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慕课的开展形式与实施策略研究

2016-02-15张庆堂沈澄英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学习者高职

张庆堂 沈澄英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高职院校慕课的开展形式与实施策略研究

张庆堂 沈澄英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互联网+”背景下,慕课正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育和高职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新的发展浪潮,准确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注意开展形式与实施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慕课作用,抢占信息化教改的制高点,更好地开展校企互嵌式人才培养。

高职;慕课;形式;策略

“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运用网络互联平台,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在中国,慕课(MOOC)作为教育革新下的新生事物,以及信息时代知识获取和传播的新途径,打破了固有的教育生态现状,表现出新颖的教学呈现形式、灵活的教育组织管理、丰富的教学信息内容和“以生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高职院校有必要深入把握慕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开展形式与实施策略,使慕课与职业技能教育相适应,成为新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的强大手段。

1 慕课的开展形式

慕课是一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革命。作为大规模在线课程的代名词,宽泛地说,它是一种理念。慕课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教学手段的提升,而且包含着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学改革热点,慕课应该可以具有多种开展形式。这些形式殊途同归,都具有开放性、前沿性和灵活性,体现出规模效应,以网络技术为载体,能促进高职教育课程的转型升级。

1.1 借助翻转课堂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运用直接教学法,由教师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前不必多加预习,课上自有教师如保姆般详尽的讲解,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也依赖于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和检测。传统是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所谓“翻转课堂”是将传统颠倒,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使教学更加科学[1]。知识的获得相比是低层次的,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而是通过大规模在线课程让学生事先自主获得,课堂宝贵的共处时间则使用在巩固和内化上。网络平台丰富的视频讲座、播客、电子书等资源足够使学生获得想要的知识,奠定知识基础,使课堂得以挪出时间,着重解决疑难,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

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就使得知识从获得到提高由浅入深,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监管和指导。而传统课堂只能保证课上的认真听讲与暂时记忆,课外的巩固则无从考查,多是放任自流,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为做好翻转课堂课内外的衔接,先行组织和总结延伸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转课堂中,在线课程不仅有助于巩固、内化知识,它首先运用于知识的获得,既然学习知识在课外,那么在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在疑点重重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先行组织者以慕课的形式构成事先的引导性材料,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翻转课堂也串通和延长了慕课的使用链条,不管是课前的温故知新,课上的巩固解疑,还是课后的总结提升,通过丰富的素材资源,都能将慕课的理念落实到翻转课堂每一个环节。

1.2 采用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传统学习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借助E-Learning,既发挥传统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

实行混合教育,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不仅可以完成信息的获得,而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借助慕课资源自主选择、任意回放,若碰到不懂的内容,则及时使用网络搜索功能理解清楚,在任何时候都能查阅需要的材料。还能在网络上与同学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互动,在师生集体中开展有效沟通,让学习更为灵活、主动,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在混合学习的慕课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置于中心位置,自身不断提供必要的支持,扮演资源构建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但是运用慕课,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教育,而是把慕课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传统教育依旧是主流。倡导混合学习,只是在传统教育与慕课之间各采其长,相互配合,规避各自不足。

混合学习,也不在于在线与面授的比重如何,不像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显得同等重要。混合学习中,在线学习可以是面授的工具,面授可以是在线学习的穿插。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若干环节,而是台前幕后始终贯穿其中。

1.3 实施博雅教育

博雅意味着自由,博雅教育本源为亚里士多德的“适合于自由人的科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博雅,一方面是学生选择的自由;博雅既有雅俗之别,又有通专之分。在现代博雅教育中,教育者不再拘泥于特定的专业或狭隘的教育任务,而是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由学习者自由选择,不受学科限制,不受空间约束,以满足其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学习课程,能提供海量的在线教育资源,使博雅教育成为可能。MOOC的第一个字母“M”意为“Massive”,即大规模,指学习者人数不受限制,数量可达上万,甚至更多;第二个字母“O”意为“Open”,即开放,与传统课堂不同,“慕课”对学习者的身份不作任何要求,只要有意愿,均可注册参加;第三个字母“O”意为“Online”,即在线,指学习者在网上参与课程学习,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最后一个字母“C”意为“Course”,即课程。 因此,MOOC简而言之就是指学习者自愿参加的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3]。

传统教育的博雅课一般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形式,由教师自主制订教学计划、内容和授课形式。虽然开设公选课的老师往往具有深厚的学识和教学功底,但其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将全校的公选课资源累计起来,也不能达到真正的博雅。

传统课堂传授形式单一,主要依赖课本,通过黑板板书和ppt展示,课程信息量不大,知识延展性不强。而慕课则丰富新颖,包括视频、文字、案例等,能在资料中嵌入超链接与相关背景资料,方便学生巩固和延展知识[4]。唯有通过慕课,借助网络平台,将各种渠道的课程资源集中起来,将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做好分类汇总,规范管理,及时更新,才能真正为博雅教育提供便利。

