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热点与展望∗

2016-08-24马仁锋周国强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集群杭州浙江

马仁锋 周国强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热点与展望∗

马仁锋 周国强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的产物,是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产业之一。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浙江省20年来相关研究发现:(1)研究视角局限在经济学或地理学的文化资源利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集群及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等,以及建筑规划学的城市三旧改造、创意产业园规划等;(2)研究内容囊括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创建创意城市等策略探索、浙江影视/动漫/海洋/旅游等行业研究,以及杭州、宁波等地创意产业园分析;(3)研究产出初现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梯队。但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产出不理想:未培养出全国领军性的学者、未刊发一批重要学术影响的专著与论文等。总体而言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处于起步,亟待选准突破领域与研究样区、培养队伍、融合国际视野与浙江本土需求,催化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崛起,实现海洋强省与文化强省的科研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影视产业;海洋文化产业;动漫产业;研究动态

现代产业体系中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及其强大的产业关联功能,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数较2004年增加14.3万个、资产增加9170亿元、从业人员增加186万人。2009年7月国家制定了首部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高度重视发展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主的引领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中国东部文化资源富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浓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现代媒体与市场、充足的民间资本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沃土与学界研究的典型样区。当前,恰逢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浙江文化创意产业面临海陆一体化发展新契机,回顾与检视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进展,梳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学术前沿,成为建设海洋文化强省的时代要求。为此,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梳理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历程、现状、特征等,展望未来研究面临的科学探索与社会生产需求挑战,以期阐明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探究的方向与重点。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以 “文化产业”或 “创意产业”为题名,同时分别以 “浙江”、“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湖州”、“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为主题,并匹配为 “精准”,检索1993-2013年文献,经初步浏览剔除人物采访类、新闻报道类、会议记录类、纪实类等非研究性文章,得306篇文献;同理得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相关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65篇,三类文献合计375篇,剔除重复得有关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336篇。文献统计发现1993-1997年间无相关研究,因此获得如图1所示的近20年相关研究文献增长趋势,其中高层次文献包括:CNKI收录的相关硕、博士论文,及 “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经济问题探索、上海经济研究、华东经济管理、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刊载论文共计86篇,高层次文献占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总数的25.6%。图1显示1998年以来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层次文献与总体文献呈增长趋势,且均从2005年起增速明显加快,这与2005年浙江省出台 《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相连。随后2009年浙江省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文献增势滞后并达到一个峰值。可知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界研究与政府政策呈正相关,这既表明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机构既未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又不重视学科前沿,因此无法及时从学科前沿与时代需求引领学术研究潮流。

图1 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文献增长趋势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据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通过统计发现文献的生产、流通和应用等的规律,其中来源数据的获取与转换是关键点[1],文中通过EXCEL及CNKI题录文件实现对文献主题的统计。首先回溯既有研究的数量随时间的增长变化,揭示其发展特点;其次借鉴普赖斯方法[2]确定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核心作者群;最后综合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主要领域、基本观点与研究方法,总结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贡献与问题,并展望新形势下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

二、研究特点

2.1 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文献少且增长缓慢

图1显示浙江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呈现2阶段:一是1998-2005年间零星研究出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作用、发展战略及文化创意园;二是2006年后研究成果快速增长,主要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如影视、海洋文化、动漫等及个别发育度较高的园区或城区,但直到2013年文献未突破百篇。总体而论现有研究较为零散,各个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中高层论文仅有86篇,其中CSSCI源刊收录29篇,占总量的8.6%,相关刊物是 《浙江社会科学》3篇、《浙江学刊》2篇、《华东经济管理》2篇、《新闻界》2篇、《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1篇。可见高影响因子刊物介入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较少,尤其是在2005年后国内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工商管理学、艺术与传媒等学科主流刊物非常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然而浙江相关机构未能抓住机遇促成本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迅速成长。因此,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2.2 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机构/核心作者数与浙江省高校区域分布基本一致

