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2-15◆白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白 锋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三中学)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白 锋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三中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 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何在新课标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一、把握阅读目标,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

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应据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例如对议论文阅读的定位,提出议论文阅读的重点是“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一要求改变了过去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方向,将议论文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新课标”的要求是:对基本的语文知识了解即可。语言知识融入“阅读”范畴,语法修辞知识应在阅读教学中依据理解课文的需要,随文学习,不再追求全面和系统。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我认为有几点:1.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文章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的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可采取分组讨论、复述等形势。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秦牧对“略读”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略读就是有点像鲸的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闭,留下小鱼小虾,而让海水汩汩地从鲸须里流掉。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可采取分组合作、讨论等形势。3.另外,阅读课堂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学会阅读。“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

二、把阅读的一般过程教给学生

例如在初步理解阶段,要了解文章内容梗概,遇到障碍自查工具书,选好注释,不能解决的划出来;到深入理解阶段,要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弄懂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在此之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跟同学互相讨论;最后是消化运用阶段,这个阶段要联系自己实际进一步吸收,学用结合。

三、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初中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法。浏览就是粗略地读、快速地读,浏览法适用于上义所说的泛读。2.跳读法。指的是读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的时候,有必要地进行选择性阅读。这种方法重在“为我所用”,而且又能保证学牛的阅读量。3.精读法。“精读”与第一种方法的“浏览”相对,也是上文所提到的精读所适用的方法,就是对所选好的书或者其他读物反复地读、仔细地读、动脑筋地读,要对所阅读的材料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其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方法,进而对它进行分析、评论,从而达到能够举一反三,再举一反三的理解程度。4.猜读法。就是拿到书或是其它的读物时,看到名称先猜想一下书或材料的内容、结构等,这样的猜读重在节约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当然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堂上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其次,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中外名著,科幻读物、作文选、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等体裁多样,内容全面的书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读物、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总之,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后,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试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师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六、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应指导学生认真制订了课外阅读计划。根据修订大纲的要求,可以要求学生初一、初二每学年课外阅读100万字,初三学年课外阅读40万字;大纲“推荐书目”中所列的《西游记》等10本书在初一、初二两学年读完(每学期读2-3本),并适量选读一些散文、小说、杂文、科学小品;初三年级选读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和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美时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还要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章、节、段落)的特点,采取浏览、速读、研读、诵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索引、做摘录、记读书卡片、写随笔等好的读书习惯,努力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阅读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品味赏析性阅读层面上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语文课内阅读、写作、实践活动等课型中,力求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有机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心得的交流。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尝试,不过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