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模式的探微
2016-02-15湖南李谷初
湖南 李谷初
作文教学模式的探微
湖南 李谷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兴趣的培养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老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高低。但是,毋庸讳言,目前作文教学着实令人头痛,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们面对作文常常苦不堪言,要么大而空,本应写同学们熟悉的生活,而学生们却写大题材;要么浅而俗,就是文章内容肤浅,文章技巧俗套,一写时代道德新风,就想到学雷锋做好事,一想到做好事,就是“雨中送伞”、“拾金不昧”、“坐车让位”之类俗得不能再俗的故事。可以想象,这种似曾相识的模仿之作,会有什么让人惊喜的新意呢?究其原因何在,就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背离了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应试倾向,只注重形式,内容上的机械模仿,不注重循序渐进的训练,生活的积累、语言修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真正让作文课堂鲜活起来,设计好恰当的课堂活动是能实现的。
一、突出感觉 让口头活动与采访活动带来欢声笑语
传统的作文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而且压抑了学生的感官,课堂上“静”得可怕,学生被动地写,老师当“警察”,仅凭这点老师们或许把学生的“写”当成学生已经动起来了。殊不知,这不但制约了学生的语感,而且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缩小了学生发挥想象的天地,并未真正调动学生的感官,哪能换来真真切切的感觉。为了彻底摒弃这种现状,不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口头表达训练,以口带笔,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培养能言善辩、出口成章的能力。口头练习活动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即兴口头作文,如请学生结合课文介绍作家作品,讲名人名言和成语故事;也可以布置成家庭作业,提前布置口头作文题目。让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再到课堂当众演讲等。魏书生老师创造了“集体互动型”口头作文教学,宁鸿彬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了片段模仿、扩展描述、讲述梗概、接续补写和口述全文五种口头作文培训形式。口头作文这种语文教学新形式已逐步被广大语文老师所采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当一当小记者,搞一搞小型的采访活动,这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感觉是大有裨益的。
二、加强感受 用小组作文活动与师生共同作文活动换来清泉甘霖
有了一定的感觉,在学生已经“动”起来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感受生活。一是要精心组织好小组作文活动,其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把一篇文章分成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然后由同学们分别承担去完成,最后再加以整合成一篇文章。同时,也可让每位学生都动笔写,然后由小组长把同学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感人的情节,最细腻的句子抽出来,由集体有序地排列组合连结成文章。至于师生共同作文,可采用下面方式进行:老师提供开头,学生接着写,在写时也可采用连珠的形式,每人说一句直至把文章完成。另外,也可让学生完成文章的前面部分,最后的结尾留给老师去做;或者采用提问方式,学生在哪里写不过去,遇到障碍,可让老师指点一下,共同把文章完成。总之,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作文活动,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发学生对作文的新意,更能有利于学生提炼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形象地书写生活。
三、升华感悟 以朗读活动和展评活动引来真知真谛
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并不等于说有了生活就有了作文。因为生活不是简单的穿衣吃饭,而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因此,我们在努力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与书写生活之后,还得返回来仔细地反刍生活、感悟生活,进而导出写作的真谛所在。
为了加深感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朗读活动与展评活动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欣赏习作时可采用自我朗读,小组朗读,同桌交换朗读。而在评议时,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交流评,师生共同评,自我综合评估,最后将这些评价可展示在班级所办的《作文日志》、《作文简讯》、《作文墙报》上,以利于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悟到。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设计,不难发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作文活动的有效设置和精心开展,必将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迎来开放性作文教学的好势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写作信息,拓宽写作视野,激发写作兴趣,达到变“苦学为乐学”,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