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6-02-15◆鲁娜
◆鲁 娜
(河北唐山丰润区银城铺镇国持营小学)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鲁 娜
(河北唐山丰润区银城铺镇国持营小学)
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和大力盛行,广大教师开始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新课改教学新理念的有效指导,使当前小学数学高付出、低效果的教学现状得以彻底转变,进而促进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阐述。
新课标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主体参与 分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我们该如何积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实现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呢?下面,笔者就从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之间所存在差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与论述。
一、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体体验与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对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基本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如一味进行数学教材上概念、法则、公式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并机械地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重复记忆和做不断的练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经历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探索和获取的过程,这导致学生学到的都是课本上表面的理论知识,对其不会有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对目前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进行优化,如要改变传统以自身为主体的讲授灌输式教学模式,设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体验与自主探究,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在对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我采取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如要求每位学生都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沿着上面和前面相交的棱、前面和后面、左面与上面相交的棱和前面与后面、右面与上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然后将其展开,对展开后的形状进行观察,随后,在展开后图形的六个面标上上、下、左、右、前、后,再次让学生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我们可提示学生从“这六个面与原来的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何种关系?”“这个平铺的面的总面积和原来长方体的有何种关系?”这个方向进行思考,待学生说出合理答案后,再要求学生将平铺的图形折成原来的长方体,折的过程中思考哪些面是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面,之后,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这一结论。这样,通过设计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而是成为了主体参与者,促进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自主探究,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的含义,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之间所存在差异,采取分层式教学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应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是的,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亦是如此,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个性品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等,对于数学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以及所获得的数学成绩等自然也会不同,但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忽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继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用统一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衡量,那么只会加剧学生之间所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是与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鉴于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采取分层式教学法,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如此,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
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提出了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如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要在学困生所要达到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数学学习能力较高的优秀生,要在中等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基础上,还要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从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如此,通过给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能使每位学生都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探究活动中,满足了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需求,是对新课改提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一理念的良好践行,有利于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丰富多彩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的确,如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产生着深刻影响,信息技术融合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电子信息,将其以合理方式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可以使抽象、枯燥且令人难以理解的数学教材知识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体现出来,进而让学生变得真正热爱数学、喜欢数学。
比如,在学习《四边形》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感知能力差、生活经验缺乏,如果仅凭我们口头语言的各种描述,可能无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认识和理解四边形,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了各种各样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的四边形物体的图片,如电视机、椅子、桌子、台灯、楼梯、沙发、玻璃等,这样,直观形象的物体展现比我们口头语言的苍白描述效果要好得多,让学生直观感知了四边形,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动画演示视频,视频内容为动物王国要举行骑自行车比赛,小鹿、小猴子、小白兔、小狮子各骑一辆自行车,但是它们的车轮形状时不一样的,小鹿的是三角形的,小猴子的是长方形的,小白兔的正方形的,小狮子的是圆形的,然后,点击鼠标动画视频开始演示,演示之前,让学生猜测谁会先到达终点?为什么?这样,通过给学生播放这一动画视频,创设了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助于我们顺利引入新课内容,从而为一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进行打好良好基础,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总之,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迎合教育时代的发展,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迎来平衡、灵动的有效,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1]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1.
[2]邓爱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