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备课视野 提高课堂效率
2016-02-15刘东伦
刘东伦
拓宽备课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刘东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引用过一个故事:一位历史老师上课近乎完美,他每次上课都令听讲者赞叹不已。大家都想知道他用多长时间备课。他回答,用2分钟也行,因为他每次上课前只用2分钟列一个授课提纲;若讲用了30年也行,因为这30年他一直在读书,大部分内容早就在大脑里准备好了。俗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位语文老师若不读万卷书,哪能领略文章的奥妙?可见,在当前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下,语文老师必须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广泛涉猎各类学科,丰富自己的阅历,注重语言积累,才会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随机应变。
与传统备课相比,新课程下的备课会增加一些新的内涵,如互动状态下,课堂出现的随机生成内容会更多,这就要求教师应有更广的备课视野。可是,我们的老师们依然把目光关注在对教材教参的理解和教法学法的指导上,甚至一些获奖课例也只重视课堂使用的技术手段,丝毫不能体现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给人以浅尝辄止的感觉。
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变得内容充实而又生动活泼呢?我觉得拓宽教师的备课视野是最根本的方法,备课视野越宽,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越能把握课堂交流的脉搏,越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深入备课,会让教师对文本有更透彻的理解
文学作品中,短至小品美文,长至一部小说都有其成文的独特环境,即作品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等因素。读者的眼光若只局限于节选文段或几页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信息,是很难让课堂变得精彩的。大语文教学理念下,课本所提供的内容只是提供了师生鉴赏品析的话题,而更多知识内容需要在备课中不断补充。这就要求教师绝不能只“贩卖”教参,而需广泛吸收各类知识,形成一个特定“背景”知识,并巧妙地结合文本,让它们内化为分析品鉴文章的依据,这样,老师导演的课堂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应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多幕剧。
俗语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来源往往比教师更广,只是他们的生活阅历尚浅,难以对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和理性判断。所以教师绝不可忽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必须顺应新课程要求,把过去单向备课转变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维交流。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各备课环节并为后期课堂讨论提供材料上的准备。如果没有丰厚的积淀,那么我们常常会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不作评判,不置可否,要么是自己缺乏上课的思维主线而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而渐渐失去教学方向。例如,一位老师讲初中课本中的《柳叶儿》。刚刚导入新课后。老师问:你对课文中的什么感兴趣?学生七嘴八舌,而当其中一位学生谈到自己的童年往事时,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顿时,场面热闹非凡,整个课堂内容变成了讲童年趣事了。至于《柳叶儿》讲了什么,为什么写《柳叶儿》,作者想借课文传达什么,老师只字未提。请想想,这位老师的备课充分吗?他上课前对学情的了解又有多少?可见,教师只有让自己的备课储备如大海一样宽广,才能真正把好教学之脉,成为行家里手。如果没有广征博引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深入备课,会使课堂互动内容更丰富
绿色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等方面去考虑,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种理念大大颠覆了以传授知识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学。新课标杜绝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倡导师生平等对话,只有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才会让课堂呈现出“相互倾诉,思维共振,成果共享”的理想状态。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针对学生回答相机进行方向性调整,随时发挥着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宽的备课视野,表现灵活的教学机智和足够的教学张力。教师只有博学多能,才会胸有成竹地对课堂生成进行调控,不至于失去授课重点,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三、深入备课,会让教师更科学地指导课外训练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群体学习的合作性,又保持了学生自主学习中独立创造性。学生通过课外研究专题以实现对课内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自我思考能力。当然学生研究什么也需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来,并利用自己丰富的备课知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大凡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拥有广博的备课视野。课外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很繁杂,教师只有“厚积”才会“博发”,才会在学生最需点拨的时候给以指导。教师若不能广泛吸收各类知识,也只会对文本浅尝辄止地理解,处理文本时也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就很难构建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模式。
可是,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设计了教学程序流畅,教学内容丰富,文本讲解详细的课堂,并配之以适时准确的多媒体播放,课堂似乎很完美。其实,细细想来,教学本应是一种充满“缺憾”的艺术。讲课流畅也可能是缺乏了讨论的深度,讲解细致可能是少了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看上去和颜悦色,从容自如地骂驭课堂,其实正是缺乏了一种课堂教学即兴生成内容的挑战,缺少了师生因思维差异而形成激烈争鸣的场面。而究其原因,就是备课视野的缺失。
总之,新理念下备课其实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活动。教师只有站在很高的位置去理解文本,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地处理教材,才会组织好课堂,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备课的各环节,才会在课堂内外“唱好戏”,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本文为榆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备课优化策略研究》(ylkt14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绥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