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沉浑的绝响——谈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2016-02-15徐晓明经宽蓉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屠格涅夫散文诗俄罗斯

徐晓明, 经宽蓉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与法律学院,江苏 镇江 210003)



俄罗斯沉浑的绝响
——谈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徐晓明, 经宽蓉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与法律学院,江苏 镇江210003)

摘要: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充满着他的人生经历中积累的经验,由经验升华、思考、总结而成的深邃的哲理性的语言和形象,富有智慧和诗意;他用不同的文笔饱蘸身心的悲情墨汁,写着自己的悲剧和他人的悲剧,自然的悲剧以及社会的悲剧;他高举进步的旗帜,艺术地歌颂民主英雄、探求民族出路、追求着祖国光辉未来的理想。

关键词:俄罗斯;屠格涅夫;散文诗

俄国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是抒情圣手。屠格涅夫的创作除了小说、散文、剧本,还有作于晚年的散文诗,自题为《迟暮吟》。他起先并没有考虑发表这些散文诗,只是把它们看成是未来作品的草稿,偶尔会给朋友们朗读其中的一两篇。在他临终前的一天,他向来看望自己的朋友斯塔秀列维奇介绍了这些散文诗,斯塔秀列维奇劝说屠格涅夫把它们交给他在《欧洲通报》杂志发表。经得同意,这组散文诗中的52首在该刊1882年12月号上发表了。让屠格涅夫无论如何没料到的是,他的散文诗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得到广泛的赞赏,不久,就被翻译成法文和其它欧洲语种流传[1]。

1生命哲理的告白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充满着他的人生经历中积累的经验,由经验升华、思考、总结而成的深邃的哲理性的语言和形象,富有智慧和诗意,既给人警示、联想和咀嚼的余味,又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同是流淌在广袤的俄罗斯原野沉浑的乐曲。

作品《蠢人》[2]9中,一个 “蠢人”因为别人对他不重视,就想了一招,到处寻找有成就的名人以及为大家欢迎的作品和人物,作彻底的否定、猛烈的攻击和丑化。他嘲笑别人:“你还在相信权威吗?”他用这个办法震慑了许多人,他们开始尊其为权威,报纸也来请他主持评论栏。屠格涅夫接着写道:“可怜的年轻人,他们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是不应当崇拜(权威)的……可是在这里,如果不顶礼膜拜,当心啊,就要被归入落伍者之列了!蠢人只有在怯懦者中间才得其所哉。”读到这里,人们会感到一百多年前诗人观察到的、讽喻的这种社会现象,似乎正活生生地表现在今天我们的身边,多么熟悉!令人悲哀!

《麻雀》[2]13描写了一只拼死相救幼雀的老麻雀――“突然间近旁一株树上冲下来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石块似的正好落在狗的嘴鼻前——全身羽毛倒竖,形状大变,绝望地可怜地尖叫着,两次向那猎狗露着利牙的张开的大嘴扑过去。它是冲下来救助的,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它的孩子……可是它的微小的身躯由于恐惧而在颤抖,细小的声音变得狂暴而嘶哑,它屏息不动,它在作自我牺牲!”欣赏如此精妙传神的手笔,读者一定会对动物的母性、进而是人类的本性做出深深的思索。

《乡村》[2]21动情地描写俄罗斯美丽的山原、乡村:在空气像刚挤出来的牛奶那样纯净的世界里,善良淳朴的村民宁静和平地生活着。末了时,诗人飞来一笔,对于大教堂上的十字架和城里人的追求表达了无比的厌弃。《世界的末日(一个梦)》[2]89以小孩子的天真纯良、直接坦白、敏感热切作反衬,对成人的虚伪、隔膜、冷淡、无能等进行揭露批判。《乞丐》[2]105写出了贵族与乞丐的双向的施舍,反映了诗人独到的思考:人不论财富地位多么悬殊,如果拷问灵魂将得来这样的答案——“平等与尊重”是对于每一具生命、对于全人类的终极关爱。

诗作的意象来源于诗人自己丰富的生活、深邃的思考、精心的锻铸。在这类作品中,诗人屠格涅夫用爱憎分明的感情艺术地向读者讲述着生命的哲理、生活的意义,它们穿越时空,熠熠闪光。

