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

2016-02-15袁玉峰张海燕乔林霞朱文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闭式气胸肺泡

袁玉峰 张海燕 乔林霞 朱文英

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

袁玉峰 张海燕 乔林霞 朱文英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患儿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防治方法和发病因素。结果 新生儿气胸的发病率和机械通气、羊水污染以及窒息复苏等诸多因素有关,大部分在产后24 h内发病。结论 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可对机械通气、羊水污染以及窒息复苏等因素进行关注,降低发病率。

新生儿;气胸;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是常见的新生儿急症,也是影响新生儿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的疾病[1]。如不能及时识别和治疗,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10年7月~2016年7月共收治新生儿气胸2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发生了气胸的新生儿26例。胎龄为31~40周。其中男17例,女9例;羊水污染16例,羊水清10例[2];有复苏史11例,无复苏史15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发生2例。所有患儿均在我院分娩,自然分娩患儿10例,剖宫产16例。

1.2 气胸诊断和治疗

诊断参考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对所有诊断气胸患儿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哭闹,监测脉氧饱和度;根据气胸面积大小选择治疗措施:对肺压缩<30%,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保守治疗;肺压缩>30%,予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同时予机械通气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抗感染治疗[3]。

1.3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收集,分析患儿在治疗时需使用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4]。

2 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新生儿气胸的发病率和机械通气、羊水污染以及窒息复苏等诸多因素有关,大部分在产后24 h内发病[5]。其中7例通过保守治疗2~3 d后症状好转,复查胸片示气胸吸收;19例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及机械通气,其中17例治愈,1例转院,1例放弃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科危重症,住院新生儿中发病率约0.05%~2%,正常新生儿肺泡内压力不超过30 cm H2O,任何原因导致肺泡过度充气或肺泡内压增高均可导致肺泡破裂而产生气胸。气胸患儿临床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伴脉氧饱和度下降,经常规呼吸支持或仅调节呼吸机参数病情无改善,X线表现为肺纹理消失,纵膈移位,可见肺压缩边缘[6]。

新生儿气胸发病原因上主要是机械通气、羊水污染以及窒息复苏等因素[7]。羊水污染后,由于胎粪吸入气道形成活瓣样阻塞,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降低,肺泡通气分布不均匀,肺泡过度充气而发生气胸。本组羊水污染16例,占比为61%,提示羊水污染、胎粪吸入未新生儿气胸的主要高危因素。本组有复苏史者11例,有复苏囊手控通气治疗史,因手控通气压力过大、气管插管过深、吸痰时负压过大均可能发生气胸,因此应重视医源性因素,规范复苏方法,避免发生医源性气胸[8]。

机械通气与新生儿气胸发生密切相关,机械通气时,过高的气道峰压和呼气末正压,易使肺泡破裂,形成气胸。有报道显示,机械通气新生儿气胸发生率与气道峰压呈正相关,气道峰压>25 cm H2O的患儿发生气胸的危险性高于气道峰压<25 cm H2O患儿,因此,采用低气道峰压,可减少气胸发生。新生儿患肺透明膜病时,通常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由于肺顺应性快速改善,如不及时降低参数,极易发生气胸,本组有4例有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史,提示此类患儿在病情改善时,应监测呼吸力学变化,及时下调参数。近年来,高频振荡通气被广泛应用,由于其低潮气量通气特点,不仅可防止气胸发生,对胎粪吸入患儿,还可通过振动减少粪栓阻塞,改善肺泡通气不均,对气胸的疗效优于常频呼吸机。

轻度气胸行鼻导管或头罩吸氧保守治疗,动态监测血气及胸片,大部分2~3 d气胸可自然吸收。紫绀及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面积大者需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本组19例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及机械通气治疗,张力性气胸患儿,可立即经锁骨中线2、3肋间抽气减压,能缓解病情。闭式引流一般在72 h左右,胸片示气胸吸收后再夹闭24 h观察,无复发者可予以拔除。

在预防上,可对患儿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培训强化新生儿窒息新方法复苏的操作规范,保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可避免出现气胸症状。推荐使用T-组合器对患儿进行复苏,其优点是可以达到恒定吸气峰值以及呼气末正压以及更加长久的吸气操作。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保证患儿能够在短时间内即可取得较高水平的复苏效果,但在复苏效果不好时,严禁盲目加大通气或是反复插管,避免对患儿造成更大危害。

综上所述,新生儿出生24 h内可对机械通气、羊水污染以及窒息复苏等因素进行气胸预防,另外也可以使用诸多复苏手段对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1]吉玲,陈丹,李智瑞. 新生儿气胸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38-3740.

[2]裘华兴,夏瑞明. 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与X线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7):1078-1080.

[3]高淑强. 新生儿气胸相关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884-2885.

[4]袁玉肖.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J]. 世界临床医学,2016,10(9):173.

[5]陈玲. 新生儿气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04-2405.

[6]赵力力,谢彦英. 新生儿气胸病因与防治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374-2375.

[7]段正凡,王家平,罗自金,等. 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的X线诊断[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87-1089.

[8]陈一欢,黄绮薇. 新生儿气胸5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3):300-302.

Clinical Analysis of 26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thorax

YUAN Yufeng ZHANG Haiyan QIAO Linxia ZHU Wenying Neonatal Department,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Kunshan Jiangsu 2153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neonatal pneumothorax patients because the hair cause of disease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Methods 26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thorax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es the control methods and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pneumothorax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mniotic fluid contamination and asphyxia recovery, and many other factors, mostly in postpartum within 24 h. Conclusion Within 24 h after birth to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mniotic fluid contamination and asphyxia recovery factor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 disease.

Newborn, Pneumothorax,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722

A

1674-9308(2016)26-0103-03

04,ebook=115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6.063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 昆山 215300

猜你喜欢

闭式气胸肺泡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