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6-02-15赵拴才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设置创设情境

◆赵拴才

(甘肃宁县新庄中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赵拴才

(甘肃宁县新庄中学)

问题情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其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中学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从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途径、策略以及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说明应如何创设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得当。

语文教学 问题情境 原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授课方法,“设问”总是避免不了的,设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引入新课的重要活动,是教与学双边活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个精当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问题情境是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包括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

那么什么是问题情境呢?问题情境就是通过教师设计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的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又有利于设置出更加完善的情境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能够表现、思考、研究、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潜能不断得到开发,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挑战性原则

课堂中的问题设置,要考虑问题的难度,问题的设置并不是越难越好,所设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会使学生轻视学习内容,不经过仔细思考,不假思索即可解决问题,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假如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会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知难而退的回避心理,无法促进其思维发展。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比较适中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那么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心地去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教学设置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使问题设置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教师在教学设置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适中、逻辑清晰、表述明确,所设置问题要以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为基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性原则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地位的不平等,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结果教学活动反而成了约束学生思想的枷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它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呵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友好关系。当课堂中需要设置问题时,教师应精心设置,以确保其设问的效果;如果课堂中不需要设问,教师则尽量少进行设问,以避免设问过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扰乱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课堂中的设问要符合教学目标,明确设问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发表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同时还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合理评价,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一)通过问题的正反观点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本身包含着大量的人文知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导致他们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不同观点设置问题,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适时地组织学生自由辩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题辩论也是一种学习。

自由辩论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论的思维方式。通过辩论,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思考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把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往往会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促使学生迅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课堂中有些内容需要画面展示而教师又讲授不清楚时,就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多媒体可以展示出一些美妙的声音、搞笑的图像,这些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具有很强的效果,能增强学生们的感受,加深其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度,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教师的提问。教师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能否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提问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抓住提问时机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设置问题要抓住最佳时机,适时而问,才会有好的效果。最佳设置问题的时机,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关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首先,从学生心理反应上找准提问时机:(1)学生的认知处于矛盾的焦点时;(2)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面时;(3)学生的注意力松散时;(4)学生的情绪兴奋时。其次,从教学内容角度找准提问时机:(1)教学到达内容的重点处时;(2)教学到达内容的难点处时;(3)教学到达内容的质疑处时;(4)教学到达内容的创新处时。

(二)选择提问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通过提问与之对话交流的对象。提问要因对象的不同而异,效果才会明显。教师教学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显示思维才能,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课堂中教学提问要注意三点:(1)提问对象的选择应具有普遍性,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回答问题的机会,要求全体学生认真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2)提问对象的选择具有特殊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认知风格等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3)提问对象的选择应具有目的性,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推动教学高潮时,设问的对象应选择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常会创造性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创设教学集体氛围时,提问的对象应选择成绩层次不同的四个或四个为一组的学生,让学困生先做主要回答、中等生做补充回答、优等生做修正或评价回答。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老师本身,应该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及在课堂上多多思考,提问。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要一味的依赖老师,毕竟是处于多对一的环境里面;当然作为老师,也需要尽心尽力恪守自己的义务,尽自己最大可能把学生教好,引导好,明确自己原则的同时又让学生主动学习,把效果发挥到最佳。作为中学语文老师,需要掌握各种情景假设的语境,针对不同的个体,有区别的展开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语文这门学科,在各学科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称为百科之母,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1]杨鲁叶.中学语文课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

[2]李艳.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薛新艳.浅谈在作文教学中贯穿实施“学讲计划”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猜你喜欢

设置创设情境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