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活动行动研究
2016-02-15晋桂双
◆晋桂双
(辽宁省葫芦岛市直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行动研究
◆晋桂双
(辽宁省葫芦岛市直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研究、探索的过程,称之为教育活动行动研究,是为解决真实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做的研究,它对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或管理者即为研究主体,幼儿园或班级即为研究基地,改善工作实践效果即为研究目的,观察反思即为研究手段。
幼儿 教育活动 行动研究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的劳动,是一种需要边反思、边研究、边探索、边成熟的劳动。没有基于反思、研究、探索的教育活动,很容易成为一种生硬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而这种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研究、探索的过程便是一种幼儿教育活动研究中最行之有效的、最适合的、最便捷的、最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教育活动行动研究,它对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幼儿教育活动更加别开生面、富有生机和活力,也可以凭借对教育行为、状态、习惯的改善,不断提升教育活动品质、水平和境界。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论是园长还是教师,总要面对大量的实际问题,也要随时随地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日常实际问题,就是行动研究的内容;在教育活动中研究、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这种研究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有一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会把问题从实践中抽出来,纳入理性的思考,再把思考的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验证,去完善,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质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50年代始被应用于教育研究,70年代始为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逐渐受到欢迎,目前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行动研究的定义做了界定。我国学者孙俊三认为,行动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由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合作,根据实践活动的需求和发展状况,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验证、修正来促进行动的改进和完善的研究。从这个界定中我们不难看出,行动研究是为解决实践工作者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做的研究;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践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践工作者形成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换句话说,行动研究就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工作的一种教育研究。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行动研究的案例。
关于XX美术作品脏乱问题的研究:
问题提出:布置展示栏了。XX的作品太脏太乱了,这已经是第四次不能上展示栏了。作品总是上不了展示栏,肯定会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怎么办?
解决方案一:让XX观察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并和自己的4幅作品比较,认识不足,改掉脏乱毛病。
后续观察结果:作品依旧脏、乱。
反思一:没找到作品脏乱原因,方案失败。
解决方案二: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家里“称王称霸”,习惯特别不好,常常是边吃零食边看书、看电视、写写画画,谁说也不听。我生气责令他必须改正。
观察结果:接下来的一周里,XX的作品更脏更乱了。
反思二:教育方法不得当,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应该正面引导。
解决方案三:仔细查看作品,比较,寻找异同,发现第五份、第六份作品虽然脏乱,但下笔明显有加重的力道。说明孩子曾经有过努力,至少在态度上是努力了,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肯定,后来的作品才没有改善。于是我在每一份作品上寻找干净的部分用剪刀剪下来,粘贴到一张张干净的白纸上,写上XX的名字,和其一起把作品贴到展示栏里。告诉XX,只要努力,也能画出干净的作品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坚持和他一起做“剪贴画”,他作品中干净的部分越来越多了。在活动中,注意培养XX做事专心的习惯,并请家长配合,杜绝孩子边吃东西边做其它事情。
观察:最近一段时间,XX的作品越来越干净了,已经有好几次完整地登上了展示栏。XX也比以前听话了,有礼貌了。
反思三:不能依靠语言或训诫纠正幼儿不良习惯。面对父母、老师的一味责备和批评,他们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他们也要面子,更会使小性子,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他们渴望表扬,喜欢听到赞美鼓励的词句,更喜欢得到认可。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鼓励与认可比责备和批评更有效。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适时给与孩子鼓励、赞许,并且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年龄特点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满足,主动要求进步,这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做法,这样的教师才是负责任的好教师。(此案例由辽宁省葫芦岛市智慧之林幼儿园教师时俊波提供,有删改)
上述案例是教师为解决一幼儿美术作品脏乱问题而开展的行动研究。研究针对一个问题,采取三个解决方案,三次行动,三次反思,最终圆满解决问题,并做出理性思考:“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鼓励与认可比责备和批评更有效”。这种针对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逐步解决问题、直到问题最终解决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
老师或管理者即为研究主体。在行动研究中,研究主体主动关注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和规律,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通过不断反思教育行为,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实践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改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活动质量,完善教育行动策略,进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改造教育实践的能力。
幼儿园或班级即为研究基地。行动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及活动室,幼儿园和活动室也就是行动研究的基地。研究过程是从实践需要出发,在教育活动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情境是研究者(真实的工作情境,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中,研究基地就是幼儿园内(活动室和展示栏前),不管是方案实施、观察、反思,还是最终的问题解决,都是在幼儿园内进行的。
改善工作实践效果即为研究目的。行动研究关注的是教育工作者日常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正如案例中研究者所关心的不是影响幼儿作品质量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是解决作品脏乱的实际问题,兴奋点在如何改善幼儿作品质量、如何克服幼儿脏乱习惯上;行动研究为改善工作实践效果而展开研究。研究者对自己的实践工作随时作批判式反思,通过不断反思和实际行动解决工作情境中的问题,伴随着问题圆满解决,研究亦即完成。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因此,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问题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通过实践者的研究和对自己实践工作的反思,不断提高行动质量。
观察反思即为研究手段。案例中,研究者在每次方案实施之后都有一个观察、反思过程。行动研究正是运用这一基本手段,对研究者自身所从事的实践工作和为解决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方案进行持续观察、反思,并不断修改和完善,直到最终解决问题,改善行动,发现新问题。行动研究正是在这种不断观察、行动、反思、修正和完善中螺旋上升;研究者也正是通过反思,从第一周期的研究中获得经验、知识,产生修正以后行动的动机,最后圆满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