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教育交流研究
2016-02-15许文宣
◆王 彭 许文宣
(黑龙江大学;北华大学)
中俄教育交流研究
◆王 彭 许文宣
(黑龙江大学;北华大学)
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不仅在地缘、人文、经济互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优势,也为中俄两国的教育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优越的政治环境。近年来,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作用下,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交流日益频繁,两国紧密务实的合作造成了对汉语、俄语人才需求的迫切渴望,进一步加大中俄教育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成了两国首脑和各个学府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教育方式的不完善,教育水平不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两国应不断的寻求发展契机,促进中俄学术论坛的交流、提高办学层次、加快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俄教育交流 人才培养 合作
一、引言
20世纪末,中俄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伴随着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一路走来。从目前来看,中俄睦邻友好合作与战略协作伙伴已构成了中俄关系的主旋律,并成功地建立了健康、稳定、新型的国家关系。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也已经步入了成熟之年,并获得了新的生机。近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文学年”为两国教育合作领域提供了颇为广阔的空间。
二、中俄教育交流发展
1.中苏期间教育交流
我国与苏联教育交流时间久远,可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到1949年之前,我国曾派一批留学生前往原苏联的红色首都莫斯科学习军事武器战术,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邓小平、董必武、林伯渠、聂荣臻、叶挺等人均先后在前苏联和共产国际创办的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和列宁学院学习,该高校积极承担了为中国革命培养理论干部的任务。
1949年~1960年,中俄的蜜月期扩大了两国教育交流的规模、层次和深度,从第一批的375人逐渐扩大到8163名留学人员,占派出留学人员总数的87.8%。据有关档案文献记载,1949年~1960年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至少应超过2万人。其中在教育领域,不仅聘请苏联专家担任政府教育部门顾问,参加部务会议,介绍苏联教育情况,解答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等。接下来,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至1977,中国与苏联的教育交流全部停止,1978年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我国与苏联的教育交流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使在苏联解体初期俄方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中断。
2.中俄时期教育交流合作
近年来,随着中俄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等教育交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国现在大概有25000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大部分是自愿自费来到俄罗斯上学,大约有500人是公费上学,这是俄罗斯政府出的钱。还有15000名俄罗斯留学生在中国各个大学就读。双方已经商定,近几年,将这个数字提高到10万人。俄罗斯成立的孔子学院逐年递增,对于俄罗斯汉教的报名学生们也是积极踊跃。
3.举办的活动与交流
目前,合作之久的当属中俄高校的留学生交留活动了,主要分为国内国外学习2+2和3+1形式,为了促进广大俄语汉语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各政府部门和地区间活动不断:近年来,中俄文化教育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语言不同,却音乐相通、心意相连。2013年4月25日,中俄青年教育文化友好交流暨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开放之门”活动日文艺演出在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厅举行。中俄两国的教育文化在学生们的精彩表演中得到了融洽的交流。2015年,中俄教育论坛暨青少年艺术交流在莫斯科举办,5月黑河市教育局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黑河市第七届“春之声”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中俄两国青少年开展活动的纽带、桥梁,中俄友谊之花在这里竞相绽放。北京市2015年举办了“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11月两国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中俄传统文化艺术体验等一系列专题的教育交流……
三、中俄教育交流存在弊端及应对措施
由于中俄文化习俗的差异,中俄教学方式,教育体系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和俄罗斯学生的学习习惯大有不同,各个院校之间对于俄罗斯留学生的培养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指导性文件也不构完善,国内外学校之间课程设置大不相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语教学方面缺少领头羊,导致了学生在国外学习的兴趣不太大,难以习惯彼此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在国外学习的效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对异国教育交流的错误理解和误读。
中俄面对这些问题应积极有效的解决,无论是一等高校还是二等高校,就留学生教育问题尽量举行定期交流,交换各个院校一段时间内所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意见,大力推广俄语教学和俄罗斯留学,教育建设上要大力加强教育水平、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环境条件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及改进,倡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加国情文化知识的切实课程,鼓励举办两国短期交流研讨会,互相学习和进步。
四、中俄教育交流展望
从教育合作分委会成立以来,双方除了常规的互换留学人员等合作内容外,还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项目,如轮流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城市举办中俄两国大学展,研究建立中俄联合大学的可行性,建立联合研究生院,鼓励和扩大高校间的科研合作以及组织中俄高校大学生文艺体育团体交流互访,用来拓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可以说,近年来中俄教育合作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涵盖的领域宽广,合作的质量和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21世纪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的新发展,通过孔子学院的建立,使俄罗斯人民更好的学习汉语,更加的了解中国文化,跟随汉语老师学习原汁原味的汉语、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太极拳,通过中俄“文学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两国人民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交流的友谊,自2002年大学校长论坛的创办,研究并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比起以往单一的学生交流互换,新时期中俄的教育交流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模式逐渐变得多元化。不仅有互派留学生、合作办学、教育高层访问等,还增加了大学生艺术节、夏令营、建立孔子学院、建立联合教育信息服务网站、发展远程合作项目和筹建教育基金会等其他合作项目。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影响下,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各国加大力度对人才的培养,中俄在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上达成了共识,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将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俄罗斯在2008年也颁布了《2020年的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的报告中反复强调:由于教育结构与人才需求的不平衡,高校在创新方面综合实力不够强,目前俄罗斯的教育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投资,在保持俄罗斯固有的优良教育基础之上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借鉴各国成功的教育模式,为知识经济和创新型人才服务。
五、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但教育也离不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影响到文化的国际化和教育的国际化。文化教育的国际化不是文化教育的全球一体化,它不同于经济的全球化,而是文化教育也必然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1]朱英丽.中俄教育合作前景展望[M].2012.
[2]顾金玲.当代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研究[M].2012.
[3]李敏.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策略研究[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