听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研究的结果表明,轻声的时长较重读时短。
为考察巴马壮语构词前缀的时长,我们选取42个派生词(A组)和42个二字组的合成词(B组)作为考察对象,A组42个派生词涵盖了巴马壮语所有的11个前缀。为了避免语音的影响,如第5调为曲折调,它的时长明显比其他调类的时长更长,B组的合成词主要以巴马壮语前缀的来源词作为第一音节,没有或者不确定来源词的,以同音词或音近的词作为构词语素,其中与to41-和to42-对应的语素为toŋ2(“同”)、与tɯk8-对应的语素为tɯk7(“打”)、与na3-对应的语素为na3(“脸”)。由于前缀位于派生词的第一音节,因此用来比较的语素也位于合成词第一音节的位置。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在单个的二字词中,第一音节后连着第二音节,它的语音动程受到阻碍,音节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而第二音节为最后一个音节,它的语音没有受到限制,可以将所有的语音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因此一个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的时长比第一个音节的时长要长。如A组(派生词)的第一音节(前缀)的平均时长为712毫秒(0.071213秒),第二音节(词根)的平均时长为216毫秒(0.216328秒);B组(合成词)第一音节的平均时长为924毫秒(0.092412秒),第二音节的平均时长为2538毫秒(0.253861秒),无论是派生词还是合成词,第二音节的时长均长于比第一音节的时长,第二音节的平均时长为2350毫秒(0.235094秒),也远长于第一音节的平均时长818毫秒(0.081812秒)。
曹剑芬认为,轻声音节具有相对稳定的音高模式,这是轻声音节最主要的特征,因此可以把轻声当作声调来讨论。[6]因此,音节时长的确定根据朱晓农声调时长的测量标准,以韵腹(元音)的起点为声调的起点,在语图从上元音的第二个脉冲算起,以声波图中振幅显著下降、宽带图中第二共振峰的地方为声调的终点。[8]281实验材料以PRAAT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表1 巴马壮语前缀与非词缀语素时长比较表
从分析结果看,A组第一音节的平均时长712毫秒(0.071213秒)小于B组第一音节的平均时长924毫秒(0.092412秒),每一组词缀与相关语素的比较中,也都是A组的平均时长小于B组的平均时长,说明巴马壮语前缀的语音时长短于自由语素的语音时长。为了确定两组时长是否真的有长短的差异,采用T检验来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t值为2.752,p值为0.007(p<0.05),说明两组数据有差别。也就是说,巴马壮语构词前缀的语音持续时间的确比自由语素短,可以认为,巴马壮语构词前缀读轻声。
再将A组中各前缀的时长与B组中第一音节的时长进行百分比的比较。
表2 巴马壮语前缀与非词缀语素时长百分比比较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百分比最高的是ʔdei1-,为96.33%,几乎与自由语素的时长一样;百分比最低的是to42-,为51.22%,时长只有自由语素的一半左右,最高值和最低值差异较大。词缀的平均绝对时长最长的为na3-,时长为1206毫秒(0.120665秒),时长大于B组大部分合成词的第一音节,最短的为tɯk8-的388毫秒(0.038831秒),说明各词缀的时长有差别,词缀读轻声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而不是说词缀的时长就一定比自由语素短。
从听感上说,巴马壮语构词前缀的轻读并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巴马壮语构词前缀的平均语音时长与自由语素相比只有210毫秒左右的差异,这使得人的肉耳难以捕捉其中的差异;另一方面,人们对轻声的判断大多是从轻重的角度来分辨的[9],巴马壮语构词前缀读轻声主要表现为音长的相对缩短,而不表现在声音的强弱上,有时候出于表达的需要词缀还可以重读,究其原因,可能与词缀与词根在形式区别不大有关——由于词缀在语音形式上与词根一样,它们与词根结合的形式也与复合词相似,所以在派生词中,词缀被当作实词一样来对待,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加重其语音强度。沈家煊指出,从功能主义语言观出发,语言中有一种数量的相似,重读比轻读的音量大就是这样的相似。[10]因此读轻声是巴马壮语构词前缀的一个特点,但它不能成为区分壮语词缀与词根的标准。
二、巴马壮语派生词的连读变调
