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教学中朗读梯度训练的对策与思考

2016-02-15李淑芹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梯度语感感情

◆李淑芹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对语文教学中朗读梯度训练的对策与思考

◆李淑芹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朗读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语文课堂离不开朗读。“梯度朗读”是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朗读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回环复沓,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吸收的空间,让他们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感受朗读的美妙。

语文教学 朗读 梯度训练 语感学习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方法之一。朗读教学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而宋人朱熹在《情理精义》中说道:“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梯度训练是一个量化、渐进的过程,必须有针对性,系统化地实行。朗读教学不但要重质,重量,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的指导。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梯度训练呢?

一、正确朗读,顺通全文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项,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朗读,就是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流利地朗读,就是不回读、不结巴,读时有一定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把握作者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把这种情感传递出来。这三项要求是有先后之分,呈递进关系的。“正确”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正确读文的要求也无法做到,就更别提“流利和有感情”了。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流利”,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有感情”。因此,教师不应急于求成,想要学生一步登天,可能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在面对低段学生的时候。我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由于学生接触全篇去掉拼音的课文才不久,读起来老是出错。我教学生回忆生字,花大量的时间诵读全文。学生读得扎实,第二课时的教学就变得轻松、有效。“熟能生巧”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

二、创设情境,感同身受

在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本要求之后,就要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感情朗读就是要“入情”,“入境”,要求朗读时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想让学生读出感情,就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每个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程度不同。语感强的人话说得得体,听得明白;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用深情的朗读表达出文章所蕴含的情趣和作者的意图。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诵读吟咏,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悟:

(1)示范美读。重在以情感人,读出理趣,叶老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像《匆匆》《老人与海鸥》等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鲜明,可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配乐电脑朗诵,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朱自清的《匆匆》,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仿佛真能感觉时间来去匆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而发出的感慨。学生在这个隐形的过程中,渐渐触碰到作者的内心,发出真切的共鸣。

(2)理解诵读。品味语言关键是要依据语境,解读语意。揣摩语言材料,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言语对象的内容,注意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平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朗读。事实证明,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投入朗读情景,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拨,学生往往体会得较快,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教师在诵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投入有感情地诵读中。

(3)由易到难,加强训练。梯度朗读,要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化繁为简。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在反复品读中完成教学目标。每品味景物、人物的段落时,让学生再读那些段落,回环复沓,反反复复地游走在文本之中。使得课堂上不仅是书声琅琅,而是书声动人。从开始的正确朗读,到后来的感情朗读,循序渐进,使朗读渐入佳境。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文本的理解,对词语、句子朗读的研究,抓住文章在朗读时的重点,不求多,抓住一两个点进行扎实的训练落实即可。通过对词语、句子内容情感的品味,来达到最终的朗读训练效果。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更好地积累语言,切不可脱离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单纯的反复朗读训练,这样便不是语文课的实质有效的朗读训练了。

遵循朗读训练的原则。除了从词语朗读训练、句子朗读训练再到全文整体朗读训练这样的模式以外,还可以依照情感逐渐推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如教学《凡卡》一课,就可通过凡卡城市、乡下生活的对比朗读,用情感推进的方式来进行朗读训练。具体的梯度安排,要依照不同文本的特点来定,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定。这样在逐渐加深难度的朗读中,会不知不觉达成学习目标,化难为易。

三、结语

朗读本身就是一个琢磨和体验过程,通过反复层次性地朗读,才能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深意,感知语意的真切,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对每一次的朗读都精心设计,抓住朗读训练的梯度,就可以总结出朗读的普遍规律,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规律,以达到感受语言的目的。不断地推进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成效,进行合理的朗读梯度训练,也正符合现阶段对语文课容量充实、有效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01.

[2]傅道春.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万素华.提高朗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S1).

猜你喜欢

梯度语感感情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随机加速梯度算法的回归学习收敛速度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