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变革转型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思考
2016-02-15王丽荣
王丽荣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
工业变革转型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思考
王丽荣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工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息息相关,在工业变革转型的特定时期,高职教育的创新需要与工业进程协同发展,总结了世界工业发展趋势、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工业发展趋势、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并根据工业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工业;变革;新时期;高职教育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大学、科技、技能与工业持续深入的融合而逐步得到完善和提升,使之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研究工业进步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探索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工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世界工业发展趋势,研究了部分国家工业发展走向与高职教育情况,以此为基础探讨新常态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1 2014年我国高职教育调研
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招生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46.9%,比2013年增长5.8%,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高等职业院校生师比为17.57:1,与普通本科院校的17.73:1相当。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1.5%。虽然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仍面临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同质化严重,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急需专业开设不够,“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生产实践经验欠缺,学生具备技能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适应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2 全球产业发展宏观研究
当前世界产业创新重心聚焦到新型制造业上,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主要工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再工业化实质是在新技术、新生产模式、新经济形态和新产业模式下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其核心特征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机械产品创新使机械产品向“数控一代”乃至“智能一代”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生产创新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制造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产业模式创新促进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延伸发展基本产品的服务价值,深刻地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新型制造业有3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智能制造正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包括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信息物理系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网络技术基础。第二,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通过网络实现物与物、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的信息交流交互,实现智能生产,建立智能工厂。第三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工业互联网从广义上讲,包括生产管理系统、ERP系统、MRP系统等,还包括将在网络协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新型云平台、网络传输层以及各类新型终端;从狭义上讲,工业互联网就是工厂内部以及工厂与工厂之间传递信息的网络传输层。
3 工业发展的大国战略
中国2015年5月19日发布《中国制造2025》,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其核心是顺应新常态,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一是把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开展大学、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创新和产业化速度。二是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战略制高点。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三是强化基础能力作为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关键,并做到集成上水平。2015年7月4日发布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11个重点行动领域和7项保障措施。互联网信息技术、方法论和商业模式深度融合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各个领域之中,促使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促进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美国2009年出台《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2010年《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2012年《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从投资、劳动力和创新等方面提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提高劳动技能,及时更新制造业劳动力;强化先进制造业工人培训;为未来工人提供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下一代教育。建立健全伙伴关系,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合作伙伴;加强基于集群的伙伴关系。
德国是高端制造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左右,德国于2013年公布《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改造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重组产业链分工,推动德国乃至欧洲的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目标是保持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工业4.0有两大主题,一是“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法国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法国制造业就业率和增加值下滑走势,法国于2013年9月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该战略为期十年,主要解决能源、数字革命和经济生活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共包含34项具体计划;在公布后的一年时间里,已推出了10项标志性成果,包括:无人机、搭载氢燃料电池的雷诺kangoo电动汽车、外骨骼机器人、智能仿生腿等。
4 典型高职教育调研
美国社区学院是高职教育主体,主张由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注重能力培养,所有课程要求在校学习和工作实践互相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明确, 强调实际操作技能,重点培养5种能力和3种素质,5种能力是:合理利用和支配时间、经费、设备、人力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集体一员和谐地参与工作,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的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3种素质是:阅读、书写、运算技能;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确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品质、诚实、集体责任感等。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特色是双元制,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协同合作,进而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其核心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教育培训,使其掌握职业教育能力。企业根据发展需求,招收中学毕业生作为学徒,签订合同后,企业为学徒向本地区相关的职业学校报名入学,成为职业学校的正式学生,课程设置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两类,实训课程占主导,课程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及其相关职业的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及时融入相关的新科技或工艺成果,以保证其先进性。