表1显示浙江相关科研机构近20年所产出的“文化创意产业”论文数量,发文量前10位是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财经学院等,共发表文献117篇,占同期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文的34.8%,以地方性高校或党校或社科院为主。研究机构所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宁波市,其次是绍兴市、温州市,这既表明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机构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育程度、城市集聚高校数量相对一致;同时又说明湖州、金华、舟山等市应强化资助科研机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推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

表1 浙江省内相关研究院所1993-2013年底刊发文化创意产业论文量

据普赖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 (Nmax)0.5,式中M为论文数、Nmax为所统计时段最高产的作者论文数,只有那些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人才可称之为核心作者。统计显示1993-2013年Nmax=5,代入上式得M值为1.67篇,取整为2篇。即统计期间发表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论文2篇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经计算,1993-2013年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29人,占期间论文作者总数的10%,所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1%。统计结果显示20年来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数都处于增长趋势,这说明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队伍规模在持续扩大;但是排名靠前作者的论文产出量相较国内知名学者仍有较大差距,且论文作者缺乏有效的合作团队,未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追踪研究,所发论文的刊载期刊也未进入中国顶级人文社科期刊之列。因此,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机构与核心作者均亟待通过校内资源整合、团队协同创新、持续追踪,才有机会提升实力与竞争力。

表2 1993-2013年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核心作者及其论文数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浙江研究动态

基于336篇文献之中的被核心期刊收录文章51篇、优秀硕博论文35篇,共86篇高质量文献。梳理86篇文献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与内容、方法与主要观点等,以期望全面评述浙江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进展、贡献及存在的问题等。

3.1 多学科聚焦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分野

文献梳理发现主要有经济学、地理学、建筑规划学三个学科的学者比较重视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其中经济学和地理学学者贡献了74篇论文,其余文献以建筑规划学为主。

(1)经济学的产业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者主要关注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发展政策[3-10],其中主要文献是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多倾向用产业集群理论探究提升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纵向个案或关键年份的横向对比探索,研究发现影响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在长三角具有比较优势,但与上海、江苏有较大差距,主要源自创新人才的存量与吸引力欠缺,而省内城际比较则杭州、宁波位居前列;当然个别学者十分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尤其是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或创新型城市构建的人力资本集聚政策等。

(2)地理学的经济地理学或文化地理学学者凸显空间性视角,较多学者从空间集聚视角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动因、集聚模式及集聚发展的环境[11-19],重点研究了①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发现杭州市8大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区位因子与集聚区位差异明显,即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对创新源、城市中心/次中心较为看重;而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会展业等更倾向于交通可达性与自然环境等。②杭州或宁波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多基于长三角或浙江省背景下进行发展程度或模式等提炼,研究发现杭州或宁波市的创意产业园与上海、苏州尚存一定差距,尤其是集群内部企业构成、企业创意网络等方面,而且集群发展存在较多的市场不稳定因素等。

(3)建筑规划学科主要关注城市三旧改造,在探索旧厂房或工业遗产改造时寻找最佳接续产业以充分利用遗存和文化底蕴,浙江学者非常关注京杭运河杭州段周边的旧厂房、民居的再利用等[20-24],如韩育丹、徐杰等研究杭州市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时认为适当改造建设创意产业园是较好的保护利用模式,傅栾、黄翊、楼小燕等更强调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价值,当然选择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地产营销无疑是较好的模式。

3.2 尺度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浙江实践

尺度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过程中,各学科的学者总是不经意中会涉及到该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区际比较宏观层面区域策略探索、浙江影视/动漫/海洋/旅游等行业中观层面产业经济研究,以及杭州、宁波等地创意产业园或创意企业的微观分析三个尺度。因此,文中所指尺度意指分析单元的相对大小,尚未探索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尺度规律等。