2罹难心灵的呻吟

晚年的屠格涅夫病入膏肓、饱受折磨,他在生命之火即将燃尽时,总结自己坎坷而复杂的历程。这些作品充满着深重的忧郁。

表现得极其突出、显白的《老人》[2]120以“黑暗凄凉的日子来了……”领起一阕生命的挽歌,令人惊悸而悲恸。作品《落难》[2]115以虚拟的主客对话的形式,把小溪欢快悦耳的声音与发自体内的如树枝折断、残裂的毁灭声音作鲜明的对比,概要又形象地描状了病痛给自己的无情摧残,突出了落难中自己极端痛苦的感受。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他虽然只是唱到自己,唱到自己的苦难,但……我们也和他一同感到痛苦。”[3]因为诗人文字的感染力,因为人类生存无法避开的疾病伤害,因为诗人传达这种伤害的精炼生动的文采。

另一篇《明天、明天》[2]68充满了对人生的探索,那种求索生命本质意义的尖锐能刺透每一位读者的胸膛――“他”在虚度的时间里寄希望于未来,在未来的坟墓里便再也没有希望。作品思辨的色彩裹挟着强烈的抒情气息,感叹的、诘问的语调把作者对“明天”象征的生命踪迹的描画,绚丽浓烈地端上前来。值得注意的是,作家在人称的选择上很有讲究,主体部分用的是“他”,最后一句用了一个“你”,再明确不过地说明了“他”并非具体的一个人,而仅仅是虚指,是任何一个人,包括正读着这作品的“你”。使每位读者在阅读中受到触动,激发思考,得到领悟。作品升华了自己的痛苦,悬疑广阔的人类的生命价值。在立意上比带有象征意义的《落难》更丰厚了一层。

人的苦痛灾难从哪里来?作家在《老妇》[2]54中拟人化地告诉我们,是无从摆脱的命运。人包括苦难在内的所有一切的感情最终成为什么?作家在《对话》[2]66中以双峰对白的形式告诉我们,生命的一切终归虚无。“大山睡去了,清澄的碧天在永寂的大地的上空睡去了。”

诗人对悲剧的抒写,有《落难》和《明天、明天》般简短的素描式的,也有铺展的工笔式的,如《蔷薇》和《玛莎》。《蔷薇》[2]39借着那朵投在火焰里化为一炬的蔷薇,写出一颗像蔷薇般燃烧着的、另有所属的心,写出了“她”与“他”的破碎了的感情以及他们的无爱的家庭。《玛莎》[2]49-50通过马车夫对妻子的悼念,写出了一颗浸透了痛苦的、情笃意深的心,写出他执著的爱以及为死神毁灭了的家庭。同是悲剧,各不相同,前者抑郁,令人窒闷,后者悲切,叫人心酸落泪。作家从自然环境、外表肖像、语言动作探笔进入人物内心,由外而内、层次感极强地刻画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情感,隽永无比,耐人寻味。作家用不同的文笔饱蘸身心的悲情墨汁,写着自己的悲剧和他人的悲剧,自然的悲剧以及社会的悲剧。

我们读这类悲剧色彩的诗作,宛若聆听到俄罗斯大地充满苦难的呻吟,无比沉浑。

3民族理想的颂歌

在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中,《门槛(梦)》[4]一诗,占有特殊的地位。这首诗是受到19世纪70年代的政治案件特别是薇拉·扎苏里奇案件的影响而写成的。诗中塑造了甘愿承受任何考验和折磨的俄国女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她晓得,等待着她的是“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她不畏惧“与人世隔绝,完全孤零零一个人”。走向死亡时,她知道,她的功勋将默默无闻,但这也不能阻挡她,因为她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悯。

在此作品中诗人以饱满的笔调多侧面地描画了在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无私无畏、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女革命家的精神世界,充满深情地讴歌了光明高大的“俄罗斯姑娘”的形象。全文娴熟地运用着象征手法,“俄罗斯姑娘”“声音”“门槛”“咒骂者”“回答者”和“一座大厦”依次分别象征了当时不惧危难不惜牺牲以身殉志的女革命家们、革命事业对有志效忠者的考验、革命生涯的起点、市侩与庸人、同情和崇敬革命者的人民群众以及革命者所要追求的崇高而伟大的革命事业。作品用独幕剧的形式、简约精彩的描写,主体突出对比度超强的画面,整体的象征取向,深重的情理内涵,可以把它看作是屠格涅夫散文诗之完美代表。