巴马壮语的声调共有10个,其中舒声韵6个调,塞声韵的高音组和低音组又因长、短元音的不同分为单声调(第7调、第9调)和双声调(第8调、第10调),因此塞声韵共有4个调。
巴马壮语与的标准壮语调值不同,但调类都能得到对应。巴马壮语与标准壮语、武鸣壮语的调值与调类对应如下表。
表3 巴马壮语与标准壮语、武鸣壮语调值调类对应表
“壮语两字组连读变调一般是前字变调,后字不变”[11]。巴马壮语前缀的连读变调也是第一个音节的变调,合成词的前字变调主要有两种变化方式:一种是变为低调,另一种是变为高调。低调调值为31或33,相当于A2调(第2调)或C2调(第6调);高调调值为55,相当于B1调(第3调)。变调的情况如下②:
1.调类为第1调(调值为24)的语素在第1和第7调前变为低调(调值为31),在第3调和第4调前不变调或者变为高调,在第2、5、6、9、8调前全变为高调;
2.调类为第2调(调值为31)的语素在第4、6、9调前变为低调(调值为33),在第3和第5调前变为33调或不变调,在第1、2、7、8调前不变调;
3.调类为第3调(调值为55)的语素在所有的调类前均不变调;
4.调类为第4调(调值为42)的语素在第1、2、7调前变31调(低调),在第5、6、9调前变33调(低调),在第3、4、8调前不变调;
5.调类为第5调(调值为424)的语素在第1和第7调前变低调(调值为31),在第2、3、4、5、6、9调前变高调;
6.调类为第6调(调值为33)的语素在第1、2、6、8调前变31调(低调),在第3、4、5、7、9调前不变调;
7.调类为第7调(调值为45)的语素在第1和第6调前变低调(调值为31),在第2、3、4、5、7调前变高调;
8.调类为第9调(调值为424)的语素在第1和第6调前变低调(调值为31),在第2、3、4、5、7、9调前变高调;
9.调类为第8调(调值为31)的语素在第3、4、6、8、10调前变33调(低调),在第5和第9调前变高调,在第1、2、7调前不变调;
10.调类为第10调(调值为33)的语素在第2调前变31调,在第8调前变31调或不变调,在第3、4、9调前不变调。
从巴马壮语连读变调情况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基本上是单数调变高调,双数调变低调。例外的仅有第1调在第1调和第7调前变低调,第5调在第1调和第7调前变低调,第7调在第1调和第6调前变低调,第9调在第1调和第6调前变低调,第8调在第5调和第9调前变高调。每个调的例外均只有2个。二是变调可以变为31、33或55,分别对应第2调、第6调和第3调,变调没有增加新的调值。巴马壮语的连读变调基本符合“高调(单数调)变读为高调……低调(双数调)变读为低调……变调在原声调格局内进行,没有超出调域范围”[12]15的特点。
黄平文的研究表明,壮语的连读变调一般受语法关系的制约,结合较为紧密的双音节词或词组能够变调。[12]巴马壮语的连读变调也与语素间的语法关系有关,同样的调类组合方式,有变调和不变调两种情况的,一般是组合较为紧密的变调,组合不紧密的不变调。如同样是“第1调+第4调”的联合式,ka:i1ɕəɯ4(“买+卖”,意为“买卖”)的ka:i1由第1调(调值为24)变为第3调(调值为55),la:i1no:i4(“多+少”,意为“多少”)的la:i1不变调;“第2调+第3调”,联合式ham2ho3(“苦穷”,意为“艰辛”)的前一个语素不变调,中定式paŋ2to3(“布+土”,意为“土布”)和ra:ŋ2som3(“竹笋+酸”,意为“酸笋”)的前一个语素由31调变为33调,主谓式ho2hɯn3(“喉咙+起”,意为“生气”)的前一个语素可为33调,或不变调,等等。ka:i1?əɯ4(“买卖”)和la:i1no:i4(“多少”)的两个语素都以其原来的词义加合构成新的合成词,但ka:i1ɕəɯ4由“买”和“卖”引申为“生意”,不再是单纯的“买”和“卖”的动作,而la:i1no:i4基本上是由“多”加“少”构成新的合成词的词义,因此在语素的结合上,ka:i1ɕəɯ4比la:i1no:i4的关系更紧密。在语法关系上,ham2ho3(“艰辛”)为联合式,两个语素以独立的方式并列存在,二者的关系较为松散;paŋ2to3(“土布”)和ra:ŋ2som3(“酸笋”)为修饰式,后一个语素对前一个中心语语素加以修饰,二者的关系密切;ho2hɯn3(“生气”)为主谓式,后一个语素为谓语动词,受前一个语素的支配,其紧密程度较修饰式松散,但比联合式紧密,因此在连读变调上,联合式的ho2hɯn3不变调,修饰式的paŋ2to3(“土布”)和ra:ŋ2som3(“酸笋”)变调,主谓式的ho2hɯn3(“生气”)可变可不变。
巴马壮语前缀的连读变调情况为:
1.第1调
“第1调+第1调”(24>31):ʔdei24ri:u24>ʔdei31ri:u24(“可笑”),ʔdei24laʔu24>ʔdei31la:u24(“可怕”)
“第1调+第2调”(24>55):ʔdei24ɕa?31>ʔdei55ɕaŋ31(“可恶”),ʔdei24tsai31>ʔdei55ɕaŋ31(“可爱”),tsa:ŋ24hɯn31>tsa:ŋ55
hɯn31(“半夜”),tsa:ŋ24ŋon31>tsa:ŋ55ŋon31(“白天”)
