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紫姑传说再论冯小青形象∗
2016-02-15王珏
王 珏
由紫姑传说再论冯小青形象∗
王 珏
明清之际以冯小青为题材的作品是对千百年来紫姑文化的延续,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姬妾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塑造小青形象除了有自我写照,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寄托作用外,也把小青视为自己的红颜知己和精神寄托。
紫姑;冯小青;姬妾
冯小青的故事在明清之际流传颇广,以此为素材的文学作品也非常丰富。据 《小青传》等文记载:冯小青为扬州人氏,后为杭州冯生的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后忧郁成疾,十八而卒。在以小青为题材的戏曲小说中,吴炳的 《疗妒羹》影响力很大,其中讲述小青夜读《牡丹亭》而感伤的 《题曲》又是最为有名的一折,以致于一些学者将 《疗妒羹》与 《牡丹亭》相提并论,认为小青之 “情”是对 《牡丹亭》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认为小青形象是对杜丽娘的延续。[1]
不可否认的是,小青题材文学作品滥觞于明末清初,在一定程度上受了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以及 《牡丹亭》创作的影响。钱谦益说:“小青者,离情字正书心旁似小子也。”[2]清梁廷楠也曾评价说:“《《疗妒羹·题曲》一折,逼真 《牡丹亭》。”[3]但笔者以为,除此以外,小青题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青的形象塑造则或可视为中国千年相传的厕神文化的延续,与民俗文化中的厕神紫姑关系密切。
一
厕神又被称为 “紫姑”。几千年来,我国一直保留着正月十五迎厕神紫姑的传统。如南朝梁宗懔在其 《荆楚岁时记》中曾记载:“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唐代李商隐亦有诗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宋代的沈括也曾在 《梦溪笔谈》中记载道:“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明代刘侗的 《帝京景物略》中记录过:“正月……望前后夜,妇妇束草人,纸粉面,首帕衫裙,号称 ‘姑娘’。两童女掖之,祀以马粪,打赤鼓,歌马粪芗歌。三祝神则跃跃,拜不已者,休;倒不起,乃咎也,男子冲而扑。”清代的黄斐默也在 《集说诠真》中提到:“今俗每届上元节,居民妇女迎请厕神。其法:概于前一日取粪箕一具,饰以钗环,簪以花朵,另用银钗一支插箕口,供坑厕侧。另设供案,点烛焚香,小儿辈对之行礼。”同时代的 《合壁类编》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迎 “紫姑娘”的民俗。可见最迟由六朝至清一千多年里民间祭厕神之盛行。
为什么说小青题材文学作品也许是厕神文化的延续呢?且看有关厕神 “紫姑”的相关传说。
南宋刘敬叔的 《异苑》中最早记录了有关“紫姑”的信息:
世有紫姑娘,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所妒,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4]60256
唐代佚名的 《显异录》对紫姑的故事做了进一步补充:
紫姑,莱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寿阳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阴杀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为厕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迎祀,以占众事,俗呼为三姑。[4]60256
至宋代,苏东坡继续丰富着紫姑的经历,在其《子姑神记》一文中刻画出了她的悲惨命运。
予往观之,则衣草木为妇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画字曰:“妾,寿阳人也,姓何氏,名媚,字丽卿。自幼知读书属文,为伶人妇。唐垂拱中,寿阳刺史害妾夫,纳妾为侍妾,而其妻妒悍甚,见杀于厕。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且使有所职于人间。盖世所谓子姑神者,其类甚众,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公少留而为赋诗,且舞以娱公。”[6]
由此可见,所谓的 “厕神”,并非如 “灶神”、“门神”一类掌管一方居所的神灵,在她身上,寄托了人们对小妾深受苦难的同情。从厕神 “紫姑”的传说流变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紫姑的身份为婢妾;其二,在家庭生活中被大妇嫉妒;其三,被大妇虐待致死。反观小青题材的文学作品,小青也是一个为大妇所不容,遭受大妇虐待的小妾,并且其往往会被虐致死,这些和 “紫姑”传说中的基本情节极为相似。此外,人们于夜间祭祀紫姑,而小青恰恰于夜间读 《牡丹亭》,更显凄凉。由紫姑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冯小青的形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深有渊源,这一形象根植于封建婚姻制度,反映出了女子飘茵堕溷不可自主的命运。
虽说冯小青题材作品受到 《牡丹亭》创作的影响,但细究之下,冯、杜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不同便体现在两者的身份上。杜丽娘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而冯小青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妾,杜丽娘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游园、惊梦、寻梦,而小青只能在风雨之夜,苦读 《牡丹亭》;杜丽娘可以大胆去追寻柳梦梅,而小青却始终不能自主自己的命运。小青羡慕杜丽娘可以找到柳梦梅这样至情至性的男子,可小青的最好结局不过成为一名才子的妾而已,在她的生活中依旧有大妇管束着她,只不过此大妇相对而言不算凶恶,但小青的家庭地位是很低微的,处处要避让大妇。所以说杜丽娘的生活是小青向往而不可得的,这是她们不同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
