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开展多元化美术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2016-02-15余华慧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多元化美术幼儿园

◆余华慧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幼儿园)

幼儿园开展多元化美术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余华慧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凤山幼儿园)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幼儿园内容形式单一的美术教学活动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改理念。为此,我们对幼儿园家长、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思考,为下一步的多元化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幼儿园 多元化美术活动 调查报告

1问题的提出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目前幼儿园在美术活动开展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尚未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师范例,幼儿模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创作空间,作品缺乏童趣。另一方面内容形式单一的美术教学活动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了,更不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调查,为下一步的多元化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2调查对象、方法、内容

(1)调查对象:凤山幼儿园全园教师、家长。(2)调查内容:针对本园美术活动开展中教师的选材、教学组织方法、以及评价的策略、教师对美术活动开展的理念等几方面开展问卷调查。(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3结果和分析

(1)教师所具备的美术知识程度方面觉得自己对美术教育只有简单的认识的占83.3%,具备专业的美术教育知识的占16.7%。由此可看出教师美术教育专业知识较薄弱,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教师的美术素养亟待提升。(2)根据现有教参的占80%,通过网络、相关美术书籍等途径的占20%。由此可见教师在美术活动的选材方面往往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脱节,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情感体验。(3)在日常美术活动中是否给孩子做示范方面86.7%教师选择了有,13.3%教师选择没有。从问卷和谈话中可以感受到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上存在着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体地位之间的矛盾,无法完美地协调教师“教”与幼儿“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常常陷入“示范”与“不示范”的两难境地。(4)在组织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的占30%,引导幼儿表现与创造的占63.3%,注重幼儿技能技巧掌握的占66.7%。说明大部分教师更注重的依然是幼儿美术技巧的掌握,比较重视幼儿的表现与创造,但较少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感受。部分教师还未做到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对于幼儿大胆想象和个性化创造不仅没有给予鼓励,甚至进行干预和批评。(5) 1)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常用的方法中选择“展示张贴作品,幼儿自由评价”的占70%,选择“选出部分好的或不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的占46.7%。可以看出评价时教师大都选择教师主导与幼儿自由评价结合的方式。2)对于技巧欠缺、画面较乱的作品如何评价中教师选择“提出修改建议”占63.3%,“尽量挖掘出进步的地步予以鼓励”占43.3%,说明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幼儿的绘画技巧,希望通过评价环节帮助幼儿提升技巧。

4讨论和思考

4.1为幼儿创设具有浓郁美术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创作的环境条件

幼儿是在与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习的。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开放的、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用多元化创意美术环境诱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每一幅画、每一个空间设计都能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同时幼儿阶段是主动性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可以让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大量可以让幼儿主动操作的开放性材料,对于他们今后形成主动性人格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必须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可操作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可感知欣赏艺术作品的创作环境,点燃幼儿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4.2激发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内在情感体验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在教育方法运用上常常忽略幼儿的内在情感体验。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从范例到作品、从示范到临摹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幼儿对作品的自主感知与情感体验;在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时,仅强调画家的创作意图或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忽略了幼儿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灵对话,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接受性学习”。显然,这与《指南》艺术领域目标背离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美的事物,提供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丰富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逐步引导和培育幼儿运用丰富情感、充分想象、独特体验和个性化表达进行审美体验和表现。

4.3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鼓励个性化表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一种是单纯的让幼儿模仿,造成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陷入消极、被动状态,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新和创造意识;还有一种是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面上看给了幼儿很大的创作空间,实则是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令幼儿美术活动误入自流状态,能力差的幼儿甚至会转变为胡闹式的情绪发泄,使幼儿逐步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在幼儿指导表达和创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把握好“适时”和“适度”。要用心观察幼儿的思维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对工具材料的探索过程,不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大胆舍弃不必要的示范和范例,以真实生动的观察写生和富有针对性的互动欣赏取而代之。同时要鼓励接纳幼儿的自由创作,不对幼儿的美术技巧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幼儿美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4耐心解读幼儿美术作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在美术活动中占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师富有艺术的作品评价,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与成功,增强自信心,推动孩子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但由于受认知经验和小肌肉动作发展的限制,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人或物常常表现出稚拙感,所表达的内容也常常让人看不懂。特别是教师和家长不应该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艺术作品,更不应该靠臆想对幼儿作品进行主观评价,而应该真诚与幼儿沟通,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时间上更灵活和多元,珍惜幼儿表达出的童心和童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个性化创造。

4.5整合其他领域活动,构建多元化的美术活动课程

以单一学科开展的美术教学局限性大,容易囿于单调乏味的境地,因此教师应和其他领域活动相融合,使今天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具有多元、开放、整合的特点。同时美术活动不必局限于班级教室和完成时间,代之以更多的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分享交流等,允许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水平开展美术学习。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用独特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关心的,向往的一切。这样,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将收获更多。

4.6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多元化教育互动

幼儿园教育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配合。幼儿美术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协助与补充,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可以通过家长助教、亲子美术沙龙、亲子才艺秀等形式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家长的参与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踏出园门,走向社会,感受欣赏大自然和多样的艺术作品,同时有效的亲子互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和艺术欣赏能力,而且家长的重视和鼓励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兴趣。

猜你喜欢

多元化美术幼儿园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爱“上”幼儿园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