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分析

2016-02-15杨秀萍李春霞刑益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树德人文主义天性

◆杨秀萍 李春霞 刑益莲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分析

◆杨秀萍 李春霞 刑益莲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

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文化方面重视程度的加大,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注重人文教育,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和尊重学生天性,引导式教育学生,培养其正常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小学作为学生们正常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强调人文教育对于学生发展、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班级管理 人文主义教育观念 实现途径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在现在的幼儿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不会注意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运用较为严苛的方式强制学生学习,这样的方式由于没有考虑到学习的积极意义,把学习完全变成了被动,对于教育教学的提高非常不利。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充分运用人文教育观念,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尊重小孩的发展规律,不仅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尊重学生天性

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有些管理者没有考虑到孩子们贪玩的天性,对于有些学生不能踏实认真学习的状况不理解甚至出现了严厉批评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对于人文教育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真正的管理者对于小孩子的天性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一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引导,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最了解状况的的参与者。

2.培养学生多样性发展

现在的小孩的个性都比较强,都具有极强的创造能力。所以,在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们的多样性,并鼓励孩子们的多样化发展。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需要明白,孩子的发展并不简单只是学习成绩优越。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提倡的今天,我们需要明白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鼓励学生学习他们所喜爱的,并鼓励学生享受为了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所苦苦奋斗的过程。学习不分种类,爱好没有高低,只有学生向着自己喜爱的地方发展,才能真正的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实现途径

1.树人要先树德

所谓成人先成才,树人先树德,必须把育人树德看作是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在对于小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对小学生的管理的核心人物,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极大,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人先树德,学生只有在这些方面有了正确的意识,才会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树立起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德育为教育的基础。

2.要学会因材施教

早在千年以前,孔夫子在对学生教育时就已经提出过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天性,每位学生的兴趣和天赋也很不一样。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配合各位任课教师运用游戏、练习、参观、实践等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有属于自己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还是个性品质方面的,只要学生能进步,就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取得的成效。总而言之,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差异,而是要承认差异,采取个性化教育方式。

3.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个体与环境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二者的关系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出班级文化的内涵。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使每一位学生充满积极的能量,使班级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了使得班级的集体性能够得到提升,班级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要深入地与同学们进行联系,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困惑,真正地和学生成为朋友,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体,在这个集体里由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家成为很好的朋友。

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一个教育是为了不教,管理是为了不管的境界,即为真正让学生们理解学习,重视学习,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本质属性,自主管理是管理的最高模式。小学班级管理并不是班主任等教师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更是学生在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的提升,在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管理的意义和自主学习的意义。这种放权于学生,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提高班级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班级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施令者和受令者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班级管理更像是不同的人在一个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沟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尊重的重要性,理解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性,了解不同学生的特性。我相信,当每一位管理者都认真投入人文主义教育,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1]杨振厚,代丽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探讨[J].读与写,2015,(09):237.

[2]钟兴彬.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9):295.

[3]乌兰托亚.试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J].品牌,2015,(02):231.

猜你喜欢

树德人文主义天性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小小鱼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