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14
华中师范大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主动因应国家需求和形势发展新变化,成为教育部首批本科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将信息化试点工作作为学校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契机。2014年1月,学校确立了“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总目标。
理念创新:21 世纪人才培养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提出“3-4-3”育人理念,要求学生应具有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有效的沟通能力(Effective Communication)、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和创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即“4C”能力。同时,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习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知识生命化的帮助者、知识生活化的引领者、知识生产化的促进者、知识生存化的合作者,人才培养的组织者与学习者的关系将是学习伙伴、协作者、服务者,因而要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珍爱生命”(“3生”),又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自主学习(selflearning)、自助服务(self-service)、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3s”),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本着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理念,华中师范大学提出从“四个纬度”全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专业教育为主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在此理念指导下,学校从2013年起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通过修订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和提出信息化融合的具体要求来做好顶层设计。
模式创新:四维度融合的学习模式。
学校建立了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机制,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用信息化的手段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对成绩显著的探索与创新成果予以表彰。
学校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根据学习对象、教师和环境等因素融合不同的学习模式和学习风格,让学习实践更富有吸引力和个性化。通过学习空间的软支持体在校内、校外教学和培训中的应用,形成了校园内课堂内与校园外课堂内、校园内课堂外、校园外课堂外四维度融合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实践过程中隐性知识与宝贵经验的传递。
方法创新:信息环境下的 PBL 教学;搭建云端课堂,必修课上线
华中师范大学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依托信息技术对传统实体课堂进行改革,推进研讨式教学,引进网络课堂、混合式课堂,借助信息技术(“云端一体化”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推动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一统天下的格局,教学形态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并存,传统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在线学习)、混合式课堂(传统面授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开展新生研讨课等课堂形态多元并存。实际运用中,开展信息环境下的PBL教学。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中心主义要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云端一体化”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搭建了云课堂,实现必修课上线。目前,华中师大云课堂已有课程数3496门,课堂数13137次,教师人数2292人,学生人数26714人,资源总数量520187个,资源总容量为4.2T;其中,学习行为记录的条数在2014年度约1500万条,2015年度约1900万条。
资源创新:共建共享
学校在推行信息化的本科教学改革中,注重建立与信息化等教学要求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考核体系。在学校年度的目标考核体系中,将必修课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等纳入学院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之一,与教育部相关机构共同创建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承担职前免费师范生培养、教育硕士进修、职后的在职培训三大任务。该平台于2012年9月上线,三大任务共享课程资源共175门次,学生注册人数超过一万名。同时,华中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与湖北省教育厅共同创建了“湖北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为湖北省23所联盟成员高校提供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服务。
华中师范大学还与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中原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高校共同成立了“两岸四地MOOC平台”,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多元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创新:强化过程评价
实施新的教师课堂教学测评指标体系,涵盖教学基本标准、信息化资源教学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生过程评价改革等现代教学要求。
设立本科教学创新奖,引导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学创新。明确学业评价向平时学习过程转变,规定平时成绩考核比例最高可以占到80%,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进一步规范。
教师的教学评价也相应发生变化,出台了适应研究型教学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鼓励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的教学创新评价体系,推出了教学创新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本科“教学创新奖”评选工作。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要求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建立了新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态度、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教学研讨与习题测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整体评价,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指导是评价的重点,体现了对教学过程的重视。
科研创新:互联网+支撑科研创新与学科融合
华中师范大学着力创新工作机制来推动学校的教育发展,利用互联网支撑科研创新与学科融合。搭建了人文社科数字化平台,建立了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浪潮,华中师范大学成立教育大科学研究中心,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科优势,聚焦信息时代教育如何发展的核心问题,落地落实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组织跨学院、跨学科的协同科研,整合配置优势资源,针对信息时代教育支撑技术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创新和实践示范,创新教育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信息时代教育新生态。