(1)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策略研究。学界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时,经常会将其置于全国、长三角等视域进行对比分析或区域一体化研究。全国视域曾有将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上海进行比较[27],研究发现杭州在集聚创意阶层、市场发育等方面具有优势;而长三角视域则研究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集聚[14]、环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竞合背景的浙江抉择[28];省域则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特点[29]、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8,30]、及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发展对策[16,17,31]。

(2)市域文化创意产业或重点行业的分析。杭州、宁波既是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重点城市,也是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地。学界重点研究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问题[23,33]、竞争力[9]、空间布局[11]、集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18,38-40]、产 业 演 进 驱 动 模 式[37]、发 展 对策[34,35,36],以及杭州模式经验[41]和域外比较研究[42]。而研究宁波文化创意产业时则涉及现状与发展对策[46]、产业集群[19]、文化旅游创意产业[47]、港口文化产业[48]等。此外,学界也注意到浙江其他地方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丽水的生态观光农业[49]、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50,51]、湖州的蚕桑文化资源开发[52]、以及义乌[53]、永康[54]、温州[55]、嘉兴[56]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当然,浙江省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动漫、影视、海洋文化业倍受学界关注[43-45,77-79],主要讨论了浙江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模式、资源基础及现处的价值环节等问题。

(3)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微观研究。微观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在:①创意产业园研究,如创意产业园的理论[57]、沪杭创意产业园景观[58]、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资源比较[59]、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40]、杭州创意产业园定位策略[60]。②城市内部区块研究,如以杭州白马湖创意城为例探讨农村改造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61]、宁波江东区文化产业定位[62]、浙江宋城集团在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经济发展的作用[63]。

3.3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主要领域

学界关注浙江文化创意产业,集中研究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文化创意产业的区际比较、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策略等方面。

(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开发研究。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浙江各地的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学界重点关注浙江舟山[50,53]的岛、渔、盐、佛等文化资源利用、湖州含山蚕花节之于湖州市特色文化资源旅游挖掘[52]、省内毗邻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有效整合[55],以及丝绸文化资源[64]评价。研究认为浙江各地都重视文化资源的利用,但尚未构建合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产业的途径,未能实现文化资源优势的产业化。

(2)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产业政策引导核心原则。学界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主要关注内涵界定与特征[12]、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机制[12,14,65]、集群的竞争力[3-5]、集群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4]、杭州、宁波等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实证[16,66,18,67,19]。

(3)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探究。影响因素分析是摸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重要环节,浙江学者探究了包括影响因素研究[68,69]、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14,38]、单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影响[65]、对创意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30]等。研究发现:与京、沪、深相比杭州动漫公司更易受到作品创作者、内外部环境、作品创意的实现及推广影响,创意产业园则易受到创新环境、网络环境和政府支持三方面影响。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和Hausman检验表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是浙江创意产业集聚的主要动因,而对创意产业集聚区影响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表明集聚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所在。

(4)区际文化创意产业对比研究。学界经常将浙江杭州与北、上、广对比[27],又会与国外城市比较[42],主要比较地方文化资源条件、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定位、政府政策、人力资源等;当然会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此外戴俊骋选取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与北京比较文化产业政策[70]。研究认为,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于市场发育程度和民间资本的繁荣度。

(5)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策略研究。务实的浙江学界非常关心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即各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对策、战略[6,7,17,34,39,35,46,71,72]。在寻找适宜策略时,学者们运用自组装理论、政府行为理论、3T理论以及现实调查、定位差距等构建适宜的产业发展政策。

当然个别学者还关注了浙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育[26,73]、评价指数[74,53]、 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关系[75]、创意产业品牌营销[76]等。总体而言,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理论探索与产业发展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深入和系统的诠释,尤其是鲜见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经济、人才基础等的评价与分析,发展历程和现状及问题研判,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与集群培育机理的阐释等。

