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
2016-02-15刘永泉孙春彦
刘永泉 孙春彦
探讨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
刘永泉孙春彦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巴曲酶(东菱迪芙)和降纤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降纤酶治疗,观察组使用东菱迪芙治疗,比较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其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组间和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此次研究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 结论 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接受巴曲酶治疗的效果要比降纤酶治疗效果优秀,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性虽然比较小,但巴曲酶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具有更好的降低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巴曲酶;降纤酶
脑梗死疾病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缺血区供血情况进行改善,避免出现脑水肿症状,保护缺血的半暗脑组织,改善脑细胞代谢水平和功能。降纤酶能够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1],巴曲酶是最近使用的新型治疗脑梗死药物。这两种药物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有效,本次研究对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80例及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病史,根据影像诊断,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疾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3~79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
1.2方法
观察组在入院后的第1 d、3 d、5 d应用巴曲酶10 BU、5 BU、5 BU,各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100 ml,滴注时间1 h。对照组在入院后的第1 d、3 d、5 d应用降纤酶10 BU、5 BU、5 BU,各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100 ml,滴注时间1 h,两组的疗程均为14 d。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缺损情况,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对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比较。
1.4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SSS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SSS评分减少45%~89%,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SSS评分减少15%~46%;无效:SSS评分减少<15%,甚至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其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后对比(14.5±0.9)s vs(18.9±0.5)s(P<0.05);对照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性(13.5±0.5)s vs (19.1±0.7)s(P<0.05),此次研究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
3 讨论
降纤酶是从蝮蛇蛇毒中提取出来的,该药物有溶栓的作用,对血栓的产生抑制效果,能够改善微循环。该药物是通过将纤维蛋白原α链,释放出血纤维蛋白A肽,使血凝块分解为多肽被清除;对内源性血浆纤溶酶源激活剂产生刺激效果,血管壁会释放内源性t-PA,发挥出溶栓的作用[2-6]。巴曲酶属于直链糖蛋白类化合物,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让其释放出t-PA,提升溶纤系统的效果,纤维蛋白的单体和多聚体都能够被溶解,发挥出溶纤的作用。巴曲酶能够降低血液黏度,使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更加顺畅,减少流动阻力,对神经细胞有保护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巴曲酶治疗,对照组使用降纤酶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其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组间和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情况在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巴曲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降纤酶,虽然两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性较小,但在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上,巴曲酶的治疗效果更为优秀,临床中可选择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疾病。
参考文献
[1] 李淑肖,杨子祥. 注射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5):47.
[2] 周世玲.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2131-2133.
[3] 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29(6):379-380.
[4] 陈清棠.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7(29):381.
[5] 郑亚安. 最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的解读[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4(5):425.
[6] 麦炜颐,曾群英,李玉杰,等. 巴曲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 (1):9-11.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troxobin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IU Yongquan SUN Chunyan, The First Hospital of Harbin,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batroxobin lnjection and defibrase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Selec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March 2009 to February 2010 in our hospital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defibrase to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batroxobi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itua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the control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95%, the effective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study showed no adverse reaction. Conclusion The 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batroxobin on effect than defibrase treatment effect is excell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two the difference is relatively small, but batroxobin has better effect of reducing raw lnjection on fiber protein in patients, so the clinical recommended
[Key words]Batroxobin inje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Defibrase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4.125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4-0164-02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