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视阈中文本解读的四个问题

2016-02-15

中学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视阈文本阅读教学

成 龙



教学视阈中文本解读的四个问题

成龙

一、怎样的文本解读才是教学所需:语文教学论的视角

优秀的文本其解读的空间是很大的,读者的解读能力越强,解读结果就越有可能丰富而深刻,而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绝大部分都可称为优秀的文本,这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这样的困难:丰富的解读可能性与课堂实际教学的矛盾,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上。怎样的文本解读才是教学所需?

解答这个问题,需将问题放置在语文教学这个语境中,我们应该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加以分析,即文本解读应该符合语文教学的需要,凡是语文教学需要的,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不放,非语文教学需要的,我们就应该“忍痛割爱”。

基于语文教学论视角的文本解读结果的取舍,应该至少考虑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两个因素。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指导,具体的阅读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阅读教学目标展开,“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文本解读结果的选择,应该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从而提高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学生学情主要是指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接受水平,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认知语言、理解文本方面的差异性是很大的。总体上来说,学生更易于接受那些语言表达质朴、明确、贴近生活的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因其阅读对象的不同,自然有语言表达方式、解读内容新旧等方面的不同,如《名作欣赏》一类的刊物在这些方面就有相应的要求。当文本解读进入语文教学视阈时,就要充分考虑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两方面特定的要求。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经典篇目自然是常读常新,文本解读的新意与深度应该是立足语文教学所需的两个基本要求。

文本解读新意方面,当前存在解读刻意求新、语言表达晦涩、生硬套用外国文艺理论等倾向。最理想的解读应不刻意求新,应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同时表述质朴。比如《项脊轩志》主旨的解读,吴小如先生认为:“《项脊轩志》真正的主旨所在,却是作为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的子弟,对家道中落的身世发出了惋惜和哀鸣,同时也在沉痛地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作者以一间破旧的书房为线索,写出了母亲、祖母和妻子三代人对自己的爱怜、期望和依恋,从而流露出一个失意的读书士人生不逢时的抑郁和悲哀。”①这样的解读是准确的,深刻的,从观点到语言,都易于学生理解并接受。

文本解读的深度是教学深化、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当前存在着流于文本表面,长期浅层化的文本解读教学,将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与窄化乃至思维品质的弱化。基于文本的、有深度的文本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朝着文本深处进发,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如何达至文本解读的深度,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文本因文体、创作背景、写作目的等因素,在解读深度上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所强调的是,基于语文教学之需,我们首先要有深度解读文本的意识,不满足于浅读所带来的轻松与热闹的表象,通过深度解读文本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从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二、文本解读结果从何而来: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

当下,语文教师检索并查阅到关于某篇文本的解读文章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但是,未经教师自己阅读文本而照搬他人解读结果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轻则伤害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重则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我们将文本解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能否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应该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合格与否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树立起“自己认识文本”的意识,教师自己阅读文本,其教学价值在于,教师的阅读体验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获得对“这一篇”文本的深切的解读体验,在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重点、阅读难点等方面有真切的认识,这就为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课堂中,教师才能遵循文本阅读的内在规律,有序地、顺利地推进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在一篇篇文本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准确而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教师自己先认真研读文本,每读一遍,力争读出自己新的体会和认识;接下来再参阅他人的解读文章,尤其是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语文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解读文章;然后将二者加以比较,孰优孰劣,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在比较中选取适宜的解读结果。为了有效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我们可以建立起文本解读的“资料库”,以篇目为纲,搜集整理有新意、有深度且适宜课堂教学的文本解读文章,经常阅读,常常思考,直至能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当然,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还在于多读书,开卷有益,个中价值,自不必多言。