法国以高等专业学院、短期技术学院为主。高等专业学院是精英教育,学生进入高等学院预科班学习2~3年,最后通过高等专业学院组织的选拔考试,成绩优异者才可录取。短期技术学院学制两年,目标为所在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培养高级技术员和中级干部。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学年为基础阶段,整个教学安排偏重实践,学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完成专业设计。第二学年则主要为实习阶段。学生结合所选专业到工厂企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合格者被授予短期技术学院毕业文凭。
英国以课程为核心,实施机构主要是城市学院,“三明治式的工读交替”是其校企合作形式,高职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下学习,课程相当于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每一门课程下包括一系列科目。高职教育实行“三阶段半工半读”的课程计划,三阶段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在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工作,另一种方式是学生第二、三学年在学校学习,第一、四学年到企业工作,通过交互轮换的教学方式实现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5 新常态下我国高职教育研究
从国内外产业发展历程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上看,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必然是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产业发展孕育新变革的重要时期,高职教育需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推动理念创新、专业创新、课程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等,形成以教育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5.1 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 调整高职教育专业结构
高职教育专业体系建设要与产业之间建立协同发展协同创新的机制。一是因地制宜,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所在地的学生和服务当地产业,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为了更的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更的地实现学生就学就业,需要明确应用技术专业办学定位,使专业设置与当地主导产业贴合,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需求协同发展。二是与时俱进,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与国家、地方的产业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变革。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合作模式,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保障专业应用性强,一方面深入了解地方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以优势专业巩固办学基础,一方面拓宽专业方向,面向新兴产业,设置新的专业,以产业特点构建办学特点,实现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同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建设同进。
5.2 以产业所需技能为核心 提升高职课程专业内涵
在高职课程设置上,从学生需求、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在学生需求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选择和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建立学生择课教师指导制,入学伊始,全面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习成绩、兴趣和特长,给予学生选课辅助,鼓励学生试听试学,确定所学课程。学习过程,建立学生意见反馈渠道,改进课程教学。学习后期,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为学生择业和迅速融入社会提供咨询和帮助。在职业标准方面,根据职业标准开设相关课程,定向培养学生技能,积累学生求职资本,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在行业需求方面,以产业需求为中心,加强与企业深入广泛互动合作。探索在学校和企业中互设培训中心,在学校设立学徒培训中心或是开设定向班级、订单式班级,根据企业建议设置课程,为生产一线培训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设立学生培训中心,与企业共同培训学生,定期开展交流。
5.3 以产业实践经验为指导 提高高职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产业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了专业授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熟悉企业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和各岗位的专业技能应用情况,能够更贴近实的地培养出符合企业产线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师需要与企业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参与产线生产、技术改进、新品研发,参与企业的新标准、新技术和新工艺,把相应岗位的工作技能归纳、分析、总结,使专业技术课程生动、实际、前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中,建立学校和企业的轮训和挂职,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中期或短期的培训或挂职,通过生产现场和具体项目的工作,处理实际生产任务,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不断更新和充实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经历,一方面选派企业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学校教师,将其企业的职业理念、处事原则、专业方面研发、改进、维修维护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5.4 以产业生产应用为重点 增强高职学生专业能力
中国工业逐步向以智能制造为主要特性的中高端转型,高职教育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在培养目标上从单一技术技能培养逐步向综合能力培养发展,从技能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知识面宽和职业能力强来适应市场变化以及技术更新的需要。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培养学生实践和能力培养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新设计、自主动手加工,自主组织装配,为产业提供既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又有实际动手技能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渠道,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职业资格教育和本科大学衔接教育,为高职学生提供深造学习的教育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实习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关键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职业能力,保证学生符合产业职业标准要求,具备快速进入职业状态的素质。
6 结束语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崛起,技术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的创新需持续深化,高职教育的发展大有希望,高职教育必将成为中国产业复兴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R].201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3]陈明昆.英、法、德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的社会文化背景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34-35.
[4]滕勇.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特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6-17.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Wang Lirong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5, China
Abstract:The miss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provide th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ies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specifc period, the innova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growth process need develop in coordination,the writer was summarized the worl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art classical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lass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s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writer proposed the researh views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industry; innovation; new perio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5-11-10
作者简介:王丽荣,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