“第1调+第6调”(24>55):tsa:ŋ24ham33>tsa:ŋ55ham33(“晚上”)
“第1调+第7调”(24>31):tsa:ŋ hat45>tsa:ŋ31hat45(“早上”)
2.第3调③
“第3调+第1调”(不变调):taŋ55ha:i24(“打开”)“第3调+第3调”(不变调):taŋ55hom3(“倒置”)“第3调+第4调”(不变调):na55pei42(“兄长辈”),na55nu:ŋ42(“弟妹辈”)
“第3调+第6调”(不变调):na55po33(“父辈”),na55me33(“母辈”)
“第3调+第8调”(不变调):na55lɯk31子女辈”)3.第4调
“第4调+第1调”(42>31):to421pan24>to311pan24(“瓜分”),to421cim24>to31cim24(“对视”),to422pai24>to31pai24(“以外”)
“第4调+第2调”(42>31):to421puŋ2>to311puŋ2(“相
遇”),to422roŋ2>to31roŋ31(“以下”)
“第4调+第3调”(不变调):to421ɕa55(“互相等候”),to421pei55(“比赛”),to421ka:ŋ55(“聊天”),to422 hɯn55(“以上”),to422 tau213(“以来”)
“第4调+第3调”(不变调):to421kan42(“互相扭打”)
“第4调+第5调”(42>33):to421səɯ213>to33səɯ213(“互相试探”),to422ta:u213>to33ta:u213(“以内”)
“第4调+第6调”(42>33):to421ne:ŋ33>to331ne:ŋ33(“互拉”),to42lum33>to33lum33(“互摸”)
“第4调+第7调”(42>31):to421ɕup45>to31ɕup45(“亲吻”),to421tɯk45>to31tɯk45(“吵架”),to421hut45>to31hut45(“互骂”)
“第4调+第9调”(42>33):to421to:t213>to33to:t213(“(鸡鸭)相啄”),to421ha:t213>to33ha:t213(“互骂”)
4.第7调
构建有效的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要从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出发,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化党建团队,提高基层党建存在的价值意义[1]。
“第7调+第1调”(45>31):tok451ɕəɯ24>tok31ɕəɯ24(“可怜”),tok452ʔdaɯ24>tok31ʔdaɯ24(“以内”),tok452laŋ24>tok31laŋ24(“后来”)
“第7调+第3调”(45>55):tok452la55>tok55la55(“偏下”)
“第7调+第5调”(45>55):tok451na:i424>tok55na:i213(“灰心”),tok452tam213>tok55tam213(“偏低”)
“第7调+第7调”(45>31):tok451sat45>tok31sat45(“吃惊”)5.第8调
“第8调+第1调”(不变调):tɯk31la:u24(“可怕”),tɯk31ri:u24(“可笑”),lɯk31ta24(“眼睛”),lɯk31ʔdo24(“酒饼”)
“第8调+第2调”(不变调):tɯk31ɕaŋ31(“可恶”),tɯk31re:ŋ31(“吃力”),tɯk31ho31(“合意”),tɯk31li:ŋ31(“着凉”),lɯk31ɕau31(“痤疮”),lɯk31tsei31(“棋子”),lɯk31fou31(“浮漂”),lɯk31rai31(“土纺纱机上的铁针”),lɯk31ji:n31(“豆腐圆”)
“第8调+第4调”(31>33):tɯk31lam4>tɯk33lam4(“跌倒”),lɯk31ma4>lɯk33ma4(“子弹”)
“第8调+第6调”(31>33):tɯk31co33>tɯk33co33(“可爱”)
“第8调+第7调”(不变调):tɯk31ɳap45(“可恨”),tɯk31tok45(“(东西)丢失”),lɯk31lit45(“冰雹”),lɯk31kat45(“扣子lɯk31sak45(“塞子”)
“第8调+第10调”(31>33):lɯk31pa:k33>lɯk31pa:k33(“冰雹”),lɯk31tsa:k33>lɯk33tsa:k33(“中指弯曲后凸起的指节处”)
6.第10调
“第10调+第1调”(不变调):ku:k33fo:ŋ24(“补衣服”),ku:k33lo24(“哄骗”)
“第10调+第2调”(33>31):ku:k33ɕa:i31>ku:k31ɕa:i31(“做裁缝”)
“第10调+第3调”(不变调):ku:k33ɕe55(“用缝纫机做衣服”)
“第10调+第4调”(不变调):ku:k33jou42(“欺骗”)
“第10调+第5调”(不变调):ku:k33se:u213(“刺绣”),ku: k33pu:n213(“做买卖”)