三、教师个人“喜好”在文本解读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语文阅读学的视角

严格来说,文本解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有其严格的学术标准,解读方法的科学性才能保证解读结果的合理性。但是,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随意性较大,流于“我认为”的经验性,缺乏科学的解读方法依据,无法将文本解读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见仁见智”若失去科学解读方法的保证将沦为梦呓般的“自说自话”。在这个问题中,语文教师个人的“喜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语文教师个人“喜好”包括对某一种文体的偏爱、对世事人伦的独特思维方式与个性认识等,这些“喜好”自然会带入到文本解读直至课堂教学中:遇到喜爱的文本,就头头是道,反之则蜻蜓点水;碰到喜爱的人物,就大加褒奖,反之则无情批判。这看似个性的背后是文本解读方法科学性的缺失。

为避免出现文本解读中教师个人“喜好”占主导、随意性大、科学性不足的现象,让文本解读回归理性,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思路,一是积极引入符合学术标准的文本解读方法,二是紧紧抓住语文教学这个根本宗旨。

在文本解读中,语文教师个人的阅读积累以及在积累中形成的阅读体验及能力是重要基础,文本解读方法则是关键。方法是对规律的总结,在一定意义上,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文本解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视阈中的价值首先体现在确保教师文本解读的科学性、有效性,使教师的文本解读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其次,教师将解读中所采用的科学的文本解读方法教给学生,将有效促进学生对“这一篇”文本的理解;第三,长期的基于科学解读方法的阅读教学,将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文本解读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即“类化”。心理学将“概括当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本质特征,将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到原有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去,对问题加以解决”的心理过程称作类化②。类化的心理机制启示我们,在“这一篇”文本的学习中,若能形成解读的“同类知识结构”,将能有效地解读“这一类”文本,具体表现为阅读能力的实际提高。当前文本解读方法的研究成果还是很多的,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切实掌握适合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教学视阈中的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文本解读应该纳入语文教学这个范畴中,即阅读教学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换言之,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决定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不同的学生学情、各种类型的文本我们都要理性面对。理性的文本解读,是基于文本创作语境、文本本身与科学的文本解读方法的有机结合的结果。

四、文本解读结果如何呈现:语文教学方法的视角

教师的文本解读结果是阅读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教学所需的文本解读结果将成为阅读教学内容,但是,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并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怎样呈现文本解读结果是教学视阈中文本解读的关键问题,因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教给学生文本解读结果,而是借助一篇篇的文本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从语文教学方法的视角去探讨文本解读结果逐步呈现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要着重考虑。

第一要遵循学生认知接受心理规律,符合学生当前认知能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接受一般经由感性接触到理性认知,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步到达文本解读结果的核心。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阅读教学要选择略高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文本解读结果,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不断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能力。

第二要符合逻辑。首先是文本解读的逻辑,科学的文本解读本身是强调解读的逻辑性的,每一个解读结果都会有相应的依据。要依据文本语言、紧扣文章结构、遵循文章意脉。非教学视阈中的文本解读可以是随意的,片断式的,但进入课堂教学视阈,则要讲究解读的逻辑性。其次是课堂教学的逻辑,教学环节的安排要突出逻辑性,起承转合,能够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就像一篇论述严密的文本解读文章,每一分钟、每一个环节都会有新的发现。稍有不同的是,文本解读文章基本是先呈现观点,再作阐释,属于演绎思维方式;而课堂教学则在课堂最后出现文本解读的结果,属于归纳思维方式。

第三要突出解读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量的累积,但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当前语文阅读时间被挤压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文本解读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必要了。文本解读方法本身学术性比较强,概念较多,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妨淡化学术名称,以实际的解读内容凸显解读方法的所在价值。

第四要正确处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是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解读活动,获得文本解读结果,从中掌握解读方法。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于文本解读中理解难度较大、老师不讲学生就无法理解的内容,语文老师就要理直气壮地讲,讲得头头是道,讲到学生理解为止,否则,放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则流于形式,二则无法达成语文教学应有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吴小如:《古文精读举隅》,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百度百科“类化”词条

[作者通联: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

猜你喜欢

视阈文本阅读教学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