3.4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的研究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研究以影视和动漫为主,海洋文化产业是后起之秀。当然现有研究中,还涉及创意旅游业[47]、生态观光农业[49]等。(1)浙江省影视业以影视基地的形式发展,著名影视基地是横店、桃花岛、象山、西塘、杭州,其中横店备受学界关注。学界研究了横店、桃花岛、象山、西塘四个影视基地的现状、特点、不足,分析盈利模式与对策[77];以及横店影视业集聚发育、品牌构建、产业集群培育策略等[78-80]。(2)动漫产业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佼佼者,并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杭州市发展创意产业之初就致力于打造中国“动漫之都”,学界关注北京、上海、杭州及深圳等地的动漫创意商业化的影响因素[68],杭州动漫产业竞争力水平及产业发展环境[81];以及在人文、资金、人才、体制等方面离动漫之都的差距和发展战略抉择[43]及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比较[66]。(3)海洋文化产业是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秀,也是浙江社科界2010年前后重点研究的对象,主要关注舟山、宁波和浙东地区。以浙江海洋学院和宁波大学为代表的浙东海洋文化研究聚焦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现状、集群发展模式和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契机的策略响应[51,53]。研究认为,浙东已经形成海洋旅游休闲、海洋影视、海洋节庆会展、海洋渔文化等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然而在产业集群培育与地方特色资源衔接、市场体制等方面还亟待探索。

四、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挑战与未来聚焦

4.1 过去20年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贡献及困境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计量分析表明:(1)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学者仍以经济学、地理学、建筑规划学为主体,这与全国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队伍基本一致[82],然而区别在于浙江省尚未形成领军机构与研究团队,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显示浙江省至今仅获得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项目3项 “文化产业集团的成长机制与政策取向研究 (04BXW009)、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12BXW046)、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研究(13BJL081)”,同期国家共批准了129项。获得资助学者的产出与同类学者相比,缺乏高影响力的论著;(2)学界研究表明影视、动漫、海洋文化等应是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的行业,而且发展基础与前景均优于沿海同类产业;(3)关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园/集群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浙江有别于全国的是受到市场中企业的较强自主性、民间资本及产业政策引导相对吻合较高等;而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创意人才或集聚创意人才的环境,杭州等城市相对弱于同类城市,但政府该类政策显然优于全国其他省份;(4)研究领域方面,浙江学界较为滞后北京、上海的相关研究,既未能抓住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沿领域,又未在文化资源利用、创意集群、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政策等领域深入探究。概而言之,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现有研究尚在理论探索、政策评估与制定、地方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培养研究队伍上更落一筹。

4.2 面向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的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前瞻

文化强国、海洋强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两项重要国家战略,浙江作为海陆兼备的沿海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必须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勇于开拓文化创意产业学术探索与产业实践,以支撑中国的海洋世纪。当前,国外重点关注(1)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创意产业链研究,即从创意源培养与开发、创意孵化产品的资本-媒体技术-市场营销、创意商品的网络式衍生与产业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地方阶层与社会财富分配、产业政策等议题;(2)人文地理学视域的企业集聚、文化创意集群、产业空间组织、创意网络与创意城市及其全球-地方链接、就业与文化艺术市场、创新与社会网络等等。此外,国外更注重利用质性方法解释创意产业发展相关议题的内在逻辑。因此,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必须选准突破领域与研究样区,即研究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以影视产业、动漫产业、海洋文化产业为重点,并紧扣杭州、宁波、舟山等相关产业发育高地进行系统的数据采集、创意阶层访谈与调查、关键企业调研,扎实跟踪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当然应该积极争取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艺术科学基金资助,推动浙江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协同创新,培养学术领军人物,集聚三个重点行业研究团队,实现研究队伍与机构的协同提升。

[1]周春雷.CNKI输出文件在文献计量中的应用 [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7):124-126.

[2]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徐娜.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D].湘潭大学,2008.

[4]江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研究 [D].浙江师范大学,2009.