清代乾嘉年间,会稽人陈栋曾作杂剧 《紫姑神》,这是目前可考的第一部以紫姑传说为题材的戏曲作品,剧中紫姑为扬州人氏,通诗赋,后为魏子胥妾,却被其大妇所妒,大妇将其安置在厕所边的一间陋屋居住,并将其虐待至死。[7]在这部杂剧中,紫姑的出生地为扬州,这一点同 《疗妒羹》等作品中小青的出生地是一致的,而非传说中的莱阳或寿阳。此外,婢妾的身份、有才情、被大妇所妒、被大妇安置在一陋室居住以及最后被虐待至死的情节都与此前的小青题材作品高度重合,可见在清代,小青形象已经开始影响到紫姑传说了,而这种影响的前提便是紫姑传说即为小青故事的内在文化根源之一,因而两者才可以互相影响。小青题材实为延续了中国传统姬妾故事的叙述模式。
二
为什么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大量以小青为题材的作品?一些研究者认为小青是当时失意文人的自我写照,传达了文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寄托。[8]中国古代文人有着一定的 “臣妾情节”,从屈原在 《离骚》中以美人自比到司马相如 《长门赋》中的“妾人之悲”到曹植在 《七哀诗》中发出的 “贱妾当何依”慨叹,这种臣妾心理一直贯穿于文人作品之中,只是到了明清之交这个时代大变革之际,文人的 “臣妾情节”越发显得突出。
除此之外,不妨可以从紫姑形象的渐变来考量文人青睐小青作品的原因。不难发现,紫姑形象也逐渐被文人所丰富,由一名普通的姬妾被美化成了才女。
从苏东坡的 《子姑神记》一文中,让世人领略到紫姑的诗才,《夷坚》诸志中记载了大量相传为紫姑所做的诗,以至于有文评价其为:“紫姑确是他们 (士大夫)钟情的诗仙,是没有文艺女神称号的真正的文艺女神。他们对这位文艺女神充满了依赖和期盼。”通过对苏东坡 《子姑神记》一文的分析,他认为:紫姑是乌台诗案前后苏轼的自我化身,他把紫姑作为了自己移情的对象,使之成为失意士大夫的知已。[9]“紫姑娘成为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变为士大夫的代言人和红颜知己。……紫姑信仰成为失意文人自我慰藉、舔舐伤口的一方净土。”[10]由此可见紫姑与冯小青在士大夫心目中的作用不谋而合。无论紫姑还是小青,她们都是文人对心中美好女子的期盼。
伴随着紫姑、冯小青这些姬妾形象丰满起来的是文学作品中妓女形象的渐变。在紫姑和冯小青的作品流变中,妾和妓的形象也有重合。单从她们的出生地而言,最终都归结到扬州,这极易让人联想到 “扬州瘦马”,而 “扬州瘦马”本身就兼具了妾与妓的双重身份。
非常明显,自唐宋以来,随着文人阶层的逐步壮大,妾与妓的形象由如之前绿珠之类单纯的貌美式渐变成了薛涛、柳如是之类的才貌双全的佳人,这里的 “才”不单指 “才艺”,更为突出的是 “文才”,到了 《桃花扇》中,甚至出现了一批具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妓女形象。
在旧式的婚姻当中,夫妻相敬如宾的多,但夫与妻之间未必可以成为精神上的伴侣,甚至许多妻子并不识字,常常逡巡于家庭琐事之中,在文学上、精神上、政治上并不能与丈夫相互唱和、理解。这也必然促使文人把对理想女子的向往投射到妾与妓的身上,特别是处于易代之际,文人不免受到挫折、凌辱,此时的文人更需要红粉知己在精神上相伴。文人一方面肯定这些佳人的才华,另一方面,又不能让这些佳人摆脱她们妾与妓的身份,他们依旧以俯视的角度去对待这些佳人,这些佳人的才华依然需要得到男性的肯定才有意义。文人将这些妾与妓塑造成与他们同病相怜形象,她们几乎都是身世可怜,却富有才华,对爱情坚贞执著,甚至为了配合这些佳人形象的塑造,作品中不惜将大妇们给妖魔化,以此来衬托佳人的难得。这些佳人中意于才子文人,鄙夷村蠢庸俗的男子,妾与妓的低微与渺小,却只能依靠与才子的结合,以保自己的尊严。这样的设计也满足了文人自赏的心理。
紫姑、小青形象延续的是 《红楼梦》中的香菱。香菱也出身小康,但家中变故,成为小妾,丈夫粗鄙,被大妇所妒,有一定文学素养,被虐致死。由此可见,小青形象实为中国千百年来姬妾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形象能风靡于明清时期,是由那个特定的时代所促成的。但我们在研究小青形象的时候,切不可把其 “妾”的身份给抛弃,否则将不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小青。
[1]洛地.借言题曲论还魂 [J].戏剧艺术,1982(4).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73.
[3]梁廷楠.曲话 [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68.
[4]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M].北京:中华书局,1988.
[6]苏轼.苏轼文集:第十二卷 [M].孔凡礼,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407.
[7]陈栋.北泾草堂外集三种 [M].吴兴周氏藏嘉庆间剑南室刊本.
[8]刘于锋.冯小青现象在明清传奇中的题旨流变 [J].现代语文,2009(7).
[9]潘辰玉.浊秽厕神与窈窕淑女――紫姑神话文化意蕴发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4).
[10]刘勤.中国厕神女性性别成因及其内涵探究 [J].中国俗文化研究,2014(第9辑):109-118.成都:巴蜀书社,2014.
(责任编辑:周立波)
Rethinking of Character Feng Xiaoqing by Zigu Legend
WANG Jue
Works about Feng Xiaoqing during the occas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the continuation of Zigu culture.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cubines characters in Chinese literature works.Scholars created this figure not only to reflect their self-portraits but also want to convey their feelings about changes in the world.Besides,these scholars also consider Feng Xiaoqing as their confidante and spiritual bailment.
Zigu;Feng Xiaoqing;concubines
J809
A
2016-04-30
王珏 (1983— ),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南京 210013)
∗本文系江苏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3JD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