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2016-02-15◆吕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品行行为习惯原则

◆吕 阳

(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浅议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吕 阳

(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在学校教育中包含了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应然内容。就学生的行为习惯来说,其养成状态代表了个性品质,而其养成过程包含诸多方面的因素,实践教育便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因此,有必要分析实践教育对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是怎样体现的,以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和把握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 学生 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惯性定势,会左右一个人的言行,显露或固化一个人的品行。行为习惯是在天长日久中累积形成的,与外力作用分不开。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行为习惯对于每个人说来会有个体差异;但每一个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却是共性的和公允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被社会认同和被大众认同的,而唯有被社会和大众认同的行为习惯才能够称得上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看,与学校教育引导的外力作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学校的实践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路径和不可或缺的路径。

一、学校实践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学校实践教育集中体现为校内外实践活动,是一种由学校有计划、有安排、有主题、有导向、有目的,乃至有载体和有基地的对于学生的品行进行养成教育的活动,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

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学校教育见习于生活现实的平台,可以将学生接纳到抽象思维中的道理或知识与生活中的相关真实对应起来,将理性转化为现实。就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说来,学校会通过德育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但德育对学生说来绝对不是仅仅局限于校园生活之中的事情,学生的品行更多的会检验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也就是在具体的事情上应该怎样去做,知道当应该怎样去做,在做中体验和体现,并不断地通过实践教育来强化这种品行,以至于达成习惯。

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情感体验的生活真实,可以打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了解和懂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具体作法和具体好处,在具体的参与中受到情感熏陶,打下情感烙印,将口头上知道和认可的一个人所应具备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社会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联系起来,从情感体验上被感动或被教育,将对的和错的行为的效果在情感映像上鲜明起来,以真情实感来悦纳良好的行为,愿意坚持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形成“我愿意这样做”和“我就应该这样做”的效果。

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手脑并用、耳濡目染的环境,可以更有效于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和拓展,这些非智力素质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都是课堂教育效果所不足的,需要实践教育给力的。丰富多彩、真实鲜活的实践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在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家人的有目的的接触和促动中,获得对生活中良好的道德品行的认知,感受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启迪。

可将感恩教育作为实例来分析。小学生们的感恩意识是不足的,尤其在当下,很多的小学生都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他们是父母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小宝贝,长辈们对他们的疼爱有加,他们对长辈应该怀有的感恩之情并不清晰。同样,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祖国等感恩类的情感在他们年幼的心灵中都不是具体的,他们可能会根据学校教育所获得的机械记忆的理论表述说出来,但再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也并不清楚,但恰恰是实践教育能给予他们清晰的感恩映像,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感恩表现去做。再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课堂上的道理传授总会显得是机械性的,而如果将学生带进社区,将墙壁上的乱画乱涂进行清理,将路边绿化带或风景区不文明者随手扔在地上的废弃物拾捡起来,这样一些作法对学生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

二、开展学校实践教育活动应遵循的三项原则

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原则源于遵从教育规律,切合培养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能够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曾有很多学者对更好地开展学校实践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如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面向多数,相互促进原则,因校制宜原则;自主性,独创性、探索性、适应性原则。虽然在理论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再形势和内容上抽取起合理内核都在于做到医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真情实感。那么,有理由将学校实践教育活动的原则提炼为三个方面:

其一,积极性原则。这一原则是针对于学校这个施教主体和学生这个被教育主体的双重意义来说的。学校必须重视并积极的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将这项教育形式抓在手上,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中不走过场,不单纯追求形式,将这种教育形式和学生受教育效果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有兴趣参加,真诚投入,自觉锻炼。当然,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学校的引导和培养。

其二,自主性原则。学校实践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学生收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体验是关键,自主参与,自主感受,自主思考,自我提高。虽然对于小学或中学阶段的学生说来,他们的认知能力不足,但这样的现实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劣势也是优势,优势就在于在学校精心创设的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和调价下,他们会自主地探究和体验,更容易获得正确的认知。

其三,总结性原则。每一次或每一主体实践教学活动完毕,都应有组织活动的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收获做总结分析,找到自己究竟体验到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在总结分析中获得认知和行为习惯上的强化。

猜你喜欢

品行行为习惯原则
优良品行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不耻下问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