[5]王蕾茵.基于GEM模型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D].浙江大学,2011.

[6]黄昭晖.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 [D].浙江大学,2011.

[7]陈霞红.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

[8]李瑞英.浙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10(16):87-88.

[9]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J].北方经济,2011(4):46-48.

[10]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J].商业经济,2013,05:56-58.

[11]王娟,周骏.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J].生产力研究,2012(6):177-178.

[12]罗佳.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 [D].浙江大学,2006.

[13]曾光.创意产业城市集聚探析 [D].湘潭大学,2007.

[14]张新星.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集聚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5]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D].吉林大学,2013.

[16]李宝值,梁亮,于涵.浙江创意产业集聚分析 [J].浙江金融,2009(9):56-57.

[17]卢春.浙江省创意产业集群特性及其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科技通科技通报,2013(6):238-242.

[18]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 [J].北方经济,2010(5):57-59.

[19]潘冬青,樊丽淑,胡琦.宁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现状的调研 [J].经济导刊,2012(3):82-83.

[20]韩育丹.面向创意产业园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21]徐杰.城市旧工厂再生的若干问题研究 [D].清华大学,2006.

[22]傅栾.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开发研究 [D].苏州大学,2009.

[23]黄翊.工业遗产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D].中央美术学院,2010.

[24]楼小燕.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演化研究 [D].浙江财经学院,2013.

[25]唐谢芬.高等教育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D].复旦大学,2009.

[26]喻丽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D].浙江工业大学,2012.

[27]孙春晓,刘国岩,周彦.京沪杭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J].华东经济管理,2010(8):90-92.

[28]奚建华.环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竞合下的浙江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9(3):34-37

[29]朱旭光.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与个性开发 [J].北方经济,2008(15):57-58.

[30]傅梅烂,奚建华,刘杏.浙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子研究 [J].新闻界,2009(3):37-39.

[31]严北战.浙江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7(S1):87-92.

[32]郭立伟,何树贵,饶宝红.杭州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对五大创意产业园区的调查 [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179-183.

[33]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商业经济,2011(5):89-90.

[34]陶骏.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对策:基于互动关系研究 [J].浙江学刊,2009(3):212-215.

[35]林宏,岳凌云.杭州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38-40.

[36]竺照轩.浙江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策略研究 [D].浙江工业大学,2010.

[37]康胜,金波,李建林.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演进的驱动模式研究 [J].未来与发展,2012(8):104-109.

[38]蒋雁,吴克烈.基于因子分析的创意产业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以杭州四大创意产业区为例 [J].上海经济研究,2009(1):65-72.

[39]王核成,乔晓丹.3T理论视角下杭州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的研究 [J].改革与战略,2009(2):135-138.

[40]吴开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D].浙江工商大学,2012.

[41]金波.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杭州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6):105-109.

[42]孙春晓,刘国岩,周彦.杭州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J].北方经济,2010(1):50-51.

[43]缪景.动漫之都: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抉择 [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4):47-50.

[44]史征,李文兴.不同层面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轨迹与特征:以浙江为例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3):29-33.

[45]黄腾.杭州动漫产业竞争力研究 [D].长春工业大学,2012.

[46]聂晶磊,王秋艳.宁波创意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8(36):213-215.

[47]伍鹏.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思考析 [J].北方经济,2011(18):78-79.

[48]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J].海洋信息,2011(1):23-26.

[49]韩远彬.欠发达地区生态观光农业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以浙江丽水市为例 [J].湖北农业科学,2012 (2):419-421.

[50]芮永锋.舟山群岛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 [D].浙江海洋学院,2011.

[51]王颖,阳立军.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J].人文地理,2012(6):67-70.

[52]殷飞飞.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D].赣南师范学院,2011.

[53]马仁锋,任丽燕,庄佩君.基于文化资源的沿海港口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4):100-108.