在赞美激赏勇于献身的革命者的同时,诗人以深邃的眼光洞悉俄罗斯最底层的最广大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它们思想的精神的状况。他们因沙皇政府长期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想毒害而越来越贫困、愚昧。革命推翻专制罪恶腐朽的农奴制,仅凭少数革命者是难以成功的。《干粗活的工人和白手人》[2]79-80一篇,简洁形象有力地道出:革命成功,必须深入群众,教育、发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只有掀起劳动者革命的狂飙巨澜,反动势力才会彻底被消灭;只有劳动者思想上真正地觉悟了,社会革命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否则,即使单打独斗的孤身革命家,目标再明确,品质再高尚,斗争再坚决,竭尽全力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只能收获痛苦与悲壮。如此警策,振聋发聩!这篇作品是诗人对俄罗斯民主革命斗争失败的形象剖析和艺术总结。

一生大半时间在国外的屠格涅夫,在他著名的散文诗《俄罗斯语言》[2]97中,气势磅礴地表现了作家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俄罗斯人民的未来的炽烈的爱。他写道:“在困惑不解的日子里,在为我的祖国的命运焦虑不安的日子里,只有你是我唯一的支柱和依靠,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啊!假如没有你,看到家乡发生的事,怎么能不悲观失望呢?但是,这样一种语言不归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所有,是绝对不可以相信的!”

这类进步意义极强的作品中,诗人歌颂民族英雄、探求民族出路、追求着祖国光辉未来的理想,在读者的耳旁仿佛能够听到诗人沉浑的胸膛中爱国之心的怦然跳动。

4结束语

文学史介绍并评价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时说:“使散文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接近诗歌语言的愿望,创造在其中得以显现所见事物的画面、对往事的追忆、瞬息即逝的印象和对未来的遐想的抒情日记这一特殊体裁的愿望,提示屠格涅夫选择这一形式”,“这些作品注定作为这一困难而独特的体裁的最完美的典范而永垂俄罗斯文学的史册”[5]。中文的译作者智量赞誉“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是个精品”,它们有“优美的文笔,清新的格调,和诗一般的韵味”,这些散文诗,“像是散文和诗熔炼成的合金,结实、厚重,内涵丰富”,“作者往往通过一个细节,表达一种哲理的思考,把具体的感受升华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6]。确实,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题材涉及哲学、心理和社会等各层面,从宇宙、大自然写到祖国,从友谊、爱情写到死亡、美。艺术上则广采他自己熟悉的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的可取可用之处,优化组合,融和一体,表现了天才的创造性。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是俄罗斯民族文学空前的绝响,其沉浑的魅力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 张春蕾,张正欣.外国文化与文学精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1.

[2] 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散文诗[M]. 沈念驹,译.南宁:漓江出版社,2012.

[3]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1.

[4] 托托.《门槛》屠格涅夫[EB/OL].(2012-02-11)[2015-12-01].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401055/ .

[5] 德·斯·米尔斯基.俄国文学史[M].刘文飞,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91.

[6] 智量.屠格涅夫散文诗[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3-4.

〔责任编辑: 胡菲〕

Russian deep and profound poetic perfection— On Turgenev’s prose poems

XU Xiaoming, JING Kuanrong

(Humanity and Law School,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Turgenev’s prose poems are full of his life experience, profou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images summed up by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full of wisdom and poetic style. He used tragic ink of different styles in writing his own and others’ tragedies, the tragedy of the nature and the tragedy of the society. He held high the banner of progress, extolling democratic heroes, nationalism and searching for the bright future for his motherland.

Key words:Russia; Turgenev; prose poem

作者简介:徐晓明(1962—),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诗歌的创作与研究; 经宽蓉(1983—),女,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1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1-0005-03

猜你喜欢

屠格涅夫散文诗俄罗斯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散文诗八骏
说空话
散文诗(选二)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另辟蹊径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