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弱农村幼小衔接错位问题的解决思路

2016-02-15周凤茹雄县双堂乡大魏庄幼儿园河北雄县071800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教师幼儿园

周凤茹(雄县双堂乡大魏庄幼儿园,河北 雄县 071800)

薄弱农村幼小衔接错位问题的解决思路

周凤茹
(雄县双堂乡大魏庄幼儿园,河北 雄县 07180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学习多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快乐游戏、健康成长为目的,幼儿教育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而到了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掌握基本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基本形成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目标、教育形式、管理模式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正是为孩子接受小学教育打基础的,幼儿接受了正规的学前教育对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然而,我们现在的农村幼儿园,大部分教育能力不足,教学管理、教育环境、思想意识等多方面存在着好多问题,幼儿教育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非常不利于小学教育的习惯,进入小学后,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任务的加重,常规要求的改变造成很多孩子没法适应小学生活,具体表现为:有的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对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大大降低;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串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有些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诉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他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等等,凡此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幼小衔接错位,它给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难怪有些小学老师说:这些孩子还不如不上幼儿园,不上幼儿园的孩子好管理,在幼儿园养成的这些坏习惯我们要费很大精力才能纠正过来。因此,这种错位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关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老师、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那么,如何解决幼小衔接错位问题呢,难道只能等到小学之后再进行补救吗?

我们课题组的几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有的即在小学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又有多年的幼儿教育经历,有的担任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研究管理,下面结合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分析研究谈谈课题组的看法:

一、提高幼教评估权重比,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这看似和教师上课没多大关系,其实这正是教师配备不合理的根本原因,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县乡级的教育部门由于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压力,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评估中幼教所占比例明显不足,往往一所学校中高考的成绩就代表了那个部门的所有成绩,幼儿教育被边缘化倾向比较明显,因而缺少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管理举措。另外,在教师配备上总是把一些年龄偏大从小学一线退下来的老师,或者因种种原因不适合继续在小学任教的老师安置到幼儿园,幼儿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低,从而影响到整个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教师配备标准来说,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调,基本上就是一个老师包班到底,幼儿教师 “压力山大”,对某些要求心有余力不足,只有按标准配备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确实减轻幼儿教师工作量,让幼儿教师能够拿出精力来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才能改变目前幼教的现状。

二、加大民办园管理力度,采取必要措施整合农村幼儿教育资源

多年来,幼儿教育政府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达标的公立园满足不了幼儿教育的需求,农村无证民办园有遍地开花的趋势,低成本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基础设施严重不达标,校舍破旧,没有文化布置,没有大型玩具,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教室内也是拥挤不堪,幼儿老师由于环境和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不得不偏重于读、写、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儿的游戏教育、人格培养、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成了可有可无的佐料,这种民办幼儿园不是公办园教育能力不足的必要补充,而是幼儿教育的严重桎酷,必须实行关停,对于合格或经过整改后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民办园应该予以扶植。当然,前提是政府要通过增加投入,提升公办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招生能力。

三、做好幼儿教育观念的宣传普及工作,提升家长认知水平

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对幼儿教育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决定了幼儿家长很难形成像城市那样的认同感,幼小教育往往会出现片面性,这里面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不重视幼儿早期教育,不重视幼儿园布置的教育任务,一味的任由孩子玩,说什么入小学自然会学习,这些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孩子入园,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造成孩子认为上学无所谓的观点,殊不知,上幼儿园也是任务,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到时要改也难。二是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重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得不到广泛的接受,具体表现为:

大部分幼儿家长已经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好多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今天我们孩子会写什么拼音了,写了几篇字,今天能做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数学题了。幼儿家长的愚昧使一些民办园整天写字、做算术的教育方式备受追捧,某些老师和以营利为目的民办园片面迎合家长的需求,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愈演愈烈,这在精神上对幼儿都是一种折磨,在生理上影响幼儿正在发育的骨骼肌肉,在心理上导致了严重的厌学情绪。由于抵触心理的存在,幼儿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坐姿不端正、书面零乱,已经是普遍现象。由于接受能力的不足有些幼儿写字就是画字,根本不讲究笔画,教师也不做强调,养成的一系列坏习惯很难改正,现在广泛提倡零起点入学,原因就是好多老师认为接受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如没有。

现代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对数的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可是又有几个家长知道这些呢?2014年春天,我在本乡西岔河村亲自听一位幼儿家长说过:我的孩子上中班已经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殊不知这是拔苗助长。目前阶段,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刻不容缓,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知识刻不容缓。现在的宣传途径很广,微信、校讯通、村广播站等等,只有我们通过各种传媒向家长、看护者和社会宣传学前教育的科学内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全社会都关心、重视、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风气,才能促进我乡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目前,我乡公办园幼儿教师大部分是小学教师转岗而来,民办园教师大都是招募的初中毕业生或家庭妇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培训,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看孩子,不出事就行,跑跑跳跳、玩玩乐乐就是幼儿教育的全部内容。老师不讲究规律,基本上随幼儿的性子玩耍,想学就学点,不想学就玩,这种管理上的疏忽造成很多孩子养成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做一件事,做事有始无终,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这些不良习惯很难和小学的纪律要求相接轨,是幼儿入小学后有效学习的严重障碍。目前,我们举办的各种培训并不少,多数脱离客观实际,超出教师的掌握能力,理论上很正确,实践中难执行。我们能否举办超越理论层面,紧密结合幼儿园实际,直接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培训,快速提高幼儿教师课堂应对能力。

五、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调整教育思路,主动缩小幼小之间的落差,让孩子能轻松完成过度

(一)幼儿园要规范教育内容,主动向小学教育靠拢。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小学教育目标培训,帮助幼儿教师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升级的需要。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色和学习愿望,把握分寸,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在语言课上可以组织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可以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等;可以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结合拼音教学,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幼儿园注重习惯养成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学习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课堂环境接轨,在大班下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向小学靠拢。

(三)小学一年级要主动延续幼儿教育的活动性、游戏性、生活化特点,在作息时间、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学习环境上等方面基本与幼儿园保持一致,逐步过渡到中高年级的管理模式。

(四)由于一年级入学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长短不齐,小学一年级要主动降低教学进度,让学生经过一段轻轻松松的平缓期,逐渐适应小学的各项要求。尤其不能以学生已经学过某些知识肆意加快进度,甚至跳过大部分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人为制造孩子与家长的恐慌情绪。

(五)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专业交叉有限,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相邻学段儿童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和小学又都是相对独立的单位,这种天然隔阂阻碍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搭建业务交流的制度化平台,组织小学教师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学前期的行为心理特点,入学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建立幼小联系制度,定期组织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联合教研;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跟班进行课堂观察;组织幼儿园老师针对小学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培养等措施。

六、实行中心园负责制,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全乡应建立一所标准高的中心园,作为全乡幼儿教育的窗口,从场地布局,设施设备、师资配备、教育保育、管理模式、质量评定等各方面,制定适应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充分发挥中心园的多功能示范作用,成立以中心园为依托的基层幼教培训中心,集示范、培训、信息、教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带动其他公办园和民办园,促进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整体、均衡发展。目前,虽然每个乡镇都建有中心园,中心园所能起到的示范、引领、管理作用有限,这是因为中心园和其他园之间基本上是并列关系,这种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有待解决。

以上是我们对解决幼小衔接错位问题的一些看法。幼儿教育是点亮孩子心灯的教育,幼小衔接的平稳过度,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共同配合协作完成,而且也只有家、园、校共同行动、积极配合,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三位一体,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