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介素-6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CTX-VTD方案治疗前后对比研究

2016-02-15董霞王丽茹王英慧刘葳史恩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白介素骨髓瘤多发性

董霞 王丽茹 王英慧 刘葳 史恩红

白介素-6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CTX-VTD方案治疗前后对比研究

董霞 王丽茹 王英慧 刘葳 史恩红

目的 对比白介素-6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CTX-VTD方案治疗前后差异并对其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使用CTX-VTD方案治疗在我院诊治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诊治前后白介素-6水平。结果 白介素-6水平诊治后低于诊治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CTX-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白介素-6水平。

白介素-6;多发性骨髓瘤;CTX-VT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MM)属于一类B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基本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体现出浆细胞状态,并且形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生效果较差,但是体内标记指数(IL,所表示的是处在S期的骨髓瘤细胞比例)则为比较关键的一项预后指标,由此一来我们可了解到,明确肿瘤生长控制体制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并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白介素-6(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生长因子,所以应对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进行探究,目前采用控制白介素-6的方式诊治此种疾病的报道及文献较多[1-3]。本文旨在对比白介素-6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CTXVTD方案治疗前后差异并对其进行探究,取得良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为(57.6±7.8)岁,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其中有Ⅱ期患者8例,Ⅲ期患者12例,初治患者6例,复治患者14例,病程8~21个月,平均病程为(16.3±4.6)个月。

1.2 治疗方案

使用CTX-VTD方案对我院进行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诊治。CTX-VTD方案:第1~4 d;进行注射时选择规格含量为750 mg/m2的环磷酰胺,选择规格含量为1.3 mg/m2的硼替佐米,在第1 d、第4 d、第8 d与第11 d应用此药;选择规格含量为100 mg/d的沙利度胺、规格含量为20 mg/d的地塞米松,在第1~4 d、第8~11 d应用此药;一个疗程为21 d。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共计有15例患者实现了2个疗程,实现3个疗程的患者1例,实现4个疗程的患者1例,实现1个疗程的患者3例。

1.3 伴随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应对全部患者采用止吐、保肝及抑酸治疗,合并感染则对其使用抗生素进行诊治,假设中性粒细胞不超过0.5×109/L时,应对患者每日应用G-CSF 300 μg进行诊治;假设Hb低于60 g/L时,应对其予以注射浓缩红细胞进行治疗;对于存在出血症状或者BPC低于20×109/L,应补充其血小板。

1.4 观察指标

检测诊治前与诊治1个疗程后白介素-6水平,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3.00进行统计学分析,针对本研究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则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治前平均白介素-6水平比正常值高4 000倍,诊治1个疗程后,白介素-6水平比正常值高310倍,诊治前与诊治后白介素-6水平进行比较,白介素-6水平诊治后低于诊治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为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现在的医学水平来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让一部分患者延长生命也作为唯一有可能治愈该病的办法[4-5]。但是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比较高,并且异基因移植死亡率较高,且提供途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均会对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产生阻碍。针对很多患者来说,化疗则为治疗此种疾病的主要方法。白介素-6是保证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生长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基因定位在7号染色体,可以引起各个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作用,之后调控形成mRNA最终发挥其用途[6-8]。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生效果较差,但是体内标记指数则为比较关键的一项预后指标,由此可见,明确肿瘤生长控制体制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并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诊治前平均白介素-6水平比正常值高4 000倍,诊治1个疗程后,白介素-6水平比正常值高310倍,诊治后低于诊治前,这就说明显著CTX-VTD方案能够减少患者白介素-6水平。靶向治疗为多发性骨髓治疗及其预后均产生了一定的希望,然而由于多发性骨髓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在骨髓微环境中,不管是由自分泌机制亦或者是由旁分泌机制而导致的白介素-6异常上升、瘤细胞表层部分很多主要膜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由信号通路的特异性而导致的疾病与很多疾病诱因的互相作用,均在多发性骨髓这一疾病中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TX-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白介素-6水平。

[1]王金行,周雯雯,满冬亮,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的水平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2):412-414.

[2]姬宪民,张穗化,李娟,等. 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5):731.

[3]刘诗静,翟勇平. 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1):241-244.

[4]丁小青,李蕾,杨燕. 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2899-2900.

[5]苏显都,林榕,徐晓兰,等. 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肌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11):1126-1129.

[6]潘静,孙园园.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研究[J]. 临床荟萃,2010,25(3):233-234.

[7]肖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测定[J]. 华西医学,2012, 27(2):171-173.

[8]孙颖,王慧涵,杨威. 多发性骨髓瘤2015年NCCN指南更新及解读[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8):881-885.

IL-6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ultiple Myeloma CTX-VTD Therapy

DONG Xia WANG Liru WANG Yinghui LIU Wei SHI Enhong Department of Rheumatism,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6,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L-6 level before and after CTXVTD multiple myeloma treatment and exploring its differences. Methods 20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were CTX-VT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L-6 levels. Results IL-6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treatment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TX-VTD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effectiv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tient IL-6 levels.

IL-6, Multiple myeloma, CTX-VTD

R 733

A

1674-9308(2016)26-016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6.105

黑龙江省医院血液风湿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猜你喜欢

白介素骨髓瘤多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白介素25 、33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