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浇灌汉语文化的奇葩
2016-02-15王丽
王 丽
对联教学,浇灌汉语文化的奇葩
王丽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学是个百花园,那么对联就可以算是一个独放异彩的奇葩。对联不但是诗词写作的基础,更是诗词的精华所在,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适当的对联教学,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文化传承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下面就对联教学的方法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由易到难,步步为营
有的老师在开展对联教学的时候,随便出一个很长的上联,让学生们来对下联,这种方法是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甚至个别同学出现了畏惧心理。恰当的授课方法是由易到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这样学生在认知心理上就有了一个缓冲的过程,更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字的对联开始,不断增加,直到老师说出完整的上联,学生对出完整的下联为止。如此,学生们就有了学习对联的自信心,那么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在教授对联的初期都是这样做的,例如:
柳、嫩柳、莺啼嫩柳、莺啼嫩柳三分景;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并没有通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就说出了不错的下联:
花、繁花、蝶戏繁花、蝶戏繁花几点春。
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一口气把上联全说出来,那么有很多学生便开始退缩。这样由易到难,步步为营,就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对联的魅力,让学生知易而进,而不是知难而退。在此基础之上,再给学生出一个完整的上联,让学生来对出完整的下联就容易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拟出上下联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拆分词句,组合对联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就可以针对“补写对联”开展专门练习,所谓“分分合合,对对联联”就是一副完整的对联拆成几个单独的字、词或词组,然后各自成对,再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这样学生可以在类似于“连连看”的游戏中学到更多的对联知识。例如:
“九州进宝金铺地”这个上联,我们就可以拆成“九州——进宝——金——铺地”,拆开以后不难发现,“九州”是名词,可以对“五湖、四海、三江、八方”等几个词,“进宝”是动宾结构的词,我们可以对“来财、增寿、纳福、迎福”等词语,“金”是名词,我们可以想到“玉、财、福、富”等词,“铺地”同是动宾结构的词,能够想到“盈门、满门、满园”等词,这样一来就可以从这些词组中选取最合适的来组成下联,例如“四海来财富盈门”。
三、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指的是老师在开展对联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选取素材,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对联的素材,不至于江郎才尽,打消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授对联的时候就用学生的名字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张旗抵烟硝;下联:罩蕊留全蓬。其中张琦、氐彦骁、赵蕊、刘全鹏都是班里学生的名字,在这幅对联中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谐音联”这种特殊的对联形式,而且因为里面涉及到本班的同学,所以学生学习兴趣陡然增加。再如,有一年,我用全班六十名学生的名字给他们每人写了一副藏头联,学生们都瞪大眼睛,搜寻着并记下属于自己的对联,通过这件事,学生也开始试着用人名创作对联,甚至学生们给本班的任课老师都写了对联。几年过去了,那一届学生看到我还会说起这件事,可见留给他们的印象有多深。
四、多种形式,深学细学
对联除了前文提到的较为常见的对联形式之外,还有一些较为“另类”的对联,说是另类其实指的是对联中的“趣巧联”,“趣巧联”与平时常见的对联形式不一样,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这些独特的对联形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有更多的把握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因为这些对联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极易让学生参与进来,畅游在形式多样的对联之中。
例如:无情对。“无情对”是对联里非常特殊的一种样式,它打破了上下联内容必须相互照应的要求,只要做到上下联逐字逐词相互对应,而内容上离得越远越好,要不存在任何的内在联系,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回味之后还别有一番意味。此便为“无情对”。我在授课时给学生出的无情对有:
上联:早点
下联:晚年
“早”和“晚”都指一段时间;“点”——钟点,指时间,“年”也是表示时间的词,字字相对,但“早点”指的是早上吃的食品,“晚年”指的是比较大的年龄,上下联字字相对,但在意思上互不相干。
上联:肉红
下联:骨灰
“肉”和“骨”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红”和“灰”都是颜色,然而“肉红”是一种颜色,“骨灰”则是骨头烧成的灰,上下联字字相对,内容却互不相干,有的学生还对出了“蛋黄”,也是绝佳的下联。
趣巧联除了无情对还有集句联,拆字联,谐音联,机关对,玻璃对等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这些对联形式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片不一样的对联天地。
总而言之,对联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人想利用高中三年的时间把对联弄通学透都是不可能的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先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了解尽可能多的对联知识,才能够把学生引上一条科学准确的对联学习之路,让对联这朵奇葩在高中校园中蓬勃绽放!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