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2016-02-15
各地
黑龙江省全力谋划畜牧四大工程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畜牧产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驱动上下游的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相关加工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15万吨、120万吨、8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5%、3.4%和6.2%。
今后五年,黑龙江省畜牧业将重点谋划建设四大项目:一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工程,二是现代畜禽种业建设工程,三是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松嫩平原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重庆市猪主要传染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授牌
2015年12月14日,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猪主要传染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重庆市科委“2015年重庆市科技研发平台”授牌,掀开了中心科技研发的新篇章。
“重庆市猪主要传染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市级科技研发平台,市动物疫控中心将按照《重庆市科技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和《重庆市科技研发平台专项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加强科研条件保障,支持、督促研发平台坚持高标准发展目标,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和研发条件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努力建成组织高水平研究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基地。
青海省奶肉牛改良增效近6亿元
2015年12月31日,从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获悉,“十二五”以来,该省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改良奶(肉)牛等,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近6亿元。
据了解,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繁育技术,全省母牛人工授精年平均受胎率从2010年的81.5%左右提高到2015年的88.13%,五年来多产犊牛2.5余万头,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亿多元。另外,全省53万头被改良牛生产改良牛犊37.8万头(公牛犊18.9万头、母牛犊18.9万头)。其中公牛犊培育后增加产肉量525.3万千克,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可增加收入2.13亿元;每头母牛犊培育后产奶量提高300千克,增加产奶量5670万千克,可新增收入2.84亿元。
宁夏农科院在国内首次提出苜蓿籽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5年12月25日,由宁夏农科院提出的《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通过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审定,并于近期正式颁布。
项目组通过多年研究,摸清了苜蓿籽蜂的形态特征、危害特性和发生规律,建立了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苜蓿籽蜂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本标准的颁布实施,将为规范苜蓿籽蜂害虫防治工作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有效防治苜蓿籽蜂提供重要依据。
天津自贸区国际清真产业园投用
2015年12月21日,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自贸区国际清真产业园正式建成投用。该产业园还设立进口商品交易展示中心,为批发商洽谈贸易和普通市民前来采购提供好去处。
产业园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设置天津口岸专门进口清真牛羊肉检验检疫平台、海关综合查验区以及用于临时储存的1万平方米、专用超大清真冷库。今后从天津口岸进入的牛羊肉等清真产品,都将被运到这里,实施集中查验监管。在完成“关检合一”通关查验手续后,货品可正式进入国内市场,通关效率将大幅提升。展示中心总面积达900平方米,目前销售的产品来自30多个国家,重点涵盖休闲食品类、粮油副食类、果酱奶品类等,总计约千余种商品。
四川双流黄甲麻羊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2015年12月16日,黄甲麻羊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拿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黄甲麻羊产业与旅游观光结合,成为四川省成都市农业产业的样板和现代农业新亮点,也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据介绍,2015年,黄甲街道麻羊养殖户272户,出栏17200只,产值2500万元。街道内有餐饮业30余家、酒店10余家,年销售麻羊70000只以上,产值14000余万元,为街道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解决群众就业9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