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索
2016-02-15陈元云
◆陈元云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中学)
“小组合作”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索
◆陈元云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中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的作用;“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等几个方面对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及可实施性进行分析、总结。
新课程改革 小组合作 中学数学课堂
伴随着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便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感受知识探究过程的良好途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对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信心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精神是非常实用和高效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并运用“小组合作”,并对此作出了一些反思与总结。
一、“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是要把学生的基础打好,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与运用,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支撑,基本能力的形成就无从谈起,学生的后续发展更是一句空话,作为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一定的基础作保证,就没有他们的独立思考,也就没有了小组合作,更没有学生的创新。因此,笔者认为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的前提之一。
2.注重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然而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只有学生学会了思考,才会在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中,只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才会有合作交流,才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也就是只有每个学生都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才会使得小组合作更具有实效性。
3.合理分组,合理编号
每次学期之初,教师可以先通过学生入学后一段时间的表现及对学生的书面测验,采取教师协调,学生自愿的原则,对班内学生合理分组,合理编号,利用课堂教学创设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例如,可以把班内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做为一号同学,其他同学根据不同小组的不同情况,自己确定自己的组内编号。通过课堂教学创设小组之间以及不同小组的同一号(比如,每组的五号)的同学之间形成合作竞争的良好氛围。
总之,班内分组尽量要做到科学、合理,同时还要体现民主与集中。不同的班级分组要不同,要力求使各组之间学生情况基本平衡,组内气氛和谐愉快。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这样才有利于他们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同学之间不断地切磋及摩擦才更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非时时可以进行,也非处处能够合作。笔者在对教师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效果的调研中发现下面两种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时效果最佳。一是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表自己的意见及见解,并不断从同学之间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解决问题,最终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二是在“开放性”问题时,没有固定答案,这时可以设计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时,入课之初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在小学时期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重点请学生回顾说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折纸方法,在小组内进行折纸活动,更加清晰明确的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的折纸过程,同使使三角形内角和为一百八十度的观念更加印象深刻,这样学生受折纸的不同过程的启发,会得出不同的证明方法,此时请学生合作,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又使得小组合作的目的更加明确。当然小组合作有了适当的时机,问题的设计也要科学、合理。既要做到要求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无所适从;也要注意内容安排的层次性,要由浅入深,顺势而导。
三、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评价
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根据各小组不同的起点,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不仅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对小组评价得出的信息,及时的了解每个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从而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不能只凭教师单纯的观察和感受,而是需要借助各科教师、学生及学术家长作为评价者,在每单元结束时让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后再把各科教师、学生及学术家长的考查结果进行统计,最后的平均分即为每个同学在本单元的评价成绩。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上,通常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书面测验、课堂记录本、课内外作业、小组内学生的互评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的这五项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成绩。学期末把上面的单元成绩累计后作为最后的成绩。
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让有数学个性与品质的学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1]李春光.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于波.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邵迎.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高文君,张小慧.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现状调查及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05):52-55+74.
[6]沈林.中学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的有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7]蒋永鸿.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