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6-02-15许懿

中学语文 2016年24期
关键词:苏轼意境诗词

许懿

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

许懿

古典诗词具有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这些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朗读、对话文本、合作探究等多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一些方法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推进有效教学,学生在课后学有所得。

一、朗读诗文,初步感知诗词的语言美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学生掌握一首诗词的内涵,前提是需要反复朗读进而到诵读的层面。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实现良好的朗读效果,营造书声琅琅的氛围,针对不同的作品,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

例如,苏轼的《定风波》,字里行间渗透了词人对人生的理解,体现了乐观与旷达。如果学生能将自己独到的理解运用到朗读中,就能对班里其他同学产生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再如,有些作品在朗读时带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李清照的婉约词适合女生用哀婉深沉的语调朗读,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则需要男生用洪亮饱满的嗓音朗读,明确不同风格的作品,朗读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古体诗,教师在授课时除了播放这首古曲,同时要用舒缓而有韵律的语调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沉浸到优美的意境中去,充分体会作品呈现的音乐美、语言美。

二、对话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知人论世

古代诗词年代比较久远,想要准确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如学习李煜的《浪淘沙》,首先学生要知晓李煜作为一名亡国之君的特殊经历,才能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鲜明对比,才能知晓他的词前后两期的巨大差别;学习柳永的《八声甘州》,读到“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时,联系柳永仕途失意,即便“奉旨填词”也难掩心灰意冷,寂寞惆怅的内心,所以才会对东去的江水发出“无语”的感叹。

2.分析意象意境

解读古诗词,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借助意象赏析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解读文本,从分析意象意境入手,进而理解诗词的主旨。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简单地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直观丰富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请学生完整地分析其中每个意象的含义,同时联系初中学过的《天净沙·秋思》里相似的句子,这样,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辛弃疾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在分析词人满腔愤懑的情感时,无疑要分析词中提到的 “楚天”、“清秋”、“遥岑”、“落日”、“断鸿声”等意象,这些意象委婉地传达了词人郁郁不得志的心境。

三、学生合作,自主探究鉴赏技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在于学生真正成为主人,不再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节奏听课,而是主动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解决问题。以苏轼的《卜算子》教学为例,笔者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准备过程。将全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每组组长到教师处领取相关的任务,有的小组负责知识背景的介绍,有的小组负责诗文的语句赏析,有的小组负责情感主题的探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在查找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制作成PPT。然后,每个小组确定一至二位发言人,预备将小组的研究内容在课堂上做完整讲解。

第二,课堂上的内容呈现。苏轼的这首词比较简短。负责背景介绍的学生制作了精美的PPT,将苏轼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介绍,尤其是写作这首词时苏轼的生活经历、心路历程;负责语句赏析的学生,结合具体意象分析概括他们小组合作的成果。听完小组发言,台下的同学就相关问题与主讲人展开了热烈的辩论。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所谓的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便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目前的高中教材收录的古诗词数量和篇幅有限,如何在有限的作品里,教会学生阅读诗文的方法,提升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笔者认为古典诗词教学探索有效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审美领悟能力,拓展视野,形成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猜你喜欢

苏轼意境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苏轼吟诗赴宴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