1.4 打造精品课程

慕课的优势不仅在于资源的广泛性,更在于能够将课程做精做强。精品课程即示范性课程,通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方面,打造课程品牌,构建专业特色,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对于一个学院来讲,培养出一批突出的优秀教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由于专、兼职教师水平的不平衡,不同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改革和团队意识的不协调,易导致课程团队结构的不合理。教材的建设也是一项瓶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水平普遍低于本科院校,编制的教材也体现出梯度,往往理论内容难度较低,知识面覆盖较少,只适合于起步阶段。对于长远来说,这些教材不能够满足高职学生纵深发展的需求。

可见,单个学校的力量有限,只有将精品课程网络化,才能拥有更多的优质建设资源,真正做到五个“一流”。慕课大规模人群的参与度,丰富的教育资源,由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和考试相互交织的新型网络教学形式,都拓宽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前景,促进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

除了在精品课程制作过程中,乃至于形成之后,慕课的理念也有助于精品课程的推广和使用,放在网络平台上,让大家共同去完善。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已逐步建成国家、地方、院校多层级精品课程体系,形成数量庞大的精品课程资源,可是利用率较低。各级往往只将精品课程自产自销、自建自用,作为各校自身成果,如知识产权般保管起来。不同级别和学校之间缺少共享和沟通学习,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作为本校的荣誉工程,更是充满功利的色彩。将精品课程打造成网络公开课,便将所有精品课程摆在同样的平台上,推进资源公开,接受同行的认定、市场的检验;使精品课程回归本源,脚踏实地进行内涵建设,在不断提升中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服务,更能凸显出精品课程和慕课的实际效益。

2 慕课的实施策略

慕课给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挑战。它改变了传统教师一成不变的“备课→上课→布置课后作业→批阅讲评”的流程模式,也实现了本校教师由权威灌输者向导学者、助学者的转变。慕课的流行需要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如信息挖掘、大数据处理和云信息等,具备更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要真正发挥出慕课的优势,高职院校在实施慕课教学时,应该注意如下策略:

2.1 个性与多元

对于慕课创作者来说,相关网络是个性化展示的平台;对于学习者来说,慕课资源又是多元化选择的平台。个性化与多元化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充分彰显个性、富于创新,所以组成多样化的平台,强大的慕课空间便成为多元化的集散地。

个性化既包括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也包括网络资源提供的管理和服务的个性化。比如建立学生基本信息库、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库、学习导航系统、交互支持系统、即时沟通工具、评价反馈支持系统、辅助学习系统等,对学习者进行全程跟踪、细致服务,使整个学习规范有序、系统完备[5]。慕课通过陌生化手段,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始终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由相互独立的多种智能共同组合、相互补充而形成,个体之间存在智能差异。比如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人最基本的智能形式中,每个人的优势和弱势是不同的。

慕课利用多元智能来教与学,不以统一的教学方法或测试标准去教导学生,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资源,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慕课时,对于跟不上的地方可以反复重播,直到明白为止,也可以停下来思考,或是查查别的资料,利于学习者更自主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普泛化的网络平台实施的是个别化的教学,不仅照顾个体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也注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慕课让学校教育更多地从知识传授转化为智能教育,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很好地诠释了“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慕课的多元性还体现在多元的价值取向、多元的虚拟环境创设、多元的呈现方式、多元的评价模块等方面,体现在精益求精、统筹兼顾的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

2.2 碎片与重构

信息加工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是慕课最基本的四个理论基础。行为和认知主要是在学习者使用过程中,而信息加工与建构则是在教育者慕课资源制作过程中。碎片与重构是慕课制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由于学习时空的分割、学习媒体的多元化和学习注意力稳定性变弱,慕课学习易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慕课视频或精短的微课,或完整的一节课,独立成形,从教育过程来看,都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往往一个慕课节目只针对一个分散的知识点或训练点,学生关注该课程,也只是起源于某个兴趣点,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不足,也缺少需求。从学习时间来看,慕课改变了传统课堂完整的四十五分钟集中授课制,在学习时间上比较自由零散,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也就导致了慕课知识接受的碎片化。从学习媒介来看,由于资源丰富,学生往往不拘泥于一项资源从头看到尾,可能中途切换,多元选择,将多种途径获得的知识拼合起来,这样就很难保证知识的系统和全面性。

