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6-02-14洪涛漪
□洪涛漪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洪涛漪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当下学生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为有效达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从课内和课外不同角度出发整理出了一套丰富的阅读素材;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阅读流程,即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尝试简单的推论—拓展运用;探索出了多种常态阅读策略,如列表格、拟提纲、善猜读等。
非连续性文本 信息整合 阅读流程 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
在信息时代、媒体时代的今天,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很多人的阅读也处于碎片化状态。如何有效地提取、整合、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这便是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重大价值所在。为了打通生活和语文课堂的界限,让语文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历时两年潜心研究,初见成效。
一、整理出了一套丰富的阅读素材
(一)挖掘教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实,仔细梳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仅只存在于第三学段的教材中。而“非连续性文本”主要的呈现形式分为“辅助型”和“主体型”。“辅助型”是指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连续性文本而在教材中安排的“非连续性文本”,如课文目录、课文插图等。“主体型”则是指教材中安排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写留言条、设计动物名片、调查校园绿化情况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由于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类型比较集中,便于教师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梳理生活素材,拓展教学内容
为了打通课内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使课中所学的阅读技能延伸到课外同类文本阅读,将在课外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的信息在生活中运用自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阅读要求为标准,我们对生活中相关素材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归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别 具体内容第一学段标志商业性标志(产品标志、公司标志)非商业性标志(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公众安全标志)广告 文字类广告、图画类广告安排表 值日生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广告 图文结合广告外包装第二学段食品包装、文具包装、家电包装、化妆品包装、手机包装、服装包装目录 宣传手册目录、节目目录、图书目录标志商业性标志(公司标志、商店标志、宾馆标志)非商业性标志(徽标、无线网标志)示意图 天气预报、楼层示意图、洗手七步法广告 海报(商业海报、文化海报、公益海报、电影海报、节日海报 )第三学段地图 行政地图、景区导游图标志 非商业性标志(社会服务标志、节日标志、庆典标志、会议标志)示意图校园平面示意图、安全疏散示意图、工作走访示意图证件 身份证、资格证、驾驶证、学生证、银行卡、工作证、心理健康证启事 寻人启事、招工启事、招生启事、招租启事、征婚启事产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保健品说明书等)、安装说明书(积木拼装说明书、家具安装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剃须刀使用说明书、电动牙刷使用说明书)凭证单说明书电影票、快递单、购物发票、停车凭证单、支票、车票清单 购物清单、出货清单、销售统计清单安排表 动车停靠站安排表、会议安排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可供学生选择阅读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资源更丰富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更贴近文本阅读的核心要素和学生学习此类文本的核心素养。
二、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阅读流程
“典型的阅读流程”是指小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过程比较常用的一般做法。这一方法是根据学生的阅读顺序,以“提纲式”“粗线条式”的形态呈现,适应绝大部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下面以课题组成员执教的《“快克”药品说明书》一课为例,其典型的阅读流程如下图所示:
典型的阅读流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重组,按需择取,这是我们在经过多次的课堂打磨中形成的较科学的适用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流程。
在多次运用这个阅读流程的过程中,我们建构了一个适切的课堂流程,即“三环一评”的课堂流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课堂教学来说,“三环一评”的课堂流程简洁实用,板块清晰,重点突出,关注教与学,能体现此类文本的特质,效果良好,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课堂流程中,第一环是基础,第二环是主体,第三环是拓展;而每一个环节中均以“是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评价标准,始终贯穿整个流程。
三、探索出了多种常态阅读策略
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很多,我们根据梳理的文本素材,通过课例研究、活动研讨、论文比赛等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探索整理出了多种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常态阅读的策略。在这些策略中,不仅有单适用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也有一部分与连续性文本交叉、可互化的策略。在这里,笔者着重介绍其中三种。
(一)作对比
“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恰当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文本信息、教师引导和学生知识储备三者之间“信息”的联系,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最终培养学生从大量碎片信息中寻求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讲述了小彼得向妈妈索要劳动报酬的故事。教学时,可将两份账单用表格的形式并列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比阅读,寻找两份账单的不同:从索要的金额上看,彼得付出了一点劳动都要报酬,母亲付出诸多劳动却不需要任何报酬;从付出的程度上看,母亲的劳动是巨大的,比彼得的付出要艰巨得多;从精神上看,母亲爱彼得是无价的,不求回报,而彼得索要回报是不对的。这种鲜明的对比提升了阅读效果,使学生有效地提取了重要信息,促进了情感变化,获得了深层次的认知。
再如课题组成员执教的《用表格记录课余生活》一课中,进行了两次对比教学。对比一:小明在星期二做了很多事,他为什么只记了一条呢?通过与范例进行对比观察,引导学生明白记录时要挑重要的内容记,不能记流水账。对比二:找出班级中不合理和较合理的课余生活记录表再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要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学生就是在一步步对比中有效获得新知,真正实现多类信息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善猜读
毫无疑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从教材的安排上来说这种高度关注也是必需的。但如果长期只着眼于阅读教学研究,势必会弱化语文教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因此,我们在研究时,调整“阅读”与“表达”这两大关系,想办法让这两种关系并驾齐驱。经过探索,我们发现“猜读法”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绘本阅读课上,教师一般会指导学生根据图和简单的文本进行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有教师执教《逃家小兔》一课,从课题开始让学生猜读故事梗概;然后在引导读了两次变化后,再让学生猜读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看图后,再进行同桌对读,最后引导学生猜猜小兔和妈妈可能还会变成什么。通过猜想、对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懂故事,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三)用比照
用比照这种策略,杭州的朱红老师曾在《巧借比照之法,用活各类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探究》一文中详细阐述过,她的观点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图文比照”和“言语比照”是他们最容易操作的策略。
1.图文比照
小学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更多是多重文本和混合文本,如含有图表的研究报告、图文结合的说明文、展示台等,课外图文结合的文本也比比皆是(如下图所示)。
此类文本中的图片、文字、图表这些内容互相配合,共同传递某种信息或观念,使信息丰满立体。但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时,通常比较关注图片或文字,而对于图表的阅读则往往轻描淡写,甚至潜意识中忽略图表,使获取的信息相对单一甚至出现误差。若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图文比照”的方法进行阅读,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误差。如在学了《周总理的一天》后,结合课后资料袋内容,拓展《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相关资料,让学生谈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领袖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言语比照
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最难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探求更深层的意蕴。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师生言语比照”,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提高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指导学生画詹天佑开凿隧道示意图时,在了解了居庸关隧道的设计后,教师抛出疑问:“詹天佑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八达岭隧道?”在师生互动的言语信息比照下,学生明白了“中部凿井法”的优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明白不同地势必须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这样进行言语比照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获取的思辨能力,对于已经掌握的阅读策略可以举一反三。
非连续性文本常态阅读的策略还有很多,如列表格、拟提纲、作统计、画导图……当然,不管是哪一种阅读策略,适合文本、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是美术欣赏、观看电影、产品介绍等画面性认识,而是需要教师从语文课程的角度进行开发与整合,让非连续性文本产生语文的教学价值,挖掘适宜的教学内容。因此这类文本的教学本身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缺乏语文味,缺乏深层次阅读等等。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目前学生阅读的主题,但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课题组成员会在今后的持续研究中让此类文本的阅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丰满他们的阅读结构,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景。
[1]汪潮.关于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处理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4(10).
[2]朱红.巧借比照之法,用活各类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3(10).
[3]张卫其.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7).
[4]曾扬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J].江苏教育,2012(6).
[5]王静,钟家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研究[D].语文教学通讯,2014(5).
(浙江省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313300)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3A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