[54]钱杭园,黄纲,杨小微.临安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 [J].今日南国,2009(6):102-105.

[55]汪德宁.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有效整合:以温州为个案分析 [J].前沿,2012(18):15-17.

[56]张兴梅.嘉兴文化创意产业赢利困境的破解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4):28.

[57]赵谦.关于创意产业园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07.

[58]任彦洁.沪杭创意产业园区景观研究 [D].浙江大学,2008.

[59]沈建.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资源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

[60]高颖,张建春.创意产业园区定位策略与发展研究:以杭州为例 [J].装饰,2009(4):120-121.

[61]余伟忠.农村改造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以杭州白马湖创意城为例 [J].中国高校科技,2012(5):75-77.

[62]张水根,毛健,郏恩洪.宁波文化创意和都市休闲的核心承载区:关于江东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思考 [J].浙江经济,2007(20):54-55.

[63]徐凤兰.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经济发展:以浙江宋城集团为例 [J].浙江社会科学,2008(9):63-66.

[64]张静.丝绸文化产业与浙江旅游的发展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8):59-62.

[65]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 [D].东华大学,2011.

[66]史征.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集群为例 [J].生产力研究,2009(18):141-143.

[67]朱慧,王垚鑫.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J].商业时代,2010(18):121-123.

[68]谢智慧.创意商业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D].浙江大学,2006.

[69]滕贺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

[70]戴俊骋,王佳,高中灵.北京与国内重点城市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J].北京社会科学,2011(5):4-10.

[71]陈惠雄.论经济大省的文化产业结构与发展政策 [J].财经论丛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1(5):7-11.

[72]沈晖,王国富,胡小罕,琚朝晖.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J].浙江社会科学,2001(1):8-13.

[73]唐谢芬.高等教育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D].复旦大学,2009.

[74]郑玲玲.杭州创意指数研究 [D].浙江大学,2009.

[75]王正.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 [D].浙江工商大学,2012.

[76]周婷婷.体验营销视角下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品牌传播研究 [D].浙江工业大学,2012.

[77]施超男,袁权锋,苏慧静,秦良杰.浙江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J].电影评介,2011(3):69-71.

[78]余淑君.浙江横店文化产业现象解读 [D].中南大学,2008.

[79]刘静晨.文化创意产业浪潮中浙江影视业的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80]张怡.浙江影视文化产业品牌构建及发展方向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81]黄腾.杭州动漫产业竞争力研究 [D].长春工业大学,2012.

[82]马仁锋,沈玉芳,姜炎鹏.我国创意产业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视角 [J].中国区域经济,2009,1(3):31-42.

(责任编辑:李 宁)

Research hotspot and Prospec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MA Renfeng,ZHOU Guoqiang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s the product of new economy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shif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ability of city innovation.From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Zhejiang Province for nearly 20 years by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d finds that:(1)Perspectives of the research are limited to the cul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economics or geography,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industrial policy,and the three old city transformation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so on;(2)The research content includes the exploration strategy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creating creative cities,the research of film and television/animation/marine culture/travel industry in Zhejiang,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in Hangzhou,Ningbo and other places;(3)Early researches are made by Zhejiang University,Ningbo University,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and so on.But the outputs of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research of Zhejiang are not ideal:it has not developed some national leading scholars,not published a number of monographs and papers with important academic influence,not got state/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2011 approved,etc.Overall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research of Zhejiang is in its infancy with few high level research results and slow growth.Zhejiang Province needs to choose the key region and research sample region,train team,and get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local demand in Zhejiang,to promote the rise of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for a powerful province of marine and cultural.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marine culture industry;animation industry;research trends

G124

A

2016-03-30

马仁锋 (1979— ),男,湖北枣阳人,人文地理学博士,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周国强 (1991— ),男,湖北老河口人,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宁波 315211)
∗本文系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 《我国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调控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C790107)

猜你喜欢

集群杭州浙江
杭州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杭州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