由于碎片化学习特点,零存整取和不断重构成为对应的方式方法。如果说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已是慕课的理论基础,那么应对碎片化的不足,就应以新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全新的方式,创造性地构建学习流程,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新建构主义认为在网络时代,学习、应用和创新可以三步并做一步,在系列知识中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在延展过程中做好知识的嫁接工作。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与知识间的关系,不仅是金字塔式循序渐进、由博至专或层层拓宽的结构;而且在信息爆炸的网络平台上,还能够构建蜘蛛网式的知识系统,注重不同知识间的关联性、思辨性,把不同的思想、观点、理论、知识、信息“碎片”粘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6]。

2.3 在线与在场

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不仅“在线”,而且具备规模效应。在线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便捷又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吸引,学生能自然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也不是孤立的学习个体,在传统课堂中,虽有学生集中授课,可教师实难一一照顾周到。而在慕课平台上,任意的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都能相互交流,普遍互动,集开放性、目的性、整体性和流动性于一体,形成鲜明的场效应。这种教学场,犹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充满能量,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慕课教学形成的场效应,融信息与技术、物质与意识、人与环境多种元素于一炉,具有物理与哲学场的多种特征。

慕课的场效应发之于环境氛围,诉诸身心精神,符合发展规律。一方面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求知的动力源,愉悦的学习之旅更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和内化;另一方面,以新颖的形式、多样的素材,吸引学生有意后注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习更带有自觉目的性。

场效应的意义在于行动的自觉维持,无形之中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慕课能避免学习厌倦,因为时空的灵活性、选择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精神高度集中,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时间来打开慕课作品。在慕课场中,学生扮演着主要角色,是学习的主人,从接收信息到反馈信息,都受到重重监护。教师是场的调控者,保证场内的有序和平衡,也是学生状态的调适者,使环境特点与心理需求始终契合。慕课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学生和学生之间能享受公平的教育影响,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得到大面积、立体化的教育关照,有利于形成生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好奇心驱动、精心编辑的课程内容吸引、与师生密切联系的督促、网络便捷的物质保障,慕课场效应成为网络教学艺术性的突出表现,也是网络信息化教学智慧、高效的标志。

2.4 大学与“银行”

“大学”之“大”体现在充沛的人文与科学精神,体现在积极宽松的育人环境,体现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而博雅教育与大学精神是一致的,不仅从知识上,而且从综合素养上,倡导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体现出教育的大境界。

因为宽泛深广,大学与博雅都需要讲究结构、梯度和方法,正如碎片与重构的矛盾,由于网络学习碎片化的特点,零存整取是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网络平台,能像银行储蓄般,将零散的知识收集起来,将隐性的知识挖掘出来,点滴积累,汇聚小流形成江海。随着我国终身学习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学分银行”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热词。且不说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慕课教育与“学分银行”在终身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学习成果导向等理念上是一致的。弹性学制下,慕课“银行”打破了生活与学习的界限。学习慕课课程,从学校教育来说,是学分的积累,直到满足毕业条件;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讲,则是积分的不断获得,永无止境。学习不再需要依靠统一教学的外力条件,生活就是学习场,积分越多说明学识和素养越富有。

网络平台存储着海量慕课资源,学习者将需要的资源收进个人账号,将相关的知识记忆进自己的大脑,这就是积少成多、零存整取的过程。学习者还可以在个人账号中分类归放、自主管理,兼具鲜明的存储和归类功能。慕课“银行”拥有一套完备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强大的技术保障使其在教学组织管理上更加灵活有序。“大学”之“大”与“银行”之“零”似乎是矛盾的,可是它们的目的和宗旨是一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过银行“零”的积累和高效管理,才能真正成就“大学”之“大”。

慕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引发的一场教育革命,慕课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高职教育的新特性。当下高职院校教师正处在传统教育和慕课教育相互碰撞的节点上,高职院校只有充分把握慕课的特点和实施策略,将压力转变为改革教学的动力,将生存危机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契机,以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行动迎接慕课挑战,才能在新时期教育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汤敏.慕课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70-78.

[2]张维敏.浅谈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认识[J]. 学周刊,2016,(17):189-190.

[3]韩艳辉.MOOC起源及其概念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1-3.

[4]柳松,刘春桃.MOOCs发展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挑战及其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5,(3):50-54.

[5]管华,李禹生,徐军利等.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2,(6):94-98、102.

[6]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6):3-10.

【责任编辑:黄素华】

Form and Im p lementation Strategy Research on MOO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Qing-tang SHEN Cheng-ying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214405,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in short MOOCs,are causing a global revolution,which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Under the circumstanc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supposed to keep up with new development tide,accurately grasp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to give full play to MOOCs.With these done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grab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ush forwar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way of mutually embedded type between colleges and busines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OCs; form;strategy

G718.5

A

1671-9565(2016)03-049-05

2016-09-14

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校企互嵌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083)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庆堂(1971-),男,江苏兴化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方面研究;

沈澄英(1970-),女,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纺织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学习者高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