“第10调+第8调”(33>31):ku:k33sak31>ku:k31sak31(“洗(衣物)”),ku:k33ɳi:p31>ku:k31ɳi:p31(“缝东西”),ku:k33lak31>ku:k31lak31(“偷东西”)
将巴马壮语前缀的连读变调情况与合成词前字(第一音节)的连读变调情况对照得下表。
表4 巴马壮语构词前缀与合成词前字连读变调对照表
从连读变调对照表来看,巴马壮语构词前缀的连读变调规律与合成词的变调规律一致。“第10调+第8调”合成词可变调也可不变调,但派生词的前缀则一定会变调。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有变调和不变调两种选择的,一般来说两个语素结合得紧的要变调,结合不紧的可不变调,“第10调+第8调”的情况说明词缀与词根的结合较紧,词缀由于独立性,必须依附词根存在,二者共同构成派生词的词义,但并非两个语素机械的加合。词缀的连读变调极为常见,有的甚至在派生词中完全以变调出现,不会读原调,如原调为第1和第7调的词缀在所有调类的调根前都发生变调。
结语
通过对巴马壮语前缀进行音长测量及与合成词的连读变调对比,认为巴马壮语词缀在语音上与词根没有太大差别:巴马壮语的前缀与词根一样,有完整的音节,虽然从总体来说,前缀的音长比词根的音长短,但在听感上,很难将前缀与词根语素区别开来;前缀的声调没有脱落,声调的变化受连读变调规则的制约。因此,从语音不能把词缀和词根区别开来,巴马壮语词缀与词根的区别主要在意义的有无以及是否粘着上。
注释:
①巴马壮语前缀中to4-和tok7-分别有两个音同范畴意义不同的词缀,此文用to41-、to42-和tok71-、tok72-加以区别,把它们分别归入不同的词缀。
②有些调类组合找不到例词,因此这些组合的变调情况为空。③从意义上看,taŋ3-与动词taŋ2(“到”)有关,但在语音上与taŋ3(“竖,建造”)相同。由于不能确定它的来源,因此我们在此暂且把它放入第3调。
[1]瞿霭堂.论汉藏语言的形态[J].民族语文,1988(4).
[2]徐世璇.汉藏语言的派生构词方式分析[J].民族语文,l999 (4).
[3]王绍新.谈谈后缀[J].语言学论丛,1992(17).
[4]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汉语学习,2005(1).
[5]林茂灿,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3).
[6]曹剑芬.普通话轻声音节特性分析[J].应用声学,1986(4).
[7]林焘.探讨北京话轻音性质的初步实验[J].语言学论丛,1983(10).
[8]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路继伦,王嘉龄.关于轻声的界定[J].当代语言学,2005(2).
[10]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1]陈忠敏.壮语汉语方言连读变调对比研究[J].民族语文,1992(3).
[12]黄平文.壮语连读变调探析[J].民族语文,2000(5).
责任编辑:谢雪莲
On the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Prefixes of Bama Zhuang Language
LUO Yu-yan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23)
Phonetics study shows that length of prefix is shorter than root in Bama Zhuang Language,but little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hem.Prefixes obey sandhi rules as same as roots.Prefix of Bama Zhuang Language is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root in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prefix,light tone,tone sandhi,Zhuang Language
H2
A
1674-8891(2016)05-0086-04
2016-06-19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接触及语言演变视野下的壮语词缀研究”(项目编号SK13YB055)成果。
罗聿言(1973-),男,壮族,广西巴马人,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壮语研究及汉壮语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