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走转改”中彰显党报的担当
——以《阳江日报》民生报道为例

2016-02-15梁小可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蔗农糖厂阳江

□梁小可

(阳江日报社,广东阳江529500)

在“走转改”中彰显党报的担当
——以《阳江日报》民生报道为例

□梁小可

(阳江日报社,广东阳江529500)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已经五年有余。五年多来,阳江日报社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活动,以此提升采编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同时,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专题策划,让记者深入基层抓“活鱼”,敢于触碰社会问题,善于传播正能量,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彰显党报的担当,进一步树立起党报的良好形象。

反映社情民意,敢为老百姓鼓与呼

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敢为百姓鼓与呼,是党报的职责所在。阳江日报社很重视群众的投诉和报料,把这作为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切入点,做好来访接待、调查采访、客观报道,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2013年6月,阳江日报社陆续接到一些本地受害者的报料,反映他们被骗到广西钦州从事非法传销活动,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社领导对此很重视,研究制订报道方案,派出一名记者打入传销组织内部,深入虎穴挖掘内幕。当年9月份,在民警随行暗中保护下,本报记者冒着生命危险,以一名传销者下线的身份从阳江来到钦州,与传销组织者一起生活了三天三夜,掌握了传销组织给人“洗脑”、利诱相迫等第一手材料。在记者的配合下,阳江、钦州两地警方端掉了这个传销窝点,成功抓获了一名传销组织头目,遣散了多名深陷传销组织的受害者,其中有部分是阳江人。从钦州回来后,记者通过细节和过程讲述,以日记体的形式,写成“暗访钦州传销组织”系列报道在《阳江日报》推出,将传销组织者的谎言和丑恶行为揭露无遗。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网站也接连转载。

2015年1月,记者接到蔗农投诉,说阳江唯一的糖厂——合水糖厂本榨季不开榨,上千户蔗农的6万吨甘蔗急寻销路。记者顶住相关各方的压力,深入蔗区田间地头采访蔗农,全面了解蔗农面临的急迫问题和期盼。同时,想方设法接触到糖厂的高层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糖厂不能开榨的根源,探讨可操作的解决办法。记者进行了两天采访,第三天在《阳江日报》刊登了通讯《合水糖厂不开榨愁煞上千户蔗农》,引起了政府相关各方的重视。在当地政府协调下,最终促成合水糖厂由不能开榨到实现开榨,上千户蔗农的利益得到保障。这篇报道充分体现了党报的担当,发挥了批评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关心弱势群体,困难人士实现梦想

一直以来,常常会有面临着困境、找不到解决方法的人士向阳江日报社求助。报社则挑选合适的求助者,通过在《阳江日报》报道求助者的困难,希望热心人士给予帮助。也许求助者太多,这种方式收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2014年1月,阳江日报社与阳江市红十字会联合推出“圆梦有我”公益项目,以此作为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一种尝试。阳江市红十字会专门组建“圆梦有我”志愿服务队,为该公益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现在,“圆梦有我”公益项目已成为阳江日报社的一个公益品牌。

阳江日报社先对受助对象进行筛选,然后派记者跟着志愿者上门了解情况。记者通过报道的形式,在《阳江日报》上告诉读者困难人士需要什么帮助,让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伸出援手。在困难人士圆梦的过程中,记者跟踪采访报道,挖掘梦想背后的故事及圆梦过程的感人场面,传递社会正能量。《阳江日报》在民生新闻版设置“圆梦有我”栏目,及时推出相关报道。

“圆梦有我”公益项目开展两年多来,已帮助200多名困难人士成功圆梦,带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达100多万元。2016年,在相关部门支持下,该公益项目在阳江市乡镇学校建立了17个农村留守儿童“圆梦之家”示范点,对30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关怀。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2016年4月,“圆梦有我”公益项目实施跨省圆梦行动,在阳江地区征集爱心家庭,结对帮扶贵州省山区贫困学生圆读书梦。首批资助20名贵州铜仁市印江山区的贫困中小学生,由已征集的爱心家庭与这些贫困学子结对帮扶,每名学生每月资助200元,每年按10个月资助,资助期限须持续至少三年。6月10日,9名爱心家庭代表踏上贵州圆梦助学之旅,走访了20名贫困学生,并给每名学生送上一个大礼包。阳江爱心人士的大爱举动,让印江山区受助学生及家长无比感动。

精心做好策划,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五年来,阳江日报社每年都对开展“走转改”活动进行精心策划,设置栏目推出相关报道,掀起了一个一个报道热潮,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老师”“走基层·听民声”“走转改六个一活动”等。采编人员下基层,认真调查研究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深入细致采访,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客观地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

为进一步提升“走转改”活动成效,2015年3月,阳江日报社改变以往记者以观察了解、还原事件真相的采访方式,组织策划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记者变形记”活动,要求记者“转换”身份变成劳动者,“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这些工作的酸、甜、苦、辣,真实反映出一个行业或某个人群生活工作状态,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在活动中,记者放下身段,用一天时间体验服务百姓的平凡而又辛劳的岗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朴实无华的文字描述身临其境的情形。13名记者参与这次活动,分别“变身”环卫工人、抛秧农民、高山采茶工、护工、藕农、市政维修工、供电检修工、边防战士、渔民、家政工、通信基站维修员、孤独症儿童康复师、博物馆解说员等13个岗位的劳动者。记者们积极行动,“变身”环卫工人的记者凌晨三点起床,和环卫工人上街打扫卫生。体验博物馆解说员的女记者“上岗”前四天把3000多字的解说词背得滚瓜烂熟,上岗那天她带了两拨游客,讲解得有声有色。记者们在体验中克服困难,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写出一篇篇生动而接地气的稿件。

这组报道从3月31日起在《阳江日报》头版显著位置推出,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受到读者一致好评。阳江日报社新媒体发展部作联动报道,通过网站、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反映了记者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真实情况,点击率都过6万。

在全媒体时代,面对激烈的多媒体竞争,与时俱进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党报制胜的法宝。只有将笔触放到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才能写出接地气、有灵气、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彰显党报的责任和担当,增强党报的可读性、服务性和权威性,赢得读者的信赖。■

猜你喜欢

蔗农糖厂阳江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糖厂检验室的改进与提高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合格”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糖厂锅炉补充给水除糖净化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